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会不会倾听,关系到能否与他人交往与对话,能否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创造,从而获得知识的共同拥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1 指导学生倾听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1 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首先学会倾听。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其他事。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1.2 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听老师讲解时,要求孩子们目光紧紧跟随老师,一边听一边动脑思考。
当然,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在平时课堂上可训练一些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过来。”等等,进行师生对答。
2 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倾听意愿
2.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然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数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对1立方毫米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这时学生看到生活中熟悉的东西,非常地兴奋,都想要知道答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1立方米。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兴趣盎然,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2.2 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孩子倾听的持续性也需要想办法保持好。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要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保持学生倾听的持续性,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动手自制了可以活动的角,然后让学生通过亲手叉开角的两条边,感受边叉开的距离慢慢变大时角也在慢慢变大,接着,我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边比较长的活动角,让学生猜想两个角的大小、最后交流、验证。整个教学过程,把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动有机结合,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最后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一下子就攻克了。
又如,在五年级下册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根据学过的“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想出表示方法吗?我就让多个学生发言,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表示方法,因为同学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充分发挥同伴效应,引发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常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 指导学生倾听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1 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首先学会倾听。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其他事。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1.2 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听老师讲解时,要求孩子们目光紧紧跟随老师,一边听一边动脑思考。
当然,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在平时课堂上可训练一些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过来。”等等,进行师生对答。
2 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倾听意愿
2.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然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数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对1立方毫米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这时学生看到生活中熟悉的东西,非常地兴奋,都想要知道答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1立方米。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兴趣盎然,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2.2 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孩子倾听的持续性也需要想办法保持好。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要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保持学生倾听的持续性,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动手自制了可以活动的角,然后让学生通过亲手叉开角的两条边,感受边叉开的距离慢慢变大时角也在慢慢变大,接着,我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边比较长的活动角,让学生猜想两个角的大小、最后交流、验证。整个教学过程,把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动有机结合,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最后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一下子就攻克了。
又如,在五年级下册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根据学过的“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想出表示方法吗?我就让多个学生发言,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表示方法,因为同学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充分发挥同伴效应,引发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常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