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戏剧活动解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抗战时期,八路军既重视武装抗日,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戏剧活动,组建了各类剧团,进行了大量的演出并创作出众多剧本。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的戏剧活动抗战主题鲜明,环境相对和平,演出形式多种多样,作用巨大,既鼓舞士气,动员群众,团结友好人士,又丰富了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保存和发展了传统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八路军;戏剧;陕甘宁边区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是在华北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开赴敌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察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不仅重视武装斗争,也注重文化建设,而戏剧活动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941年1月18日《总政治部、中央文委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指出:“部队文艺工作的方针,首先在于团结和培养有战斗生活经历的专门文艺工作者,使他们能够用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把民族战争中的一切现实生活(民众及将士在抗战中的英勇斗争,日寇、汉奸、投降分子、顽固分子的阴谋诡计等等)反映出来。”[1]5抗战事业不仅需要战场上的英勇杀敌,也需要文化战线上的斗争配合。八路军在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戏剧活动,有利配合了抗日的武装斗争,极大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有利于抗日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一、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戏剧活动的开展
  (一)成立各类剧团
  八路军为了开展戏剧活动,组建了各类剧团,八路军总政治部成立了延安影剧团,各师也组建了戏剧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直属的一个主要剧团—人民抗日剧社于1936年元月成立,社长为危拱之(叶剑英元帅的妻子)兼导演,1937年3月组建人民抗日剧社总社,下辖中央剧团、平凡剧团、铁拳剧团、延安青年剧团等戏剧组织,剧团总人数达二百名,叶石任主任,刘保林和李珂任副主任,演员有杨醉乡、董芳梅、杨玉英、白凤莲等同志,1937年8月人民抗日剧社改名为抗战剧团,蔺子安负责的原中央红军宣传队于1937年10月组建成“烽火剧团”,划归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直属,团长是蔺子安,支部书记是杜百应,组织委员是舒光彩,秦士杰为宣传委员,编剧、导演、演员有向隅、唐荣牧夫妇(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徐信、黄倜、肖敬若、邓友民、张勃、王久臣、张东川、陈耀华和羊路由等,由于人才多,队伍壮大,又整编成五个分队进行活动,著名作曲家冼星海1939年曾来此剧团进行工作指导。活跃在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戏剧团体还有边保剧团、战烽剧社、战士剧社、奋斗剧社、挺进剧社、四军十一师宣传队、部队艺术工作团和延安联政宣传队, 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曾在该队担任两年的音乐指导工作。
  (二)开展了广泛的演出活动
  八路军的各戏剧团体在陕甘宁边区演出了很多戏剧节目来支持配合抗战事业。
  留政烽火剧团: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街头化装宣传剧《枪毙托派张慕陶》,由演员假扮破坏团结抗战的张慕陶,最后在延安城北门外被革命干部“枪毙”,演员演得真实生动,曾轰动延安,拥挤在街头的群众弄不清真假,就连在延安的外国记者也信以为真,收到显著的宣传效果。[1]41 随着演出队伍的壮大,剧团下设五个分队,多次下乡,于1938年春深入到陜甘宁边区的绥德、米脂、佳县、府谷、神木、榆林等地巡回演出,演出的剧目有歌剧《放下你的鞭子》、歌舞剧《小放牛》(高波改编)、京剧《过关》(陈其通编写)、秦腔剧《烈妇锄奸》(张勃编剧)、话剧《野孩子》(徐信编写)、歌剧《松花江·九一八》等;1939年秋在延安多次演出话剧《流民三千万》(塞克编剧,导演是王斌)、歌剧《治病》(翟强编导,李鹰航谱曲)、历史话剧《李秀成之死》(阳翰生编剧),特别是大型活报剧《纪念十月革命》(侣朋编导)的演出,轰动各界,还受到毛主席的嘉奖。
  边保剧团:1939年1月成立,负责人有赵维川、刘广、樊树鹏等,主要采用秦腔和眉户调,兼演秧歌剧。1939年11月,在安塞徐家沟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边保剧团应邀演出《黄河大合唱》、歌舞剧《小放牛》和秦腔现代戏《查路条》,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剧团同志 “为抗战而艺术”的勇气和热情愈来愈大,后来又排演了大型秦腔现代戏《中国魂》,该戏就成为剧团的保留节目,走到哪里演到哪里,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吕振球又领导团员们创作了大型秦腔现代戏《英雄战士》和《机密信》。这些剧目演遍了边区保安部队,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喜爱。1942年边区保安部队改编为警备区第三旅,移防定边,剧团亦跟随而至,更名为警备第三旅宣传队,并补充进原警备区五团宣传队的一些演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宣传队带来新气象,宣传队贯彻毛泽东从“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中发现材料,“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指示精神[3]49,采用多种文艺形式进行演出,还排演了秦腔传统戏《三滴血》、《王佐断臂》、《战宛城》、《空城计》和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还经常上街扭秧歌,体现为抗战而艺术,面向人民、面向军队的特点。
