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探索如何有效提高技工学校《机械基础》教学质量出发,围绕该主题,笔者从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新课的导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自学式”教学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力图找出一条既实际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案;新课导入;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网络;自学式
《机械基础》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要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入手,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实例,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面对技工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实践情况来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案的安排是核心,而教师的教学艺术则是关键,学生能否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所吸引,决定了整堂课教学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这节内容,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急回特性的学习,掌握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此知识点判断常用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机械结构,在思维中根本无法树立急回特性的概念,因此,这节课教学安排上要在“急回”这两个字上做文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了解“急回”的构成,然后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入研究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及两者的关系等问题,本课的难点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教学目的顺利完成。
2 注重新课的导入
導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新课的导入做得好,课堂上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笔者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单刀直入法。导入新课需要精心设计,根据需要,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即一开始就鲜明地揭示主题,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问题的探索。例如,在讲述“间歇机构”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看过电影,电影放映机是利用了人的视觉暂留原理制成的,那么放映机是如何保证每张画面在镜头前的短暂停留呢?这其中就利用了间歇结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间歇机构”。
2.2 温故知新导入法。温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轮系”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过的齿轮传动具有很多优点,在现代机械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形式。但仅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组成的最简单的齿轮传动不能适应和满足机械传动中的多方面要求,例如大传动比、大的传动距离等,如果仅靠一对齿轮,那机构的外廓尺寸将会很大。假如增加齿轮数目,既能满足传动要求,又可改变这个缺陷。象这种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所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称为轮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轮系”。
2.3 提问导入法。心理学家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提问式导入新课,容易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使问题集中,目标明确。例如,在学习“带传动”时,笔者是这么导入新课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轮传动。如果要求中心距较大,摩擦轮传动还适应吗?如果不适用,有什么办法呢?其实,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带传动来实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常用的机械传动“带传动”。
总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步,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明白就行,却忽视实践教学是不应当的。如“轴系零件中轴的结构”一节内容,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应当掌握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拆装顺序、如何紧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学习光靠教师课堂理论讲解,其教学效果是极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厂现场教学。面对一台减速器,安排几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动手拆卸机器,让其他同学观察机器中轴上零件结构的构成。在教师和学生对机器的装拆配合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而且使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4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必须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常用机构”一章内容,不把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教学内容形象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学生很难理解各种运动机构的构成和运动特点,如果教师刻意地做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那么,在备课时间、教学时间上的安排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笔者通过网上搜集有关机械常用机构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喜爱本课程,而且对生活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 适当采用“自学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法,简单来说,“自学式”教学法就是“设疑+自学+提问+总结”,其主要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教师指定学习内容(指出,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明确学习目标;第二步,提问学生,并就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质疑,确定下一步总结的重点;第三步,就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例如,可把“齿轮的根切形象、最少齿轮和变位齿轮简介”一节作为自学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1、课本介绍轮齿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么?2、何为根切现象?3、采用成型法加工的齿轮在啮合时有何缺点?4、应用变位齿轮的目的是什么?5、什么是变位齿轮?有哪些应用?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自学,一节课后进行提问、答疑、总结,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总之,提高《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一定会寻找出一条既实际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案;新课导入;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网络;自学式
《机械基础》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要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入手,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实例,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面对技工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实践情况来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案的安排是核心,而教师的教学艺术则是关键,学生能否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所吸引,决定了整堂课教学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这节内容,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急回特性的学习,掌握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此知识点判断常用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机械结构,在思维中根本无法树立急回特性的概念,因此,这节课教学安排上要在“急回”这两个字上做文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了解“急回”的构成,然后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入研究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及两者的关系等问题,本课的难点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教学目的顺利完成。
2 注重新课的导入
導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新课的导入做得好,课堂上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笔者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单刀直入法。导入新课需要精心设计,根据需要,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即一开始就鲜明地揭示主题,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问题的探索。例如,在讲述“间歇机构”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看过电影,电影放映机是利用了人的视觉暂留原理制成的,那么放映机是如何保证每张画面在镜头前的短暂停留呢?这其中就利用了间歇结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间歇机构”。
2.2 温故知新导入法。温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轮系”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过的齿轮传动具有很多优点,在现代机械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形式。但仅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组成的最简单的齿轮传动不能适应和满足机械传动中的多方面要求,例如大传动比、大的传动距离等,如果仅靠一对齿轮,那机构的外廓尺寸将会很大。假如增加齿轮数目,既能满足传动要求,又可改变这个缺陷。象这种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所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称为轮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轮系”。
2.3 提问导入法。心理学家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提问式导入新课,容易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使问题集中,目标明确。例如,在学习“带传动”时,笔者是这么导入新课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轮传动。如果要求中心距较大,摩擦轮传动还适应吗?如果不适用,有什么办法呢?其实,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带传动来实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常用的机械传动“带传动”。
总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步,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明白就行,却忽视实践教学是不应当的。如“轴系零件中轴的结构”一节内容,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应当掌握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拆装顺序、如何紧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学习光靠教师课堂理论讲解,其教学效果是极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厂现场教学。面对一台减速器,安排几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动手拆卸机器,让其他同学观察机器中轴上零件结构的构成。在教师和学生对机器的装拆配合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而且使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4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必须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常用机构”一章内容,不把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教学内容形象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学生很难理解各种运动机构的构成和运动特点,如果教师刻意地做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那么,在备课时间、教学时间上的安排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笔者通过网上搜集有关机械常用机构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喜爱本课程,而且对生活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 适当采用“自学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法,简单来说,“自学式”教学法就是“设疑+自学+提问+总结”,其主要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教师指定学习内容(指出,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明确学习目标;第二步,提问学生,并就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质疑,确定下一步总结的重点;第三步,就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例如,可把“齿轮的根切形象、最少齿轮和变位齿轮简介”一节作为自学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1、课本介绍轮齿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么?2、何为根切现象?3、采用成型法加工的齿轮在啮合时有何缺点?4、应用变位齿轮的目的是什么?5、什么是变位齿轮?有哪些应用?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自学,一节课后进行提问、答疑、总结,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总之,提高《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一定会寻找出一条既实际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