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在全国实施两年了。从实践经验看,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贯彻。这种转化,必须立足于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着眼于增强课程本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探讨本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问题,对顺利推进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基础性意义。
  关键词:“概论”课程; 实效性; 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5-0074-04
  
  在目前实行“05方案”的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大纲和课本统一为“一纲一本”。课本的高度统一,实际就是教材体系的高度统一。这就产生一个显著的问题:在进行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统一性与教学的具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并非是“05方案”实施后才产生的,从教学的呈现过程来看,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问题是所有的“有本”教学始终存在的问题。但在目前“一纲一本”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这个关系问题的处理带有普遍性、嚴肃性和特殊性,关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着眼于教学体系的设计,结合笔者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进一步探讨此一问题。
  
  一、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深入把握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关系
  
  从逻辑上来说,要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就必先明确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基本关系。所谓教材体系,就是教材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贯彻着一条基本的主线,由相互贯通和具有内在关联的若干基本内容所构成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关系,教材体系规定了特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教学体系则是通过具体教学过程对既定课程的教材体系进行转化与呈现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讲授安排的总称。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关系中。在教材体系既定的前提下,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第一,教材体系是“根源性”的,教学体系是“派生性”的,教材体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学体系的变化。比如说,“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与“98方案”中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材体系是不同的,“概论”课程的教材体系是一个新的整体,是一个新的体系。因此,“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就不是原来相关课程教学体系的拼凑或集合,相比于原来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也是一个新的整体,一个新的体系。因此,要深刻认识到新的“概论”课程,不是原来相关课程的简单拼凑或相加,而是教材体系上的创新。讲好新的“概论”课程,必须有一个教学体系上的创新。这就是说,教学体系的创新是因为教材体系本身变化的原因所致。对于从“98方案”过渡到“05方案”来的具体教师,必须依据新的“概论”课程的教材体系,处理好旧的教学体系与新的教学体系的问题。
  第二,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密切相关。一是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呈现必须依托教材体系。在大纲统一、课本统一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问题。教材体系是“课本”的基本呈现形式,课本是一课之本,立足课本体系,就是立足教材体系;而教学体系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体系是具体呈现教材体系或课程内容体系的载体。因此,“概论”课程无论怎样去呈现都不能离开教材体系内在设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如果抓住了“概论”课程教材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教学体系的设计就有了规范、原则和方向。二是教学体系是对教材体系的贯彻实施。如果没有教学体系的呈现,就是对课程具体教学活动的消解。也就是说,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可供呈现的教学体系,教学活动就是没有依据的、随意性的。那么,教材体系的贯彻实施就难以落实。比如说,我们要让“概论”课程的内容和精神实现“三进”,在“进教材”后,就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来保障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展开与呈现。通过教学体系的建构,使教材内容有机地逻辑地呈现在具体的受教育者面前,通过教学的讲授过程和具体的“教—学”模式,来讲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第三,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区分明显。如果把教学体系等同于教材体系,“概论”课程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就会变成照本宣科;如果脱离教材体系,另搞一套所谓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就会脱离一课之本,就会迷失方向。这两种做法都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实质上来说,由于没有正确区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也不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第一种情况实际上是“本本主义”的表现,必将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丧失,第二种情况实际上是“主观主义”的错误,必将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的泛滥。就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和特点来说,两种做法都抹煞了“一纲一本”的初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设计教学体系要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问题,这就必须明确三点:一是教学体系不同于教材体系;二是教学体系的设计离不开教材体系;三是教学体系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教材体系的创造性解读。因此,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处理好“概论”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二、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紧扣课程的主题、主线和讲授重点
  
  “05方案”设计的四门课程,均有各自的课程主题。根据“概论”课程方案设计。“概论”课要着重讲授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就明确了“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重点,即“概论”课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正如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7年1月17日)所指出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掌握了这“三个以”,就掌握了“概论”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授“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个性和具体性无论怎样繁多,都必须围绕着课程的主题、主线和讲授重点来进行,才能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
  第一,要围绕“概论”课的主题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始于毛泽东探索的、由邓小平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对这个问题的先行探索,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新问题。
  第二,要围绕“概论”课的主线进行教学体系设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概论”课的主线。“概论”课的名称本身要求其基本内容必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作为“概论”课的主线,就是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教与学的方向,统领教与学的全局,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贯穿这门课的始终。
  第三,要围绕“概论”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体系设计。从教材体系的设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概论”课的讲授重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聚焦。教材体系的设计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而进行的。因此,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所指向的基本点:探索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帮助大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三、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科学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注重教学体系的整体性设计。“概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来进行。“概论”课教学体系的整体性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由“概论”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决定的。
  第一,“概论”课的教学设计要从整体性上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理论渊源;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体现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概论”课的教学设计要实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几个理论成果的创造性整合。“概论”课程涵盖的不是一个理论,而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几个理论成果,这是理论具体的理论特色。但是,教材内容体系设计先是总体概述理论的基本问题,然后就每个理论的贡献和时代特色进行了分而析之。在历史、理论、现实三方面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几大理论成果的统一。在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坚持把“概论”课的历史因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理论内容(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现实问题(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现实)整合起来,通过历史材料使理论讲授生动,通过理论剖析使历史材料得以升华,在把理论和现实的结合过程中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现实针对性。
  第三,“概论”课的教学设计要在理论的历史发展上实现整合。教学设计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具体理论的内容,也总是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体现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把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又创造性地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问题。
  第四,“概论”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理论成果逻辑体系上的整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几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具有内在的联系。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不仅反映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而且对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始于毛,创于邓,发展于当代”。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国际局势和外交工作等方面的理论,不仅被后来的两大理论成果所继承,而且到现在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以及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都体现了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和理论发展的逻辑。
  
