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福号社区素有千里沱江第一村(社区)之称,由于旧时渡口繁荣,带来酿酒行业的兴起,川福号因此而得名。社区是金堂大学城和金堂之星项目的核心区。川福号社区地处大学城,正由村向城转变。结合大学城产业功能区定位,针对原著居民素质不高,外来人口多,资源利用不够等问题,从现状问题、历史文化沿袭及未来社区治理方向着手,实践并探索“党建引领、三区联动”的社区发展治理路子。
党建引领凝民心,汇聚同心同向力量
始终将加强社区党建、巩固基层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的一条红线。以党建为核心,依托高校、社区党总支成立了大学城党委。根据治理的重点难点、延展幅度和居民需求,设立若干支部和党小组,健全组织覆盖体系。建立了大学城党委议事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问题,发挥党建在政治引领、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多方面作用,凝聚发展力量。
三区联动舒民心,实践由村到城治理
针对大学校区、商业街区、生活小区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商业资源丰富的特点,搭建领导机构互联、岗位人才互动、资源信息互通的工作平台,探索“三区联动”社区治理机制。
活动空间开放共享。一是建设社区邻聚中心。坚持“可进入、易参与、能共享”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社区邻聚中心,集合政务服务、日间照料、儿童托管等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二是开放高校教育平台。联合建立微党校,开办社区居民素质提升课程,举办心理讲座、职业规划、育婴师培训等培训。与交大希望学院纸鸢书院常态合作,建立党政方针宣讲基地、学社文化活动基地,开展“品味沱江文化,留下城市记忆”“传承好家风”等读书沙龙活动。联合成都文理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支部常态开展2019年童伴童行系列活动、老友生日会、国学夏令营等公益活动,惠及辖区老少中青群体。三是打造小区活动空间。以学府星川北苑为试点,主动邀请了成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蹲点参与规划,结合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在小区群众和社区的共同参与下,实施了非机动车下地工程。在地下层,实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管理,划定的非机动车专用区域,分区停放。同时充分利用架空层的空间,将其建设成为小区居民活动的幸福空间,分别设置了“老地方”“少时光”“壮健康”三个活动区域,让居民在楼下就能享受休闲娱乐。
人力资源整合互动。一是建立志愿服务联盟。成立大学城志愿服务联盟,联络站设在川福号来宝沱邻聚中心,建立“双社双地”(社区与社团,服务阵地与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双向联动机制(五月花高级技工学校与幸福村结对,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与川福号社区结对),与“高校、街区、小区”联动,开展文明劝导、社区义诊、环境整治等各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传播社会文明。二是搭建创业就业渠道。服务东进战略,实施“筑渠引水”双创工程,精准对接淮州新城及三大组群发展区的用工需求,建设培训培养、岗位推荐、人才输送一体化就业平台,动态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推荐大学生、失地农民创业就业。三是提升生活服务能力。打造创就业洼地—星岛国际商业街区,建设15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为本地学生、居民提供多元精细的生活服务。比如大学生创办的马路边边、指归琴行等已成为居民、学生欢迎的网红店。
多元文化相融共生。一是注重在地文化传承。打造“沱江忆”乡愁馆,还原小天井、江渔捕捞等过去生活场景;在学府星川北苑安置小区还原酿酒工艺、沱江拉纤等群众过去的生活场景,使得川西林盘在拆迁安置小区重现。同步开展记住“乡愁”系列活动,挖掘整理地名文化、人文掌故、祖规家训等三星历史,编制整理“人文三星”图文集,征集三星“老照片”“老物件”,与高校开展传承文化读书沙龙活动。二是推动多元文化融合。融入传统、校园、商业三种文化,实施润心活动,培育了润心社会服务中心,统筹多元文化活动开展。组建社區文化艺术团,与高校合作开展欢乐闹元宵春暖川福号游园、百姓春晚、五一“聚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汇演、“快乐嘉年华”等文艺活动40余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社区居民公约,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评比活动,培育社区精神。社区两委干部黄杰的母亲参加了旗袍秀、合唱团,多次上台表演,精气神提升明显。三是推动社区持续发展。动员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五大金堂支行与川福号、来宝沱结对共建,助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金融服务、阵地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互帮互助、共建联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募集社区治理基金,成立“社区慈善微基金”管理委员会,号召辖区爱心企业、党员群众等帮扶捐助。运用商业逻辑思维运营川福号来宝沱邻聚中心,兼顾公益和市场,采取分时段出租、整体打包等方式,促进社区增收。
通过开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川福号社区被评为“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工作服务进一步改进,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社区环境更加美化,学府星川小区成为市级“三美小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川福号来宝沱社区综合体已成为社区群众交流娱乐的好地方、好去处;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小区群众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正逐步转变。初步建成了和谐宜居的幸福小区,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区,创新创造的活力街区。
