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具备人才集中的优势,普及面较广。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发展运动素质,学习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提高田径运动能力的关键阶段,重视与加强中学阶段的田径运动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1]。然而,学校体育的多样化使一些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如球类、韵律操等。田径运动项目因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和练习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们的欢迎,为了推动中学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力度,本文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
1.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
1.1 主观因素
1.1.1 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动机可以反映出教练员对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其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各学校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目标的实现。相关调查表明,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首要动机是学校的工作需要,而目前各学校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但又要带好训练队,工作量大,训练力不从心;存在着项目多,训练经验少,专业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多数教师自身钻研不够,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不新颖等[2]。
1.1.2 运动员的选材和自身情况
大部分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学生都是以兴趣为前提,参加过各类田径比赛有一定的训练经验和比赛成绩的,往往忽视了一些具有田径项目发展潜能而没有被发现的学生,也可能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挖掘人才的潜能,使学校田径训练的水平受到影响。而有研究表明,多数学生选择田径训练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升学,其次是兴趣爱好和增强体质,这样的观念也会影响到训练成绩的提高。
1.1.3 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课余田径训练一般安排在早上的早读课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进行,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负担较重,除了下午的体育活动课外,早读和下午最后一节课学校会安排文化课老师进行辅导,使学生难以取舍,影响正常的训练时间,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不仅影响了训练成绩,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1.1.4 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长对子女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多数家长怕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不支持子女参与训练,以致于学生迫于压力对田径训练的兴趣逐渐降低。学校领导对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重视的程度直接关系着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
1.2 客观因素
1.2.1 训练场地器材
训练场地器材是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也是课余田径训练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部分城市中学能够拥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和充足的训练器材外,大部分乡镇中学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是没有足够的条件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这就造成了学生想训练,但训练难的问题。
1.2.2 训练经费
充足的训练经费是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和有力保证。多数训练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但训练经费不足或没有训练经费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就成为了制约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的发展对策
2.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
相关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各学校发挥作用的大小按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扶植经费严重短缺的学校,确保专款专用,解决基本的训练设施,以确保课余训练的基本训练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将体育彩票中提取的公益基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学校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体教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模式。除此以外,通过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办体育,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材,从而有效改善器材短缺的问题[3]。
2.2 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建立教练员进修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教练员参加在职培训,提高训练管理水平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用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各专业教练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目的;实行教练员“专职化”,保证教练员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好训练工作任务,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田径基础训练的科学研究,做到各所中学相互交流,教练员重视课余训练的研究,不断加强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3 重视科学选材,建立正确的训练理念
运动员的选材已成为广大教练员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人类遗传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与规律,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等为运动选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选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目标,重视骨龄测试,机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掌握各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提高选材的成功率。转变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加强对田径训练项目的宣传,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训练[4]。
2.4 解决好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制定好课余田径训练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训练时间和重视训练质量,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体育教师,家长进行多方位的协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两不误,努力实现既定的培养
目标[5]。
2.5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如改善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条件,增加训练经费;改善教练员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练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和优化选材办法,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运动会,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次数,让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6]。
总之,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多方位协调的“多位一体”的训练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以实现提高课余田径训练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义.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66-67。
[2]刘向红.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1:22。
[3]李修振.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调查对象[J].2008,9(5):141-142。
[4]陈丽波,于楼成,王亚军.苏、锡、常地区普通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调查与分析[J].2004,19(4):172-174。
[5]王朝军,刘洪振.对我省城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体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6,11:433-434。
[6]水俊华.影响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及对策——以临洮县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为例[J].教研探索,2010,10:42。
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具备人才集中的优势,普及面较广。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发展运动素质,学习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提高田径运动能力的关键阶段,重视与加强中学阶段的田径运动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1]。然而,学校体育的多样化使一些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如球类、韵律操等。田径运动项目因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和练习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们的欢迎,为了推动中学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力度,本文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
1.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
1.1 主观因素
1.1.1 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动机可以反映出教练员对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其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各学校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目标的实现。相关调查表明,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首要动机是学校的工作需要,而目前各学校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但又要带好训练队,工作量大,训练力不从心;存在着项目多,训练经验少,专业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多数教师自身钻研不够,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不新颖等[2]。
1.1.2 运动员的选材和自身情况
大部分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学生都是以兴趣为前提,参加过各类田径比赛有一定的训练经验和比赛成绩的,往往忽视了一些具有田径项目发展潜能而没有被发现的学生,也可能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挖掘人才的潜能,使学校田径训练的水平受到影响。而有研究表明,多数学生选择田径训练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升学,其次是兴趣爱好和增强体质,这样的观念也会影响到训练成绩的提高。
1.1.3 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课余田径训练一般安排在早上的早读课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进行,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负担较重,除了下午的体育活动课外,早读和下午最后一节课学校会安排文化课老师进行辅导,使学生难以取舍,影响正常的训练时间,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不仅影响了训练成绩,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1.1.4 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长对子女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多数家长怕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不支持子女参与训练,以致于学生迫于压力对田径训练的兴趣逐渐降低。学校领导对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重视的程度直接关系着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
1.2 客观因素
1.2.1 训练场地器材
训练场地器材是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也是课余田径训练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部分城市中学能够拥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和充足的训练器材外,大部分乡镇中学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是没有足够的条件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这就造成了学生想训练,但训练难的问题。
1.2.2 训练经费
充足的训练经费是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和有力保证。多数训练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但训练经费不足或没有训练经费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就成为了制约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的发展对策
2.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
相关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各学校发挥作用的大小按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扶植经费严重短缺的学校,确保专款专用,解决基本的训练设施,以确保课余训练的基本训练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将体育彩票中提取的公益基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学校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体教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模式。除此以外,通过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办体育,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材,从而有效改善器材短缺的问题[3]。
2.2 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建立教练员进修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教练员参加在职培训,提高训练管理水平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用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各专业教练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目的;实行教练员“专职化”,保证教练员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好训练工作任务,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田径基础训练的科学研究,做到各所中学相互交流,教练员重视课余训练的研究,不断加强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3 重视科学选材,建立正确的训练理念
运动员的选材已成为广大教练员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人类遗传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与规律,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等为运动选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选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目标,重视骨龄测试,机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掌握各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提高选材的成功率。转变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加强对田径训练项目的宣传,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训练[4]。
2.4 解决好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制定好课余田径训练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训练时间和重视训练质量,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体育教师,家长进行多方位的协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两不误,努力实现既定的培养
目标[5]。
2.5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如改善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条件,增加训练经费;改善教练员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练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和优化选材办法,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运动会,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次数,让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6]。
总之,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多方位协调的“多位一体”的训练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以实现提高课余田径训练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义.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66-67。
[2]刘向红.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1:22。
[3]李修振.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调查对象[J].2008,9(5):141-142。
[4]陈丽波,于楼成,王亚军.苏、锡、常地区普通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调查与分析[J].2004,19(4):172-174。
[5]王朝军,刘洪振.对我省城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体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6,11:433-434。
[6]水俊华.影响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及对策——以临洮县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为例[J].教研探索,201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