  四、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准确解读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体系是课程内容在课堂讲授中的逻辑展开和具体呈现。因此,教学体系实际上反应了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概论”课的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基本原理及其精髓。以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为经,以基本原理的理论逻辑为纬,根据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形成有机结合的框架结构,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尤其要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有机地转换为教学体系。既体现理论成果的时代特点和内在联系,又避免单纯以史为线,把几个板块依次分别加以阐述的问题。
  第一,在“概论”课教学设计上,应注意分析和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一是理论成果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哲学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在基本原理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二是理论成果的主题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消灭一切压迫和剥削,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一主题是贯穿始终的。三是理论成果围绕这一主题,阐述并回答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二,在“概论”课教学设计上,要准确把握理论成果的逻辑主线。一是运用纵向分析的方法,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二是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阐释,阐述中国如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问题。三是重点阐述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整体性。四是从哲学角度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及相互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五、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处理好基本理论和课程体系间的关系
  
  在“概论”课教学设计上,还应处理好基本理论和课程体系间的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握好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不能走形,既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实际状况要深入了解,只有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才能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仅是处理好理论上“继承与坚持”、“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也是在历史、理论和现实三方面实现了对理论成果的统一。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继承与坚持的“发展创新”,会将马克思主义引向歧途,而没有发展与创新的“继承坚持”,将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失去生机。
  第二,要处理好理论成果本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注重从整体上阐述我们党围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时期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就是说,教学设计无论怎样个性化,都需要强调和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性,又要讲清楚理论成果的内容具体性。因此,既要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又要深刻领会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时代特色,更好地把握理论成果之间继承与创新、丰富与发展的关系。
  第三,要处理好“概论”课与“05方案”其他课之间的关系。按照方案设计,“概论“课是“05方案“的核心课程。“原理”课为了解和把握“概论”课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奠定理论基础;“纲要”课是为了解和把握“概论”课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奠定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基础课”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这四门课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中,“概论”课起着核心作用。但这并不是说其他课程就可以取消。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整体性方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其他三门课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源”和“流”的关系,是“坚持”与“发展”的关系。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要突出“理论成果”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近现代的具体历史背景,不懂中国近现代史,就讲不清“概论”,因此,“概论”课的教学必须结合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并着眼于“论”(而非“史”),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概论”课的归“概论”课,不归“概论”课的不要归“概论”课;既研究和考虑到其他几门课的教学内容,又要注重和突出“概论”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做到不脱离“05方案”,也不封闭“概论”课程。
  毫无疑问,如果不能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以及处理好教学体系内部各部分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将严重折损。把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或者脱离教材体系另搞一套教学体系,都是对“一纲一本”的课程改革初衷的抹煞和违背。从这个意义来说,处理好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以及教学体系相关各方的关系,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课程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维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255.
  [2]陈占安.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的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52-55.
  [3]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R].2007-1-17.
  [4]陈锡喜.实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7(4):30-35.
  [5]王韶兴.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基本规律[J].社会主义研究, 2002(5):3-5.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中央16号文件”要求,本文综述了广东商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所开展的注重专职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构建和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平台”(即日常教育平台、学风建设平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平台和素质培养平台)的基本实践。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平台;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2;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
【摘 要】 遵循數学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于生活,还有很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就来源于数学现实的特点,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出发,结合“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实录,提出基于“数学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三大路径,即“目中有人”是基于“数学现实”的课堂教学的前提,“心中有数”是基于“数学现实”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评一体化”是基于“数学现实”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学现实;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学评
森林舞台上真热闹,大象、狮子、小鸭和青蛙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小伙伴们看得可高兴了,纷纷献上自己的小紅花。根据提示想一想,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请圈出来吧。
摘 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这一信念最能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获得。因为经典著作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运动规律和方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思想”或“金钥匙”,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也就是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党的各
中考数学试题具有引领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但因“施用”却不“适用”的整体复制模式(搬运试题),导致其实用价值流失.因此,研究其“适用”教学的意义重大.  1试题呈现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x2 bx c,其图像抛物线交x轴于点A(1,0)、B(3,0),交y轴于点C.直线l过点C,且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点E不与点A、B重合).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  (2)若直线l1经过抛物线顶点D,交x轴
1小鸭子塞莱斯廷已经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但花园里还零星地开着几朵花,黄色的树叶还在树枝上懒洋洋地舞动着。  “你为什么不下雪呢?”她冲着天空喊道,“天气应该很冷了呀!”  2第二天,当塞莱斯廷出门去玩的时候,天气还是一样的温暖。  她打扮得好像已经是下雪天了。但泥鸭子和泥球还是那种让人讨厌的褐色,她决定自己来制作一些可爱的白色的雪。  3“哈哈!”塞莱斯廷把一大捧棉花球扔向空中,但每一个棉花球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大致是循着激进、保守、多元这样一条轨迹演变的,社会思潮的演变也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变迁。当前,面对多元的大学校园文化,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关键词:社会思潮; 校园文化; 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108-03    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对任课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宏大目标。在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背后,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我们的教学、测评等都要围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做文章。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测评是各高校难以突破的瓶颈,这个瓶颈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突破这个瓶颈,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的五个关键点,在
摘 要:整体性既是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属性,也是“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源头和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凸显了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对现实存在教学问题的克服而提升效果展现了整体性教学的重要性,而课程设置和课时设置的内在逻辑和先后次序证实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是在科学界定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