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依据心理学的划分,活动有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前者具有动态性、外显性,后者具有静态性、内隐性。但内部活动,不以行为而以神思,可以神游万仞,心驰千年,其动的广度,动的深度,动的效度,远远超出一般性的外在活动。所以只追求外部活动而忽略内部活动,以课堂的表面热闹为某种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外部活动容易,内部活动困难。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立足于内部活动,以内养外,以外促内,内外兼修。
按照活动的性质、目标,高中语文教学的内部活动有如下呈层级状态的三种:
一.体验型活动。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体验型活动是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以自身的独特经验,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发展完善的人格的活动。比如,我们在教学《想北平》前,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没有与老舍相似的情感体验?请说出来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二.探究型活动。所谓探究型活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过程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心理品质。如《游褒禅山记》第一节的文字中明显有一处漏洞,我们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一下作者倡导的“深思慎取”的精神。不长的文字,学生们地毯式地排查过去,很快发现了“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一因果逻辑错误。他们果敢推断“‘华山洞’当为‘华阳洞’之误”,第二天还有学生从网上下载了一张现今褒禅山风景区华阳洞口的图片以作实证。通过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三.创造型活动。创造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品质。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开放性、答案多元的问题,借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让学生大胆怀疑现有结论,勇于尝试获得新的结论。晏殊《破阵子·春景》的下阕“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句,借助书下的注释,常规解读为“斗草游戏中获胜的女子喃喃自语,无意中泄露了荡漾的春心,意识到失言后,两颊飞晕,笑得娇羞可人”。可本班一位女生却坚持认为“落败女子不甘面子的失去,以此促狭玩笑来‘打击’赢家,达到精神胜利的目的后,还得意地笑了”,好一个现代版的“东邻女”形象,望着眼前这位平日里就争强好胜的女生,我“会意”地笑了。这一笑惹发了她同座的不满,有“贤妻良母”美誉的同座说:“老师,我看这个‘笑从双脸生’应该理解为‘两人都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玩笑,所以一同会心地笑了起来’,这该多符合和谐社会的特征啊!”此语一出,全班都心照不宣地笑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正确与否姑且不作评价,可贵的是,学生能从多角度展开联想,大胆发表个人观点,活跃了思维,开发了各自的创造潜能。
外部活动则包含了操作性活动和交往性活动。
操作型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获得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文献资料剪辑、网上资料下载、课文插图制作等。如我们让学生为朗诵《兵车行》配乐,利用网络为《声声慢》搜索有关资料,为《林黛玉进贾府》画路线图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有效锻炼其综合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交往性活动,师生、同学之间通过对话、讨论、交流等方式,表达思想、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自行组织交流,在交往互动中增强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生成了新知识、新体验。这正所谓“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份知识换一份知识,却是两份知识”。
活动须以内养外,体验性活动往往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领军角色,它对于创设课堂的情境,促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知极有作用。正是这种初步认知,才使得下面的操作型活动和交往性活动不再流于形式,而产生了外部活动的实效。活动也须以外促内,操作型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感性材料的大量占有,有利于理性认知的深入,有利于内部活动的“质”的提高。而交往性活动更是这个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相信巨大的学习能量蕴藏在学生中,学生教学生的好处在很多地方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并不是一个刻板的概念,它并不仅仅呈现为沙龙式的环聚围坐,更呈现为静思默想的内部活动。这种内外兼修的活动是和谐相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概念上可以分别定义,在操作上却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
沈红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
按照活动的性质、目标,高中语文教学的内部活动有如下呈层级状态的三种:
一.体验型活动。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体验型活动是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以自身的独特经验,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发展完善的人格的活动。比如,我们在教学《想北平》前,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没有与老舍相似的情感体验?请说出来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二.探究型活动。所谓探究型活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过程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心理品质。如《游褒禅山记》第一节的文字中明显有一处漏洞,我们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一下作者倡导的“深思慎取”的精神。不长的文字,学生们地毯式地排查过去,很快发现了“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一因果逻辑错误。他们果敢推断“‘华山洞’当为‘华阳洞’之误”,第二天还有学生从网上下载了一张现今褒禅山风景区华阳洞口的图片以作实证。通过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三.创造型活动。创造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品质。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开放性、答案多元的问题,借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让学生大胆怀疑现有结论,勇于尝试获得新的结论。晏殊《破阵子·春景》的下阕“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句,借助书下的注释,常规解读为“斗草游戏中获胜的女子喃喃自语,无意中泄露了荡漾的春心,意识到失言后,两颊飞晕,笑得娇羞可人”。可本班一位女生却坚持认为“落败女子不甘面子的失去,以此促狭玩笑来‘打击’赢家,达到精神胜利的目的后,还得意地笑了”,好一个现代版的“东邻女”形象,望着眼前这位平日里就争强好胜的女生,我“会意”地笑了。这一笑惹发了她同座的不满,有“贤妻良母”美誉的同座说:“老师,我看这个‘笑从双脸生’应该理解为‘两人都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玩笑,所以一同会心地笑了起来’,这该多符合和谐社会的特征啊!”此语一出,全班都心照不宣地笑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正确与否姑且不作评价,可贵的是,学生能从多角度展开联想,大胆发表个人观点,活跃了思维,开发了各自的创造潜能。
外部活动则包含了操作性活动和交往性活动。
操作型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获得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文献资料剪辑、网上资料下载、课文插图制作等。如我们让学生为朗诵《兵车行》配乐,利用网络为《声声慢》搜索有关资料,为《林黛玉进贾府》画路线图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有效锻炼其综合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交往性活动,师生、同学之间通过对话、讨论、交流等方式,表达思想、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自行组织交流,在交往互动中增强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生成了新知识、新体验。这正所谓“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份知识换一份知识,却是两份知识”。
活动须以内养外,体验性活动往往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领军角色,它对于创设课堂的情境,促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知极有作用。正是这种初步认知,才使得下面的操作型活动和交往性活动不再流于形式,而产生了外部活动的实效。活动也须以外促内,操作型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感性材料的大量占有,有利于理性认知的深入,有利于内部活动的“质”的提高。而交往性活动更是这个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相信巨大的学习能量蕴藏在学生中,学生教学生的好处在很多地方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并不是一个刻板的概念,它并不仅仅呈现为沙龙式的环聚围坐,更呈现为静思默想的内部活动。这种内外兼修的活动是和谐相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概念上可以分别定义,在操作上却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
沈红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