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前两步,往后一步,往前一步,往后一步。”如家酒店集团CEO孙坚所说的不是在玩“跳房子”,而是调整如家旗下的中高端酒店品牌——和颐酒店的节奏。
孙坚已经布局的几家和颐酒店体量偏大,豪华程度偏高,投资过大。现在他正在思考如何减小体量并在投资上加以控制。
早在2008年,和颐第一家店就落户上海,但直到2010年11月,如家才正式宣布以和颐进军中高端领域,至今已开设20家,50%为直营,50%特许加盟,已运营的酒店出租率在90%左右,RevPAR(每间可供房收入,指每间可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它被视为酒店盈利关键指标)超过300元。
相对于如家10年间扩展至千家的跃进速率而言,和颐显然谨慎得多。孙坚不敢再迈大步子。他坦诚:“迄今为止,我们做成功了经济型酒店,但我到今天都不认为自己绝对有把握做好中高端酒店。”
实际上,被迫转型的大佬们都对自己所走的这一条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并且他们还在反复地斟酌。
确实,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经济型酒店盈利和瓶颈,以及三星级酒店没落等因素,促使经济型连锁酒店巨头华住、铂涛、锦江等集体进军中端市场。这些新的中端酒店均摒弃传统星级酒店“大而全”的追求,更加突出酒店的核心需求。但在开店速度上,他们却走上了两种不同的道路:有些每年开店规模为个位数,也有些选择在两三年内,以单品牌数量破百、甚至两百的速度扩张。
如家的尝试
如家的转型实际上有点复杂,并非是要简单开拓高端品牌,而是对如家形象的一次整体升级。
首先,如家集团推出全新的标志——红色印章,新的LOGO由孙坚亲自操刀担纲主设计师,从原来的黄蓝小屋形象,变为带有中国元素的红印章设计。
如家形象的更新更是激活了其旧店改造计划。孙坚介绍这一计划的由来,一边是如家有一批10年以上的老店,另一边则是为了配合移动互联网,推出了全新服务技术;一边是老店装修换新没有吸引力,一边是技术普及投资很大。两边既然无法单项改造,就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升级:一方面,将新技术置入原有如家老店,节省建设新店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新品牌“和美”,做精选商务连锁酒店,即如家升级版。据孙坚介绍,和美酒店已经在大城市试点了,如果表现良好,在第三、四季度应该能够正式投放市场。
“未来两三年会着重对酒店进行改造。增加体验度,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物业情况,大多数会分楼层进行,尽量把对经营的影响缩减到最小。”孙坚说。2013年下半年开始,如家完成了近70家旧店改造,更多是在色系、时尚度上做出改变;2014年会再完成100家左右,增多细分化改变,比如在商务氛围比较浓的城市或区域增加大堂、公共区域的商务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地方特色运营品牌的收购兼并,给未来标准化生产带来个性化亮点是如家细分商务酒店市场的尝试。今年5月1日,如家收购了云南当地区域品牌云上四季,采用背后支持的方式,保留当地品牌进行运营。
以上算是如家对自身的综合升级,要说他们此次升级改造,原因还来自于经营的压力。
据如家此前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13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显示,公司四季度营业收入约为16.097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营业收入约为63.530亿元,同比增长10.1%。
这份成绩单看起来貌似还不错,但是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就不难发现,如家面临的情况并不乐观:其2010~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3.595亿元、3.515亿元、-0.26875亿元、1.962亿元。
不仅如此,如家2010~2013年四年的RevPAR亦逐年下降,分别为164元、152元、144元、142元。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如家,其他的一些经济型品牌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酒店升级潮
改变成了必然。
类似的调整在经济型酒店另外两大龙头华住(原汉庭)、7天连锁酒店亦有体现。在过去两年中,华住和7天不约而同布局中高端酒店,同时对原有门店进行体验提升。
世界上一流的酒店集团没有一个是从经济型酒店做大的,要想发展,还得做中高端,品牌美誉度、利润率才能提升。格林豪泰董事长徐曙光、华住CEO季琦也表示认同。
华住于2007年6月就宣布进军北京中档商务连锁酒店,2012年8月推出高端酒店品牌“禧玥”,参照五星级酒店标准运营。2012年11月,季琦将微博名字也由汉庭季琦改为了华住季琦,汉庭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彰显了其去低端形象的决心。就连一直坚持单一品牌的7天也涉足中高端,做起了 “MiNi五星”。
经济型酒店向上攀升的另一原因是来自行业的危机感。
财报显示,如家、华住和7天3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总和已经下降到5.953亿元,同比减少了9770万元。2012年三季报显示,如家的Rev- PAR为157元,同比下降12元;锦江之星为164.01元,同比下降2.16元;7天为140.9元,同比下降3元。
可见,经济型酒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对此,有专家指出,物业、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已经使得2011年起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单纯依靠直营店规模扩张的模式显现出不可持续性。当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大力拓展加盟店;二是进入中高端市场,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价值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加盟店比例。
在孙坚看来,如家在未来要把经济型酒店作为主力产品的同时,一定要往高端走。
华住资料也显示,2012年12月,他们已经加快了中高端酒店在全国的布点步伐,不断在贯彻包括禧玥、全季、星程、汉庭和海友在内的多品牌战略。2015年,华住集团旗下酒店总数将突破2000家。