  延安联政宣传队:即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是由两历史较久的专业文艺团体: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部队文艺工作团(简称“部艺”)和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简称“青艺”),在整风学习的基础上,于1943年12月1日合并组建、负责人是宣传部部长肖向荣。文艺专业人才方面是“得天独厚” [1]137文学、戏剧编导有吴雪、欧阳山尊、谢力鸣、侣朋、陈戈、荒草等;音乐方面有贺绿汀、李鹰航、梁寒光、李丽莲等。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形式多样,侧重于“为兵服务”和“写兵、演兵、给兵演”[2]136反应部队现实,歌舞剧方面演出剧目较多是《刘顺清》、《张治国》、《烧炭英雄张德胜》、《徐海水锄奸》、《婆媳防线》、《军民一家》等,话剧方面剧目有《抓壮丁》、《沁源围困》、《母亲们》,歌舞活报剧方面有《无敌红军》、《开辟第二战场》、《加强团结准备反攻》等;1944年抗战七周年,在文化沟广场演出。秧歌剧方面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赵富贵自新》、《张丕谟锄奸》等。1944年12月16日,全队参加中央办公厅在杨家岭为中直机关56位50岁以上老人祝寿,进行慰问演出;1945年4月,联政宣传队为党的“七大”共演出三个晚会,主要剧目有歌舞剧《妯娌争光》、话剧《雷雨》、话剧《沁源围困》,在排练过程中,周恩来副主席还三次和大家座谈,研究修改方案,节目演出后很受欢迎。   (三)创作出众多优秀剧本
  八路军的剧团不仅演出了大量戏剧节目,还创作出众多新剧本,流传广泛,影响深远。1941年7月,延安部艺全校动员,为纪念抗日战争四周年和援苏反法西斯宣传,停课一周进行创作和演出,陈刚写了《反法西斯大活报》,侣朋创作独幕话剧《妮笛和两个德国兵》,翟强完成了独幕话剧《第五个》,节目演出获极大成功,受到欢迎,肖三同志还写文章向国外介绍过。1942年2月,部艺以实验剧团为骨干,赶排了陈白尘编剧的七幕历史话剧《太平天国》,朱德总司令和历史学家范文澜还写信来进行答疑释惑。1942年8月1日,“部艺”创作和演出了乔振民编剧、谢力鸣导演的独幕话剧《挂号信》,从晋绥前线抵达延安的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也参加了“八一”纪念活动,创作演出了三个独幕话剧《敌我之间》、《求雨》、《虎列拉》(都由成荫编剧)。9月2日战斗剧社还在边区大礼堂公演莫耶等集体创作的大型话剧《丰收》,很受军民歡迎。
  1943年春,蒋介石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威胁陕甘宁边区,党中央号召军民紧急动员,保卫边区。部艺工作团突击编写出五幕大活报剧:《保卫边区》,由谢力鸣、侣朋、晏涌和马瑜、乔振民等分工分场编导,有《边区好》、《整军》、《开辟南泥湾》、《拥护党的领导一元化》等五幕,演出二十几场,对延安军民很有鼓舞。1943年10月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26周年并庆祝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反攻,延安“部艺”和“青艺”在联防军政治部领导下,进行短期突击,创作和排练出大型歌舞活报剧《无敌红军》(由谢力鸣、王震之执笔),简明扼要表现了苏德战争从1943年2月到10月的变化,歌颂了苏联红军的伟大胜利。
  联政宣传队除前文提及演出的剧目外还创作出大量优秀剧本。如王焰、王向立、陈戈编剧的《军民互助》、李之华编剧的《打松沟》、《好同志有错就改》、谢力鸣编剧的《劳动英雄王科》、《运盐起家》、《一粒米》、《向吴满看齐》和西虹编剧的《军爱民民拥军》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剧本。
  二、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戏剧活动的特点
  (一)体现鲜明的抗战时代主题,反映根据地军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的戏剧活动是在抗战和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也反映了这一鲜明的时代主题。抗战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八路军的戏剧活动则是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展开。边保剧团的大型秦腔剧《英雄战士》反映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深受广大指战员喜爱。留政烽火剧团徐信编写的话剧《野孩子》说的是在抗日游击区,有一群土生土长的儿童在八路军游击队的影响下,机智勇敢和日寇进行斗争的事迹,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抗日热情。另外,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敌后根据地的唯一后方,军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也很丰富,八路军的许多剧本也都反映了这一现实生活。如联政宣传队的歌舞剧《刘顺清》就是取材于三五九旅的大生产活动中的特等英雄连长的模范事迹;还有很多剧本如《军民互助》、《军民一家》、《妯娌一家》等都反映了根据地军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展开
  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的戏剧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展开。“在这个时期,留守兵团的领导同志考虑到留政宣传队——烽火剧团的发展方向问题,认为留守兵团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安全,有着比较相对稳定的驻地,不同于红军时期和抗日前线部队频繁的行军作战环境。”[4]41“因此,整个抗战时期虽然国共两党时有摩擦,但陇东政治环境相对安定,是边区中比较富足而又可靠的后方。这种情况,客观上为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以及开展创作活动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条件。”[4]123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展开戏剧活动受到敌伪的干扰较少,也经常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和关心。1939年,留政烽火剧团在延安巡回演出活报剧《纪念十月革命》,毛主席看后给予较大赞许,还约见剧组人员座谈,并让秘书开了张边区银行200元的支票以示奖励,给剧团每人买了一双棉鞋。
