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增强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势在必行。因此,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问题,找准发展方向,找到发展途径,打造良好平台,才能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农村教师,发展,探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新课标要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那么现阶段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什么样子的呢?
(一)专业知识技能需要提高
专业素质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欠缺或教育教学观念、方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欠缺,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很有必要。
2、教师的常规性的技能基本过关。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实行。而特殊的技能,尤其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能力及多媒体的运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则明显不足。
(二)专业态度有待提升
专业态度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和判断.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
1、专业信念上.教师的专业信念淡漠。相当一部分教师大都不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构建。对教育教学没有或很少提出过自己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观点与看法.对诸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随波逐流,即不作自我选择、认可与确信。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部分教师缺乏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的意识和勇气.很少有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
2、专业情操上。教师的专业情操弱化。由于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效应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教师地位事实上的偏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丧失了光荣感、自豪感和事业心.责任感和义务感也相应降低。
(三)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中学教师队伍素质从源头上衰减。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相对较少;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从教。存在“三流考生上师范”和部分师范院校优秀生源不愿做教师的现状。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的社会压力.在师资的引进和培育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而对于副课教师师资建设不力的局面或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部分城镇学校仍存在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3、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务实的态度.得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主课、应考科目教师骨干培育,如鼓励深造、外出学习、参与高一级教师培训、晋级评优时的倾斜等。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以此拉动了这些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地.中学副课教师特别是音体美、政史地教师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四)教师评价方式应该转变
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与奖惩挂钩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一般是依据预定的条文.统一对教师进行检查、评估、打分,再按照分数高低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对被评教师区分优劣、分出等级.并做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惩处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面向过去的.只强调学校当前目标的实现。着眼于教师个人过去的局部的工作表现;在评价组织上。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师,也不能面向全体教师。不具备发展性:它忽视了教师自我创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总之,以上各个因素制约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农村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促使教师队伍从“传统型”走向“研究型”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 [1],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学校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使教师研究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促使教师乐于研究,勇于探索,从研究中获得乐趣,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2],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二)学会并坚持教学反思
只有学会并坚持教学反思的人,才能成为“专业型人才”。 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学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生理及心理变化,使自己和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阵地
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学校理所当然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环境。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任重道远,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我们一定要站在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去俯瞰教育,俯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去落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秀荣,王晓霞.论教师专业发展及特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邓三英.教师专业发展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 农村教师,发展,探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新课标要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那么现阶段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什么样子的呢?
(一)专业知识技能需要提高
专业素质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欠缺或教育教学观念、方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欠缺,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很有必要。
2、教师的常规性的技能基本过关。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实行。而特殊的技能,尤其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能力及多媒体的运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则明显不足。
(二)专业态度有待提升
专业态度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和判断.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
1、专业信念上.教师的专业信念淡漠。相当一部分教师大都不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构建。对教育教学没有或很少提出过自己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观点与看法.对诸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随波逐流,即不作自我选择、认可与确信。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部分教师缺乏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的意识和勇气.很少有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
2、专业情操上。教师的专业情操弱化。由于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效应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教师地位事实上的偏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丧失了光荣感、自豪感和事业心.责任感和义务感也相应降低。
(三)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中学教师队伍素质从源头上衰减。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相对较少;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从教。存在“三流考生上师范”和部分师范院校优秀生源不愿做教师的现状。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的社会压力.在师资的引进和培育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而对于副课教师师资建设不力的局面或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部分城镇学校仍存在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3、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务实的态度.得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主课、应考科目教师骨干培育,如鼓励深造、外出学习、参与高一级教师培训、晋级评优时的倾斜等。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以此拉动了这些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地.中学副课教师特别是音体美、政史地教师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四)教师评价方式应该转变
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与奖惩挂钩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一般是依据预定的条文.统一对教师进行检查、评估、打分,再按照分数高低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对被评教师区分优劣、分出等级.并做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惩处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面向过去的.只强调学校当前目标的实现。着眼于教师个人过去的局部的工作表现;在评价组织上。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师,也不能面向全体教师。不具备发展性:它忽视了教师自我创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总之,以上各个因素制约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农村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促使教师队伍从“传统型”走向“研究型”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 [1],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学校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使教师研究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促使教师乐于研究,勇于探索,从研究中获得乐趣,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2],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二)学会并坚持教学反思
只有学会并坚持教学反思的人,才能成为“专业型人才”。 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学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生理及心理变化,使自己和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阵地
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学校理所当然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环境。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任重道远,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我们一定要站在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去俯瞰教育,俯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去落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秀荣,王晓霞.论教师专业发展及特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邓三英.教师专业发展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