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阴虚湿蕴证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验案举隅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滋阴除湿汤出自于《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为治疗阴虚湿蕴证型的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用方。临床中,王丽芬老师四诊合参,辨证为主,用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1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滋阴除湿汤;阴虚湿蕴证;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78-02
   滋阴除湿汤出自于《朱仁康临床经验集》[1],为治疗皮损干燥、脱屑、瘙痒,伴口咽干燥而饮水不多,舌红绛少津,脉沉细滑无力之阴虚于内,湿盛于外,本虚标实证之方。方药组成:生地、当归、玄参、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以上药物相配,具有滋阴养血、除湿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等。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丽芬老师临证时以辨证为主,宗其滋阴养血,祛湿止痒之法,用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期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1 病案
  患者,李某某,男,61岁,2019年5月12日初诊,颜面、颈部、双上肢手臂伸侧及手背皮肤片状红斑、脱屑伴瘙痒2月余。2月前因日晒后于双手背处出现鲜红斑、脱屑,伴瘙痒,搔抓后皮损逐渐增多并呈暗红色。面颧颊部、颈部也相继出现类似皮损,瘙痒明显,日晒后加重。发病以来感烦躁、体倦乏力、腹胀纳差,口干口黏,无发热、关节痛等症。小便黄,大便干,舌暗红少津,苔薄白腻,脉象细滑。既往无特殊,患者三代家系无类似病。曾至外院就诊,抗核抗体检查示:抗核抗体筛查实验阳性(+),滴度1:320,抗SSA(RO)抗体阳性(+),抗RO52抗体阳性(+),余阴性;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16.80g/L,余阴性;类风湿相关抗体6项:类风湿因子(RF)-IgA 748.07 Ru/mL,类风湿因子(RF)-IgM 78.87 Ru/mL,类风湿因子(RF)-IgG 21.95 Ru/mL。皮损皮肤镜检查示:面部及手背:皮损区见散在点片状红斑、斑块,其上少许鳞屑;皮肤镜下:见暗红色背景上,毛囊周围白晕毛周纤维化,毛囊角栓,血管扩张,白色鳞屑,色素沉着,无结构白色区域,真皮弥漫性纤维化,毛囊周围红点征及周围血管扩张;该患者图像考虑红斑狼疮病变可能。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轻度萎缩、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内毛囊、皮脂腺周围可见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符合盘状红斑狼疮。予“羟氯喹、沙利度胺”口服治疗,两周后瘙痒不减,自行停药。为寻求中医治疗,来我院就诊,王丽芬老师查看患者皮损及外院相关检查,西医诊断为: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根据其症状及舌脉象,四诊合参,中医辨病属红蝴蝶疮,辨证为阴虚湿蕴,治以滋阴养血,除湿止痒,予滋阴除湿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生地黄30g,玄参20g,当归15g,丹参15g,土茯苓20g,泽泻20g,白鲜皮30g,红花10g,川牛膝30g,黄柏15g,砂仁10g,青蒿30g,乌梢蛇15g。4剂,水煎服,饭后温服,3次/日,1剂/2日。外涂“院内黄金万红膏”,早晚各1次。二诊(5月29日):皮疹瘙痒减轻,面颈部皮损已部分消退,手背、手臂皮损较前变化不大,小便调,大便已通畅,舌偏红,苔薄白腻,欠津液,脉细数。上方加桑枝15g,引药达手背,再服4剂,仍外涂“院内黄金万红膏”。三诊(6月23日):皮损大部分消退,已无痒感,有色素沉着。口干口黏、疲倦乏力、腹胀纳差较前好转。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乌梢蛇,加赤芍30g,牡丹皮15g,继服4剂。四诊(7月10日):皮损全部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斑,继予“院内黄金万红膏”外涂。嘱其注意防晒,忌食光敏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电话随访2月,病情无复发。
  2 按语
   王丽芬老师根据患者症状、皮损特点、舌脉象及二便情况,考虑患者年已六旬,体质多阴虚血少,不能濡养肌肤,以致局部皮肤干燥,瘙痒难忍。加之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湿滞蕴肤,致诸证缠绵难愈。辨为阴虚湿蕴证,予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以生地、玄参、当归配伍为君药,滋阴养血润燥;丹参入血分,养血和营,泽泻、土茯苓、黄柏相合为臣,利水渗湿,除湿不伤阴;白鲜皮、乌梢蛇搜风刮毒止痒;川牛膝、红花活血利湿;配砂仁理气调胃,健脾除湿[2],以防生地、玄参滋腻脾胃之弊;狼疮患者对日光的敏感性增加,此患者皮损发生在曝光部位,加青蒿清热凉血,清暑截疟,相关研究表明,青蒿提取物青蒿琥酯有显著的抑制光敏反应,有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作用[3]。二诊:患者皮疹瘙痒减轻,面颈部皮疹部分消退,手背、手臂皮损较前变化不大,故加桑枝引诸药直达病所。三诊:患者已无痒感,皮损大部分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前方去乌梢蛇,加赤芍、丹皮凉血消斑。四诊:经治疗皮损全部消退,遺留色素减退斑。
  3 小结
   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有研究者认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其两个异型,盘状红斑狼疮失治或者误治,都可能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4],现代医学主要以羟氯喹、沙利度胺、维A酸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需长时间服用。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可能对肝肾功有一定影响,而羟氯喹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眼损害,最严重的是视网膜病变[5],和血液系统损害如再障、白细胞减少等[6]。中医称此病为“红蝴蝶疮”,认为本病总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而成,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亏虚,虚火上炎,加之腠理不固,日光曝晒,外热入侵,热毒入里,二热相搏,瘀阻肌肤而发病[7]。滋阴除湿汤配伍精当,用生地、当归、玄参、丹参滋阴养血,和营润燥,补阴血之不足,以防淡渗利湿之药伤阴耗液;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祛湿邪的同时,可化滋补药物之腻滞,湿去不伤阴,阴复不生湿;白鲜皮祛湿止痒,采用标本兼顾,滋渗并施的方法加以治疗,滋阴扶正可以祛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久病之正复,故滋阴除湿双管齐下之法并用不悖,湿去阴复[2]。王丽芬老师认为,阴血不足,脾之运化无力,湿难外出,治应先实脾,脾健运湿,湿邪方除。本病以中药治疗,预后良好,可为临床皮肤科医生治疗盘状红斑狼疮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33-234.
  [2] 范小苒. 滋阴除湿 化悖为兼[N]. 中国中医药报,2013-10-09(004).