党建引领凝民心,汇聚同心同向力量
始终将加强社区党建、巩固基层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的一条红线。以党建为核心,依托高校、社区党总支成立了大学城党委。根据治理的重点难点、延展幅度和居民需求,设立若干支部和党小组,健全组织覆盖体系。建立了大学城党委议事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问题,发挥党建在政治引领、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多方面作用,凝聚发展力量。
三区联动舒民心,实践由村到城治理
针对大学校区、商业街区、生活小区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商业资源丰富的特点,搭建领导机构互联、岗位人才互动、资源信息互通的工作平台,探索“三区联动”社区治理机制。
活动空间开放共享。一是建设社区邻聚中心。坚持“可进入、易参与、能共享”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社区邻聚中心,集合政务服务、日间照料、儿童托管等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二是开放高校教育平台。联合建立微党校,开办社区居民素质提升课程,举办心理讲座、职业规划、育婴师培训等培训。与交大希望学院纸鸢书院常态合作,建立党政方针宣讲基地、学社文化活动基地,开展“品味沱江文化,留下城市记忆”“传承好家风”等读书沙龙活动。联合成都文理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支部常态开展2019年童伴童行系列活动、老友生日会、国学夏令营等公益活动,惠及辖区老少中青群体。三是打造小区活动空间。以学府星川北苑为试点,主动邀请了成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蹲点参与规划,结合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在小区群众和社区的共同参与下,实施了非机动车下地工程。在地下层,实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管理,划定的非机动车专用区域,分区停放。同时充分利用架空层的空间,将其建设成为小区居民活动的幸福空间,分别设置了“老地方”“少时光”“壮健康”三个活动区域,让居民在楼下就能享受休闲娱乐。
人力资源整合互动。一是建立志愿服务联盟。成立大学城志愿服务联盟,联络站设在川福号来宝沱邻聚中心,建立“双社双地”(社区与社团,服务阵地与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双向联动机制(五月花高级技工学校与幸福村结对,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与川福号社区结对),与“高校、街区、小区”联动,开展文明劝导、社区义诊、环境整治等各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传播社会文明。二是搭建创业就业渠道。服务东进战略,实施“筑渠引水”双创工程,精准对接淮州新城及三大组群发展区的用工需求,建设培训培养、岗位推荐、人才输送一体化就业平台,动态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推荐大学生、失地农民创业就业。三是提升生活服务能力。打造创就业洼地—星岛国际商业街区,建设15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为本地学生、居民提供多元精细的生活服务。比如大学生创办的马路边边、指归琴行等已成为居民、学生欢迎的网红店。
多元文化相融共生。一是注重在地文化传承。打造“沱江忆”乡愁馆,还原小天井、江渔捕捞等过去生活场景;在学府星川北苑安置小区还原酿酒工艺、沱江拉纤等群众过去的生活场景,使得川西林盘在拆迁安置小区重现。同步开展记住“乡愁”系列活动,挖掘整理地名文化、人文掌故、祖规家训等三星历史,编制整理“人文三星”图文集,征集三星“老照片”“老物件”,与高校开展传承文化读书沙龙活动。二是推动多元文化融合。融入传统、校园、商业三种文化,实施润心活动,培育了润心社会服务中心,统筹多元文化活动开展。组建社區文化艺术团,与高校合作开展欢乐闹元宵春暖川福号游园、百姓春晚、五一“聚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汇演、“快乐嘉年华”等文艺活动40余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社区居民公约,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评比活动,培育社区精神。社区两委干部黄杰的母亲参加了旗袍秀、合唱团,多次上台表演,精气神提升明显。三是推动社区持续发展。动员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五大金堂支行与川福号、来宝沱结对共建,助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金融服务、阵地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互帮互助、共建联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募集社区治理基金,成立“社区慈善微基金”管理委员会,号召辖区爱心企业、党员群众等帮扶捐助。运用商业逻辑思维运营川福号来宝沱邻聚中心,兼顾公益和市场,采取分时段出租、整体打包等方式,促进社区增收。
通过开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川福号社区被评为“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工作服务进一步改进,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社区环境更加美化,学府星川小区成为市级“三美小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川福号来宝沱社区综合体已成为社区群众交流娱乐的好地方、好去处;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小区群众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正逐步转变。初步建成了和谐宜居的幸福小区,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区,创新创造的活力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