  (三) 演出形式灵活多样
  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戏剧活动,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4]199除了秦腔,眉户调外,他们采用的文艺形式还有京戏、山西梆子、河北大鼓、话剧、陕北道情、陕北秧歌,还有自己创作的小歌剧。当然,陕甘宁边区部队和民众最喜爱秦腔和眉户调,各剧团主要采用这两种地方曲调演出,其中最受广大指战员欢迎的秦腔新剧是《机密信》和《英雄战士》。抗战初期,较多地采用了话剧形式;“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群众性的秧歌运动更是遍及整个陕甘宁边区”[5]374他们对旧的秧歌形式加以改造,“旧瓶装新酒”注入新的思想内容,排练出一大批新秧歌剧,如:《兄妹开荒》、《拥军花鼓》、《牛永贵挂彩》、《夫妻识字》等,反映边区军民丰富多彩的抗战和生产生活实践。另外还有一些部队歌舞剧如:《兵伕团结》、《张德新劝子》、《裴金章回家》等也很受部队官兵喜欢。
  三、八路军开展戏剧活动的作用
  (一)教育群众,鼓舞军民抗战热情
  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戏剧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1943年3月21日中央委员召开会议,确定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戏剧运动的总方针是“为战争、生产、教育服务”[6]90。1939年留政烽火剧团排演了塞克编剧、王斌导演的话剧《流民三千万》,极大激发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坚决抗战到底的斗志。“敌后抗战最艰苦的1941年和1942年,却是延安戏剧活动最活跃的年份”[7]142。“我们演出的是打日本、团结抗战的新戏,高唱的是新民歌小调,舞蹈轻松活泼,人们看着新鲜,受教育,所以吸引群众”[6]45。
  (二)团结和统战友好人士,配合政治工作的展开
  八路军的戏剧活动也有效地配合了我党政治工作的展开,在团结和统战友好人士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如蔺子安率领的留政峰火剧团于1938年夏到陕北的府谷、神木和榆林一线国统区进行慰问演出。“我们唱的是团结抗战的歌曲,演的是激发军民抗日斗志的戏剧,跳的是活跃军民情绪的舞蹈,他们听的看得入神,感到形式活泼,内容新鲜,他们不能不意识到:能够看到、听到共产党八路军宣传队的演唱是新鲜事,机会难得”[6]46。驻榆林的国民党邓宝珊将军向蔺团长表示感谢并签发手令,要求他们为沿途驻军演出。1938年冬,烽火剧团游转到陇东的西峰镇演出,目的是团结友军,争取群众。“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东北军官兵,因此演出节目主要选择《松花江·九一八》一剧和歌唱《打回老家》一歌。力求演唱到他们的心坎上。激发他们早日奔赴抗日前方的迫切要求”[6]50。   (三)丰富军民的文化生活
  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戏剧活动的展开,也丰富了广大军民的文化生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8]850讲话明确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八路军的戏剧活动满足了廣大民众的文化需求。延安的新式秧歌剧层出不穷,激发出边区群众超乎寻常的热情,各机关都组建了秧歌队,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起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全国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迅速展开了新秧歌运动,而且还波及到了国统区大后方。
  (四)保存和改造传统的民间艺术
  八路军戏剧活动的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的民间艺术起了积极的保存和改造作用,他们创建的各类剧团广泛吸收各类民间艺人来参加演出,为抗战服务。还对陕甘宁边区的民间艺术进行了利用和改造,“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鼓、小调、道情、滑稽剧、滑稽舞蹈、自卫军劈刀、木偶戏、快板、双簧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收到很好的效果[7]109。除进行新剧创作外,还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改编民间戏曲,如边保剧团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均注入新的思想内容;还创造出新秧歌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原来的“推小车”、“跑旱船”、“打花鼓”、“赶毛驴”、“小场子”等都注入了新的内容,用来歌唱新人新事,新秧歌运动又带动了其他民间艺术,如诗歌、快板、说书、自乐班以及窗花剪纸等古老传统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2]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G].毛泽东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4]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5]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
