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产物。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带来的对关怀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的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发挥学校老师优势,探索“言教、身教、心教”三结合模式,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移情于老师的方案。
关键词:留守儿童 情感缺失 言教 身教 心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27-01
1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及情感缺失现状
1.1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现状、
永州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全市人口609万,中小学3474所,其中中小学生数量大约103.5万,市内农村地区大部分亲壮年前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5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各乡镇中小学。根据受访的祁阳地区500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有66.7%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15.9%跟随叔伯姨姑生活,17.4%跟随其他人生活,如委托专门托管机构。
1.2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现状
根据对样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询问方式进行了解,永州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在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年级学生中表现不明显,95%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平常玩得开心,有零食吃,长辈不责备自己就已经很满足。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始希望父母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对父母长期不在家开始抱怨,开始出现叛逆倾向,这一现象在5~9年级学生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1.3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表现特征
1.3.1 表面自信,内心自卑,不习惯单独行动
留守儿童团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对其监管相对宽松,对于一般事情的主动权比非留守儿童强,这类孩子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比较有主见、自信。但通过深层发觉,他们并不自信,做事情存在一种“跟风现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部分人怎么做,我就会怎么做,并不会通过思考。
1.3.2 缺乏责任心,自私
通过平常对班上学生进行观察,留守儿童在对待学习以及老师、家长交给的各项任务上面完成情况不如非留守儿童,这跟平常跟监护人相对宽松的监管教育模式密切相关。
1.3.3 喜欢说谎
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都说过谎,来到学校和老师、同学同龄人交流时不经意间就会撒谎,他们并表示其实内心不想说谎,只是自己不自然就说出来了。
1.3.4 依赖心强,内心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在留守儿童中很常见,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依赖心强,大部分留守儿童主要很依赖于他认为值得相信的一二个人,比如说是可以给他出主意,帮他解决问题的人,对于这些人总是“言听计从”,在这方面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2 “言教、身教、心教”三结合移情于老师教育浅析
针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我们曾经探索过很多教育模式,试图改变孩子不良习惯,但是效果不佳,经过详细的调研,我们目前探索出的“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方式将孩子移情于老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较为有成效,这种模式就是让老师暂时取代父母角色教育孩子。
2.1 言教及成效
“言教”就是老师通过平常上课,课外活动等机会对孩子以父母的方式进行言语上的教育,也就是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不能那么做。言教在自觉性较强的学生中效果较为明显,老师的各项要求都能够达标;对于自觉性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糊的印象,并不能在实际行动中凸显出来;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言教起不了作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中仍然按照自己习惯进行,部分学生甚至觉得老师这么做是过分的要求。
2.2 身教及成效
“身教”就是老师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按照所说的要求进行,以自己的现实例子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看到老师这个暂时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了那些,没有做那些。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教育自觉性一般的学生行为有了很大改变,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也有了一定改变。
2.3 心教及成效
“心教”就是老师从内心中将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老师是在真正的关心自己,教育自己,帮助自己。通过“心教”模式结合“言教、身教”之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从内心中感觉到老师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日常行为也严格按照老师最初要求去做。
3 留守儿童移情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尊重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从内心中接纳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留守儿童的移情教育中更加需要注意这一点,留守儿童内心比较敏感,这需要老师在移情教育过程中需要时时、事事注意细小环节,从这些细小环节展现出老师从内心中是在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老师切忌不能因为一时心情欠佳,带有情绪跟学生交流,一旦他们感觉到老师有情绪或者没有尊重他们,学生会更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就会误以为老师之前的努力也是虚情假意。
3.2 主动、经常互动,多让学生参与日常课外活动
一般来说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怕老师现象,很少有学生主动跟老师交流、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农村地区每所学校都会流传一些传言“我们特别不喜欢某某老师”导致个别老师不被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沟通交流。从老师的内心来讲,都希望每个学生有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老师在进行移情教育过程中需要主动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即使有某些小环节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释,避免产生误解。老师也需要经常和各位学生互动,多利用业余时间主办有益日常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起初可以由老师策划组织,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后应该将主动权交到各位学生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告别依赖心。
4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后移情教育后现状
经过七里桥一中50名留守学生分成5个小组进行移情教育后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组织日常有益课外活动变得有责任心,明白了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我要承担责任,在家里要对监护人承担责任,在校也要对学校承担一个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2)内心变得更自信、谦虚、更加独立。在进行移情教育以前,学生的表现是比较轻浮,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就是我会做,通过教育学生普遍更加谦虚,但内心做事情时更加自信,独立,不会再盲目“跟风”。(3)学会了尊重他人,不再说谎。通过老师移情教育以身作则,受教育学生意识到了尊重别人的重要性,在家、在校、在社会中也能够尊重他人,生活中遇到紧急事情也不会再对他人说谎,而是选择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凯鸣.世纪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2.