市场与挑战并存
另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调查数据,2012年入境中国过夜的旅游者5772万人,国内游客29.6亿人次;按照15%的过夜需求来估算,国内游客的过夜人数可达4.44亿。其中40%的入境过夜旅游者和25%的国内过夜游客倾向于选择中端酒店,市场前景广阔。
有调查分析称,国内这部分中档酒店有近1万家,但90%左右为单体酒店,品牌连锁化程度非常低。中档经济型酒店业态由于市场集中度低,投资回报率高,将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新亮点。
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国内共有5家酒店获得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2.88亿美元,在近10年酒店行业融资规模中位列第二,仅次于2007年的3.11亿美元。由高端星级酒店与低端经济型连锁酒店主导的“哑铃型”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各路资本与企业纷纷转战中档酒店市场提前布局,“橄榄型”有望成为中国酒店业新格局。
在中档酒店市场,竞争主体由大量传统单体酒店构成,品牌集中度极低,中档酒店连锁品牌领导者开业门店数也仅100家左右,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使连锁品牌拥有巨大的成长与整合空间。排名靠前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巨头纷纷推出了更高定位的新品牌,打入中端经济酒店市场的意图相当明显。
作为铂涛酒店集团的投资方,凯雷对中国酒店业的长期前景表示看好。实际上,凯雷是最早进军中国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其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的酒店行业,特别是经济型酒店板块实现了高速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酒店产品的需求更加精细化,对于品牌、品质的追求也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在二三线城市,随着当地商务活动的不断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对于高品质酒店的需求。铂涛酒店集团从高端酒店到舒适经济型酒店实行全品牌覆盖格局,将能够把握住各类客户的需求,抓住战略发展的机遇。
但经济型转型中高端酒店,到底是一条光明大道还是不归路,如今不得而知。从市场来看,目前中档酒店市场极其分散,除了智选假日、诺富特、如家和颐、汉庭全季、锦江白玉兰等由各大酒店集团推出的中档酒店品牌外,还有像山水时尚、富驿时尚、桔子酒店、城市客栈等其他独立连锁中档酒店,以及以星程为代表的松散酒店联盟。而且各家对中档酒店的定义和定价也不同,下至200元、上至800元都有。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认为,虽然中端业态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是真正能够契合市场需求的中端酒店还很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更是几乎没有。目前还看不出哪一家战略进入者能够主导这一领域,竞争才刚刚开始。
孙坚已经布局的几家和颐酒店体量偏大,豪华程度偏高,投资过大。现在他正在思考如何减小体量并在投资上加以控制。
早在2008年,和颐第一家店就落户上海,但直到2010年11月,如家才正式宣布以和颐进军中高端领域,至今已开设20家,50%为直营,50%特许加盟,已运营的酒店出租率在90%左右,RevPAR(每间可供房收入,指每间可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它被视为酒店盈利关键指标)超过300元。
相对于如家10年间扩展至千家的跃进速率而言,和颐显然谨慎得多。孙坚不敢再迈大步子。他坦诚:“迄今为止,我们做成功了经济型酒店,但我到今天都不认为自己绝对有把握做好中高端酒店。”
实际上,被迫转型的大佬们都对自己所走的这一条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并且他们还在反复地斟酌。
确实,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经济型酒店盈利和瓶颈,以及三星级酒店没落等因素,促使经济型连锁酒店巨头华住、铂涛、锦江等集体进军中端市场。这些新的中端酒店均摒弃传统星级酒店“大而全”的追求,更加突出酒店的核心需求。但在开店速度上,他们却走上了两种不同的道路:有些每年开店规模为个位数,也有些选择在两三年内,以单品牌数量破百、甚至两百的速度扩张。
如家的尝试
如家的转型实际上有点复杂,并非是要简单开拓高端品牌,而是对如家形象的一次整体升级。
首先,如家集团推出全新的标志——红色印章,新的LOGO由孙坚亲自操刀担纲主设计师,从原来的黄蓝小屋形象,变为带有中国元素的红印章设计。
如家形象的更新更是激活了其旧店改造计划。孙坚介绍这一计划的由来,一边是如家有一批10年以上的老店,另一边则是为了配合移动互联网,推出了全新服务技术;一边是老店装修换新没有吸引力,一边是技术普及投资很大。两边既然无法单项改造,就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升级:一方面,将新技术置入原有如家老店,节省建设新店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新品牌“和美”,做精选商务连锁酒店,即如家升级版。据孙坚介绍,和美酒店已经在大城市试点了,如果表现良好,在第三、四季度应该能够正式投放市场。
“未来两三年会着重对酒店进行改造。增加体验度,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物业情况,大多数会分楼层进行,尽量把对经营的影响缩减到最小。”孙坚说。2013年下半年开始,如家完成了近70家旧店改造,更多是在色系、时尚度上做出改变;2014年会再完成100家左右,增多细分化改变,比如在商务氛围比较浓的城市或区域增加大堂、公共区域的商务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地方特色运营品牌的收购兼并,给未来标准化生产带来个性化亮点是如家细分商务酒店市场的尝试。今年5月1日,如家收购了云南当地区域品牌云上四季,采用背后支持的方式,保留当地品牌进行运营。
以上算是如家对自身的综合升级,要说他们此次升级改造,原因还来自于经营的压力。
据如家此前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13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显示,公司四季度营业收入约为16.097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营业收入约为63.530亿元,同比增长10.1%。