  [6]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7]唐正芒.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上的郑成功,曾经在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处于反清复明的前线。关于他的身世,很多文献都有清楚的记载,父亲郑芝龙,母亲田川氏。作为赶走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对于中国人来说他是民族英雄。在日本净琉璃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戏曲里面,却是另外一个复杂的双重身份。  关键词: 郑成功;近松门左卫门;国姓爷;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
期刊
英语考试中决定阅读速度的当然是词汇,但是阅读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综观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初中英语升学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不难看出阅读理解文章对于广大考生获取理想成绩确实已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主要题型,因为试卷分值在试卷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较大。从词汇量到信息量,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从考查题型到考查要求等等也都有新的要求和新的变化。  一、初中英语升学考试阅读理解命题特征  (一)阅读文章题材广
期刊
摘 要:  谚语是用简单通俗的话语概括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体验与观察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谚语结构固定、语义完整、内容精辟、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感染力强。本文简述了学习谚语的重要性;分析了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大量的例子重点介绍了英汉谚语内涵差异的表现形式。分析、学习和使用英语谚语不仅能使我们学习到地道的英语知识,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强交际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课程体制的开发也成为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开发体制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三个层级大学英语课程开发的现状,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实施策略,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程体制;课程开发;实施策略  1.前言  目前我国课程开发体制分为三个层级,指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和学校课程开发三个层级。19
期刊
摘 要:  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田径项目是学校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围绕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进行改革。树立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发展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美术课程标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一、美术教育的定位  在21世
期刊
摘 要:  丽江市白沙乡作为足球运动旅游文化经典特色来开展活动,使其吸引广大的足球爱好者,与对外交流相结合,促进丽江旅游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紧密相结合,不断扩大丽江市白沙乡足球运动的开展。本文通过对白沙乡足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找出白沙乡足球运动水平下降的原因,以及丽江足球运动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丽江足球运动更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丽江市白沙乡
期刊
摘 要: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语是吉祥文化的载体。出土文献中的吉祥语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折射出当时人们求福、求长寿的传统思想以及君王的统治思想。本文将以《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部分吉祥语进行分类及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商周吉祥语产生的文化土壤以及与吉祥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简要阐述现今吉祥文化对商周吉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吉祥
期刊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而中
期刊
摘 要:  “因材施教”在我国教育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在教育理论不断翻新的时代,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掌握好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不同年龄差异、不同能力差异、不同学习方式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的策略,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本文试着讨论“因材施教”对以上三种差异的影响来分析对现代教育教学策略的启示。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