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富含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古典诗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情操起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因而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按照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深入探究古典诗歌中的情感意境,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有利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是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当前要务。本文以初中语文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机制为分析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之法,以期对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
一、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
从内容上来说,古诗可分为叙事诗、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悼亡诗和咏物诗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并不丰富,体悟能力也十分有限,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背景等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内涵,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各种教辅资料对某首诗歌的解析非常全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词句的意义和背景等,可当中的一些讲解却缺乏同类诗歌的比较分析,缺乏集中性的内涵解读。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概括性的理论总结也不足,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模糊的认识,对其情感意义也一知半解。因此,在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迫在眉睫。
二、初中古诗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古诗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这就让古诗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和教师盲目地追求高分成绩,没有深入挖掘古诗中的情感意蕴,对其中的情感教育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尚处于初中的学习阶段,不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一切都以升学为最终目标,因而他们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提升人文素质和情感体验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开展太多的情感教育活动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难以让他们记住古诗中的名句,故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精神。
(二)不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顺利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就必须对语文的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而一些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一些语文教师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认为该学科成绩就是帮助学生升学的工具,他们只需要牢记和掌握古诗中的名句和字词的用法即可,对其他的则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片面认识在很多初中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反观目前地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在實际对其诗歌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道“枯藤老树昏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为什么用昏鸦,而不是喜鹊呢?以此慢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此一来,教师便不对古诗中的人文内涵进行详细的解读,学生也只是跟随教师的脚步来记忆重点字词和名句,为应付考试做准备,这不仅降低了学习古诗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对于语文古诗的教学而言,正确而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其中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一味地要求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古诗中可能考到的名句,而未引领学生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等进行详细探究,如此便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缺乏趣味性,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为削减,同时也不会将自己的人文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就理解不了当中的意蕴和内涵。
三、初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古诗学习中情感教育的认识
在初中生学习古典诗歌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对其内涵和意义予以重视。具体而言,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充分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元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要主动地将个人情感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体悟到诗中深厚的内涵。比如,在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其宫殿的更迭、朝代的改革的描写,表达内心对老百姓的无限牵挂以及对自己国家的爱戴之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本首诗歌的精髓,要充分引导学生从此句入手,对其情感进行有效的领悟。
(二)注重挖掘诗歌中的人文性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挖掘当中富有情感意蕴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人文精神,深入解读诗中的人文性。为此,学生首先要对其中字词的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基于此而正确朗读诗歌,而后教师逐渐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拉近与诗歌意境之间的距离,进而感受到当中的情感基调,在教师讲解时便更易理解。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等作品,篇幅不短,气势磅礴,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便很自然地体会到其中的一些情感元素。与此同时,要想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正确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可以带动学生充分带入角色,想象自己在蜀道中艰难的走着,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一生,怀才而不遇,有苦却无人懂。
(三)利用想象来再造画面
对于古典诗歌而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是其常用的创作方式,通过对诗歌中意境的解读,学生便能对其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深入体悟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再造出一些合情合理的画面,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该诗歌产生更为正确的认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品质,帮助他们全面解读诗歌中的情感意蕴。如对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凄美音乐和动情朗读的引导下,想象诗歌中的画面,再造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游子思归”图,进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高天日;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学,2014.
[2]石春艳;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师范学院,201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
一、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
从内容上来说,古诗可分为叙事诗、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悼亡诗和咏物诗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并不丰富,体悟能力也十分有限,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背景等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内涵,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各种教辅资料对某首诗歌的解析非常全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词句的意义和背景等,可当中的一些讲解却缺乏同类诗歌的比较分析,缺乏集中性的内涵解读。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概括性的理论总结也不足,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模糊的认识,对其情感意义也一知半解。因此,在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迫在眉睫。
二、初中古诗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古诗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这就让古诗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和教师盲目地追求高分成绩,没有深入挖掘古诗中的情感意蕴,对其中的情感教育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尚处于初中的学习阶段,不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一切都以升学为最终目标,因而他们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提升人文素质和情感体验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开展太多的情感教育活动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难以让他们记住古诗中的名句,故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精神。
(二)不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顺利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就必须对语文的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而一些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一些语文教师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认为该学科成绩就是帮助学生升学的工具,他们只需要牢记和掌握古诗中的名句和字词的用法即可,对其他的则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片面认识在很多初中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反观目前地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在實际对其诗歌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道“枯藤老树昏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为什么用昏鸦,而不是喜鹊呢?以此慢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此一来,教师便不对古诗中的人文内涵进行详细的解读,学生也只是跟随教师的脚步来记忆重点字词和名句,为应付考试做准备,这不仅降低了学习古诗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对于语文古诗的教学而言,正确而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其中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一味地要求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古诗中可能考到的名句,而未引领学生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等进行详细探究,如此便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缺乏趣味性,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为削减,同时也不会将自己的人文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就理解不了当中的意蕴和内涵。
三、初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古诗学习中情感教育的认识
在初中生学习古典诗歌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对其内涵和意义予以重视。具体而言,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充分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元素,积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要主动地将个人情感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体悟到诗中深厚的内涵。比如,在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其宫殿的更迭、朝代的改革的描写,表达内心对老百姓的无限牵挂以及对自己国家的爱戴之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本首诗歌的精髓,要充分引导学生从此句入手,对其情感进行有效的领悟。
(二)注重挖掘诗歌中的人文性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挖掘当中富有情感意蕴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人文精神,深入解读诗中的人文性。为此,学生首先要对其中字词的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基于此而正确朗读诗歌,而后教师逐渐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拉近与诗歌意境之间的距离,进而感受到当中的情感基调,在教师讲解时便更易理解。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等作品,篇幅不短,气势磅礴,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便很自然地体会到其中的一些情感元素。与此同时,要想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正确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可以带动学生充分带入角色,想象自己在蜀道中艰难的走着,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一生,怀才而不遇,有苦却无人懂。
(三)利用想象来再造画面
对于古典诗歌而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是其常用的创作方式,通过对诗歌中意境的解读,学生便能对其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深入体悟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再造出一些合情合理的画面,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该诗歌产生更为正确的认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品质,帮助他们全面解读诗歌中的情感意蕴。如对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凄美音乐和动情朗读的引导下,想象诗歌中的画面,再造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游子思归”图,进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高天日;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学,2014.
[2]石春艳;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