这份成绩单看起来貌似还不错,但是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就不难发现,如家面临的情况并不乐观:其2010~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3.595亿元、3.515亿元、-0.26875亿元、1.962亿元。
不仅如此,如家2010~2013年四年的RevPAR亦逐年下降,分别为164元、152元、144元、142元。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如家,其他的一些经济型品牌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酒店升级潮
改变成了必然。
类似的调整在经济型酒店另外两大龙头华住(原汉庭)、7天连锁酒店亦有体现。在过去两年中,华住和7天不约而同布局中高端酒店,同时对原有门店进行体验提升。
世界上一流的酒店集团没有一个是从经济型酒店做大的,要想发展,还得做中高端,品牌美誉度、利润率才能提升。格林豪泰董事长徐曙光、华住CEO季琦也表示认同。
华住于2007年6月就宣布进军北京中档商务连锁酒店,2012年8月推出高端酒店品牌“禧玥”,参照五星级酒店标准运营。2012年11月,季琦将微博名字也由汉庭季琦改为了华住季琦,汉庭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彰显了其去低端形象的决心。就连一直坚持单一品牌的7天也涉足中高端,做起了 “MiNi五星”。
经济型酒店向上攀升的另一原因是来自行业的危机感。
财报显示,如家、华住和7天3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总和已经下降到5.953亿元,同比减少了9770万元。2012年三季报显示,如家的Rev- PAR为157元,同比下降12元;锦江之星为164.01元,同比下降2.16元;7天为140.9元,同比下降3元。
可见,经济型酒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对此,有专家指出,物业、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已经使得2011年起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单纯依靠直营店规模扩张的模式显现出不可持续性。当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大力拓展加盟店;二是进入中高端市场,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价值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加盟店比例。
在孙坚看来,如家在未来要把经济型酒店作为主力产品的同时,一定要往高端走。
华住资料也显示,2012年12月,他们已经加快了中高端酒店在全国的布点步伐,不断在贯彻包括禧玥、全季、星程、汉庭和海友在内的多品牌战略。2015年,华住集团旗下酒店总数将突破2000家。
市场与挑战并存
另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调查数据,2012年入境中国过夜的旅游者5772万人,国内游客29.6亿人次;按照15%的过夜需求来估算,国内游客的过夜人数可达4.44亿。其中40%的入境过夜旅游者和25%的国内过夜游客倾向于选择中端酒店,市场前景广阔。
有调查分析称,国内这部分中档酒店有近1万家,但90%左右为单体酒店,品牌连锁化程度非常低。中档经济型酒店业态由于市场集中度低,投资回报率高,将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新亮点。
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国内共有5家酒店获得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2.88亿美元,在近10年酒店行业融资规模中位列第二,仅次于2007年的3.11亿美元。由高端星级酒店与低端经济型连锁酒店主导的“哑铃型”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各路资本与企业纷纷转战中档酒店市场提前布局,“橄榄型”有望成为中国酒店业新格局。
在中档酒店市场,竞争主体由大量传统单体酒店构成,品牌集中度极低,中档酒店连锁品牌领导者开业门店数也仅100家左右,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使连锁品牌拥有巨大的成长与整合空间。排名靠前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巨头纷纷推出了更高定位的新品牌,打入中端经济酒店市场的意图相当明显。
作为铂涛酒店集团的投资方,凯雷对中国酒店业的长期前景表示看好。实际上,凯雷是最早进军中国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其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的酒店行业,特别是经济型酒店板块实现了高速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酒店产品的需求更加精细化,对于品牌、品质的追求也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在二三线城市,随着当地商务活动的不断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对于高品质酒店的需求。铂涛酒店集团从高端酒店到舒适经济型酒店实行全品牌覆盖格局,将能够把握住各类客户的需求,抓住战略发展的机遇。
但经济型转型中高端酒店,到底是一条光明大道还是不归路,如今不得而知。从市场来看,目前中档酒店市场极其分散,除了智选假日、诺富特、如家和颐、汉庭全季、锦江白玉兰等由各大酒店集团推出的中档酒店品牌外,还有像山水时尚、富驿时尚、桔子酒店、城市客栈等其他独立连锁中档酒店,以及以星程为代表的松散酒店联盟。而且各家对中档酒店的定义和定价也不同,下至200元、上至800元都有。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认为,虽然中端业态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是真正能够契合市场需求的中端酒店还很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更是几乎没有。目前还看不出哪一家战略进入者能够主导这一领域,竞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