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显著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过于注重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平衡,关系不协调;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更多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合作学习的过程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精心挑选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精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环节;个性评价;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73
合作学习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理论,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由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合作学习最初兴起于美国,在改善课堂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提出了如下要求: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逐步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规律和运用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策略,当前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过于注重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合作学习內容的选择和合作时间的掌握不恰当,许多没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合作学习,摆空架子,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时候教师留学生合作的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的状态,对于问题还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就被教师叫停,合作学习失去了实效性,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学生参与度不高,关系不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没有做好准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想到哪就说到哪,难以实现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课堂容易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的现象。在小组合作中发言的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掌握了合作学习的主动权,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成为陪衬,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少发表意见甚至于一声不吭,在汇报小组结论时,往往以优秀者的意见作为主流进行汇报,不利于实现“异质互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不倾听、不分享、交流态度不友好等问题,这都影响了小学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不准,依然是课堂学习的权威,充当仲裁者的角色,习惯以自认为的标准答案来判定小组合作得出来的结论,让学生的小组合作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教学设计进行,将学生的合作学习限制在条条框框里,不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出现,也不允许学生的合作学习超出教师既定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4.教师更多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合作学习的过程。部分教师在课上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合作完成,在课上只进行小组合作汇报,这就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缺乏监督,也无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而且课上的汇报只给出概括的结论,对于合作探究的过程没有给予介绍。当其他组汇报时,班内大多数学生只是倾听,缺乏体验、思考和探讨,难以实现深层次的生生互动交流。
上述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不清,价值不明,对于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设计缺乏思考等,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二、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精心挑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有的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但是却偏离主题,对于难题的解决收效甚微。有的教师选择过于简单的内容进行小组探究,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一定要注重科学性的原则,在充分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于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评估: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现优势互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语文知识。
2.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语文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寻求解决思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3.矛盾性的问题。语文教学中设置矛盾性问题可以引起学生认知方面和生活经验方面的冲突,从而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1.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小组合作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问题设置—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引导评价—知识归纳总结,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时间的分布、学生的表现、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等,一般来说,整节课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非常少,一般都是多种教学方式灵活使用,互相补充。总之,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2.合作学习的小组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4-6个人为宜,每个小组都包含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以是不同组之间男女生互换,也可以是小组间不同角色的轮换。每个小组都设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联络员等,小组长应选择责任心、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各负其责,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3.合作学习的个性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注重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等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组内互评,对组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目的是使组员之间形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环境。组间评价是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合作状况和合作效果三方面进行,以保证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三)精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师设置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难度的时候,需要学生收集一些资料,并将材料整理加工成所需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题给学生提出收集资料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查阅图书资料、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向别人请教等,尤其是通过网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甄别有用的信息。在學生进行课堂交流汇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向大家展示,这又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课上展示环节,其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会日益增强。
2.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首先,小组合作讨论,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汇报流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说清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只有耐心听别人讲话,弄清楚别人的意思,才能准确地予以应答。
3.团结协作能力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溺爱等原因,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团结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不愿意合作,不愿与他人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进展不顺利。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体验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就能轻松得以解决,增强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交流和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逐渐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逐步增强了其团结协作能力。
总之,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润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
[2]黄雪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教师版),2007(11).
[3]冷道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贵州教育,2010(5).
[4]金雅美.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9).
[责任编辑 薛晓静]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环节;个性评价;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73
合作学习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理论,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由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合作学习最初兴起于美国,在改善课堂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提出了如下要求: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逐步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规律和运用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策略,当前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过于注重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合作学习內容的选择和合作时间的掌握不恰当,许多没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合作学习,摆空架子,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时候教师留学生合作的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的状态,对于问题还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就被教师叫停,合作学习失去了实效性,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学生参与度不高,关系不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没有做好准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想到哪就说到哪,难以实现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课堂容易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的现象。在小组合作中发言的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掌握了合作学习的主动权,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成为陪衬,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少发表意见甚至于一声不吭,在汇报小组结论时,往往以优秀者的意见作为主流进行汇报,不利于实现“异质互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不倾听、不分享、交流态度不友好等问题,这都影响了小学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不准,依然是课堂学习的权威,充当仲裁者的角色,习惯以自认为的标准答案来判定小组合作得出来的结论,让学生的小组合作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教学设计进行,将学生的合作学习限制在条条框框里,不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出现,也不允许学生的合作学习超出教师既定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4.教师更多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合作学习的过程。部分教师在课上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合作完成,在课上只进行小组合作汇报,这就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缺乏监督,也无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而且课上的汇报只给出概括的结论,对于合作探究的过程没有给予介绍。当其他组汇报时,班内大多数学生只是倾听,缺乏体验、思考和探讨,难以实现深层次的生生互动交流。
上述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不清,价值不明,对于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设计缺乏思考等,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二、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精心挑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有的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但是却偏离主题,对于难题的解决收效甚微。有的教师选择过于简单的内容进行小组探究,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一定要注重科学性的原则,在充分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于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评估: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现优势互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语文知识。
2.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语文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寻求解决思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3.矛盾性的问题。语文教学中设置矛盾性问题可以引起学生认知方面和生活经验方面的冲突,从而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1.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小组合作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问题设置—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引导评价—知识归纳总结,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时间的分布、学生的表现、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等,一般来说,整节课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非常少,一般都是多种教学方式灵活使用,互相补充。总之,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2.合作学习的小组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4-6个人为宜,每个小组都包含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以是不同组之间男女生互换,也可以是小组间不同角色的轮换。每个小组都设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联络员等,小组长应选择责任心、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各负其责,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3.合作学习的个性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注重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等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组内互评,对组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目的是使组员之间形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环境。组间评价是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合作状况和合作效果三方面进行,以保证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三)精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师设置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难度的时候,需要学生收集一些资料,并将材料整理加工成所需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题给学生提出收集资料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查阅图书资料、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向别人请教等,尤其是通过网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甄别有用的信息。在學生进行课堂交流汇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向大家展示,这又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课上展示环节,其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会日益增强。
2.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首先,小组合作讨论,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汇报流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说清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只有耐心听别人讲话,弄清楚别人的意思,才能准确地予以应答。
3.团结协作能力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溺爱等原因,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团结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不愿意合作,不愿与他人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进展不顺利。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体验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就能轻松得以解决,增强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交流和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逐渐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逐步增强了其团结协作能力。
总之,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润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
[2]黄雪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教师版),2007(11).
[3]冷道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贵州教育,2010(5).
[4]金雅美.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9).
[责任编辑 薛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