[2] 赫志瑞.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2).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关键词:留守儿童 情感缺失 言教 身教 心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27-01
1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及情感缺失现状
1.1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现状、
永州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全市人口609万,中小学3474所,其中中小学生数量大约103.5万,市内农村地区大部分亲壮年前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5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各乡镇中小学。根据受访的祁阳地区500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有66.7%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15.9%跟随叔伯姨姑生活,17.4%跟随其他人生活,如委托专门托管机构。
1.2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现状
根据对样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询问方式进行了解,永州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在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年级学生中表现不明显,95%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平常玩得开心,有零食吃,长辈不责备自己就已经很满足。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始希望父母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对父母长期不在家开始抱怨,开始出现叛逆倾向,这一现象在5~9年级学生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1.3 永州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表现特征
1.3.1 表面自信,内心自卑,不习惯单独行动
留守儿童团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对其监管相对宽松,对于一般事情的主动权比非留守儿童强,这类孩子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比较有主见、自信。但通过深层发觉,他们并不自信,做事情存在一种“跟风现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部分人怎么做,我就会怎么做,并不会通过思考。
1.3.2 缺乏责任心,自私
通过平常对班上学生进行观察,留守儿童在对待学习以及老师、家长交给的各项任务上面完成情况不如非留守儿童,这跟平常跟监护人相对宽松的监管教育模式密切相关。
1.3.3 喜欢说谎
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都说过谎,来到学校和老师、同学同龄人交流时不经意间就会撒谎,他们并表示其实内心不想说谎,只是自己不自然就说出来了。
1.3.4 依赖心强,内心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在留守儿童中很常见,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依赖心强,大部分留守儿童主要很依赖于他认为值得相信的一二个人,比如说是可以给他出主意,帮他解决问题的人,对于这些人总是“言听计从”,在这方面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2 “言教、身教、心教”三结合移情于老师教育浅析
针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我们曾经探索过很多教育模式,试图改变孩子不良习惯,但是效果不佳,经过详细的调研,我们目前探索出的“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方式将孩子移情于老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较为有成效,这种模式就是让老师暂时取代父母角色教育孩子。
2.1 言教及成效
“言教”就是老师通过平常上课,课外活动等机会对孩子以父母的方式进行言语上的教育,也就是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不能那么做。言教在自觉性较强的学生中效果较为明显,老师的各项要求都能够达标;对于自觉性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糊的印象,并不能在实际行动中凸显出来;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言教起不了作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中仍然按照自己习惯进行,部分学生甚至觉得老师这么做是过分的要求。
2.2 身教及成效
“身教”就是老师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按照所说的要求进行,以自己的现实例子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看到老师这个暂时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了那些,没有做那些。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教育自觉性一般的学生行为有了很大改变,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也有了一定改变。
2.3 心教及成效
“心教”就是老师从内心中将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老师是在真正的关心自己,教育自己,帮助自己。通过“心教”模式结合“言教、身教”之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从内心中感觉到老师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日常行为也严格按照老师最初要求去做。
3 留守儿童移情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尊重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从内心中接纳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留守儿童的移情教育中更加需要注意这一点,留守儿童内心比较敏感,这需要老师在移情教育过程中需要时时、事事注意细小环节,从这些细小环节展现出老师从内心中是在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老师切忌不能因为一时心情欠佳,带有情绪跟学生交流,一旦他们感觉到老师有情绪或者没有尊重他们,学生会更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就会误以为老师之前的努力也是虚情假意。
3.2 主动、经常互动,多让学生参与日常课外活动
一般来说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怕老师现象,很少有学生主动跟老师交流、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农村地区每所学校都会流传一些传言“我们特别不喜欢某某老师”导致个别老师不被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沟通交流。从老师的内心来讲,都希望每个学生有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老师在进行移情教育过程中需要主动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即使有某些小环节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释,避免产生误解。老师也需要经常和各位学生互动,多利用业余时间主办有益日常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起初可以由老师策划组织,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后应该将主动权交到各位学生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告别依赖心。
4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后移情教育后现状
经过七里桥一中50名留守学生分成5个小组进行移情教育后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组织日常有益课外活动变得有责任心,明白了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我要承担责任,在家里要对监护人承担责任,在校也要对学校承担一个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2)内心变得更自信、谦虚、更加独立。在进行移情教育以前,学生的表现是比较轻浮,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就是我会做,通过教育学生普遍更加谦虚,但内心做事情时更加自信,独立,不会再盲目“跟风”。(3)学会了尊重他人,不再说谎。通过老师移情教育以身作则,受教育学生意识到了尊重别人的重要性,在家、在校、在社会中也能够尊重他人,生活中遇到紧急事情也不会再对他人说谎,而是选择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凯鸣.世纪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2.
[2] 赫志瑞.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2).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