  [3] 金美花.青蒿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新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52.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89-820.
  [5] 邱洋洋,余红.羟氯喹在皮肤疾病中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OL].医学综述,2019(19):3870-3874,3879[2019-10-29].
  [6]黄伟.羟氯喹研究进展及在皮肤科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04):612-614.
  [7]陈红凤.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4.
  (收稿日期:2019-12-20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大枣的炮制方法。方法:运用7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枣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净制,炒黄法,炒焦法,炒炭法,砂烫法,蒸法,煮法7种炮制方法比较,各种炮制方法测得的总黄酮含量有变化,砂烫法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吸收峰图谱几乎与净制品和芦丁对照品的一致。结论:砂烫法为大枣较佳的炮制方法。  【关键词】 大枣;中药炮制;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期刊
【摘 要】 介绍熊芳丽教授运用苗医烧硫磺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经验。苗医烧硫磺针疗法是苗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特色外治技法,具有地方性及民族特色,民间运用较为广泛。熊芳丽教授在收集、整理、挖掘苗医诊法技法的过程中,整理了一系列苗医特色技法并应用于临床,文章列举其应用苗医烧硫磺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验案,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苗医;烧硫磺针疗法;帶状疱疹;神经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一种可操作性强的市售檀香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檀香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标准品和檀香分别经过AlCl3-NaOH-NaNO2显色后最大吸收波长为508nm,其浓度在9.17~55.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1.714·C+0.0503(R2=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川芎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顶空进样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类型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顶空进样法制备的挥发油含29个化学成分,其中烯萜类成分占挥发油总量76%,苯酞类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6%。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烯萜类占挥发油总量的4.
期刊
【摘 要】 目的:电针联合推拿健患侧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29例临床观察。方法:依据患者来门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电针刺配按导推拿),每组29例。对照组针刺穴位并通电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按导推拿法治疗3个疗程,患者在家里每天练习导引上肢、下肢运动,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肌张力指标变化
期刊
【摘 要】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方法及临床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冲任失调,余毒未尽,临床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兼以祛除癌毒、活血化瘀等方法综合治疗。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许芝银;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0067-03  Abstract:The methods and c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创业教育重在紧跟时代发展,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训练个人面对创业困难和风险时的素质、能力和协作精神。目前医学和中醫药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都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市场化实践、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论文探索通过与医药企业联合,开展将“互联网+”市场实践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一方面弥补医科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市场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畲药“十二时辰”醇提液皮肤用药的慢性毒性作用,初步评价其皮肤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家兔进行皮肤用药30d涂皮慢性毒性试验,固定涂药时间,连续30d,末次给药后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畲药“十二时辰”醇提液用于家兔皮肤慢性毒性实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 胃息肉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中西医治疗效果均有待提高。文章试从“水寒土湿木郁”理论探讨胃息肉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胃息肉;水寒土湿木郁;病机  【中图分类号】R256.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04-03   胃息肉是指胃黏
期刊
【摘 要】 中医学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经验医学,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核心指导思想,但由于人体本身的生理病理机制极其复杂,故采用现代分析医学方法难以探究其诊治本质。近年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再一次为智慧中医发展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并借助中医学、中医工程学、中医信息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理论来简要介绍中医四诊客观量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