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试卷质量、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安排、考试风气、成绩评定等方面,就目前高职院校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考试;问题;措施
考试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导向性、诊断性和评价功能。 什么样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决定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首要之责。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观念,建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考试制度,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时间过于集中, 学生复习压力较大
期末考试一般集中在学期末3-5天内完成,甚至个别学校的考查课和考试课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而每个专业一般开课5- 8门课程,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复习压力非常大,所以只有考前搞突然袭击或者想尽各种办法作弊, 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消化和总结,而且这种短期强化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终收获不大、学无所获。
(二)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考查课和考试课的考试方式相似,多采用书面闭卷考试,不同的是监考教师和参考学生的数量,前者整个班的同学在一个教室由一位老师监考,多为开卷考试,也有闭卷考试的课程,如果是闭卷考试的话,几十个学生坐在一起考试,只有一位监考老师,正能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且以理论、笔试考试方式居多,而口试、答辩、技能操作、大型作业的方式较少。通常《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少数课程以口试形式考试;西餐、面点、中餐等课程有操作考试内容,其余课程均为笔试。这种单一形式的考试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命题质量难以保证
期末考试一般要求教师出两套试卷,一套期末考試使用,另一套则为下学期的补考试卷。部分教师两套题的相似率很高;有的试卷年年使用,没有随着教材、学生和人才培养的变化而变化;题型以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试题居多;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证题、设计题等主观性试题少。侧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就可能取得好成绩,各科都是“背多分”。这样培养的学生惯于接受已有的知识结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难以胜任工作职责。
(四)成绩评定的随意性较大
学生成绩一般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听课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实验实习报告、单元测验、实验操作、期中测验等等。这种评定方法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所占比例没有作统一规定,因此,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成绩比例过高,甚至达达70%,如果某个学生平时成绩比较高,那么期末试卷得零分也能合格?况且平时成绩操作相对复杂,没有规范化的要求,所以成绩评定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难以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五)考试风气正气不足
尽管某些高职院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监考不严,学院对违纪舞弊学生处罚力度不够,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作弊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包括夹带、抄袭、替考、购买资料、利用现代通讯设备等方式,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学院的三风建设,会像瘟疫一样一届一届传下去,不仅会打击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制度名存实亡。
二、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使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人培定义的考查课与考试课在组织形式上应有所区别,在时间安排上应分开。考查课可以在学期末集中实践前考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口试、平时作业、读书笔记、写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操作,资料整理等等,具体形式可由教研组或学科组确定,由任课教师执行,不必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否则会淡化考试课的严肃性。考试课也应该形成多种考核形式和方法,如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也可效仿某些学校的一页纸考试,即学校允许学生在课程考试时自主携带一页A4大小的纸张,学生可事先在这页纸的正反面抄写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在考试答卷时使用。这一页纸上记录多少内容、记录什么内容学校不加限制,但只能手写,不能复印,同学间不能完全相同,考试结束时,这页纸连同试卷一起上交。学生要择优填满那宝贵的一页纸,就必须系统地复习整理所学内容,对书本知识的重点、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种整理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以上考核方式可以组合搭配,使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质疑、探索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学生通过单纯记忆获得知识。
(二)延长考试时间段,减轻学生复习压力
为了给考试安排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复习巩固充足的时间,期末考试可以在2-3周内完成,2-3天考一科,这样考试执行者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考试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差错;学生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总结本学期知识,学生在青年时期掌握的知识将终身受益,真正起到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三)教考分离,严把命题质量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严把试卷质量关,认真审核,同门课程几套试卷相似率不能超过30%,试题量、难易程度都应适当,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尽量减少标准化的、以记忆为主的知识内容,而增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测定。也就是说,命题涉及的内容应以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改变那些单纯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偏重记忆和空谈性的命题,使试题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从而使考试从知识测试转向素质测试,以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
(四)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是保证考试公正性的前提。考风考纪管理要贯穿于考试始终。考前命题教师、试卷管理人员、试卷印刷等环节均应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学生处、辅导员利用班会活动加大考风考纪的宣传力度;教务处利用校园广播、展板、宣传栏展示违纪舞弊处罚条例;考中适当增加考务费用,监考不认真者与经济挂钩,优先安排监考认真负责的教师,凡是监考过程中出现的失职行为按制度给予处理;严格规范监考和巡考职责,建立院系两级领导巡考制,督导办也参与进来,对考试工作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作弊行为,要按考试奖惩制度严肃处理,绝不放纵。
国内高职院校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各项工作都处于学习探索过程中,考务工作也不例外,借鉴其他办得好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合本校的考试制度,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1)
[3]王丽娟.高等职业经济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浅析[J].职教与成教, 2008, (1)
[4]李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高职高专考试方式[J].英才高职论坛, 2007, (1)
【关键词】考试;问题;措施
考试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导向性、诊断性和评价功能。 什么样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决定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首要之责。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观念,建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考试制度,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时间过于集中, 学生复习压力较大
期末考试一般集中在学期末3-5天内完成,甚至个别学校的考查课和考试课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而每个专业一般开课5- 8门课程,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复习压力非常大,所以只有考前搞突然袭击或者想尽各种办法作弊, 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消化和总结,而且这种短期强化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终收获不大、学无所获。
(二)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考查课和考试课的考试方式相似,多采用书面闭卷考试,不同的是监考教师和参考学生的数量,前者整个班的同学在一个教室由一位老师监考,多为开卷考试,也有闭卷考试的课程,如果是闭卷考试的话,几十个学生坐在一起考试,只有一位监考老师,正能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且以理论、笔试考试方式居多,而口试、答辩、技能操作、大型作业的方式较少。通常《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少数课程以口试形式考试;西餐、面点、中餐等课程有操作考试内容,其余课程均为笔试。这种单一形式的考试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命题质量难以保证
期末考试一般要求教师出两套试卷,一套期末考試使用,另一套则为下学期的补考试卷。部分教师两套题的相似率很高;有的试卷年年使用,没有随着教材、学生和人才培养的变化而变化;题型以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试题居多;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证题、设计题等主观性试题少。侧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就可能取得好成绩,各科都是“背多分”。这样培养的学生惯于接受已有的知识结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难以胜任工作职责。
(四)成绩评定的随意性较大
学生成绩一般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听课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实验实习报告、单元测验、实验操作、期中测验等等。这种评定方法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所占比例没有作统一规定,因此,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成绩比例过高,甚至达达70%,如果某个学生平时成绩比较高,那么期末试卷得零分也能合格?况且平时成绩操作相对复杂,没有规范化的要求,所以成绩评定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难以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五)考试风气正气不足
尽管某些高职院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监考不严,学院对违纪舞弊学生处罚力度不够,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作弊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包括夹带、抄袭、替考、购买资料、利用现代通讯设备等方式,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学院的三风建设,会像瘟疫一样一届一届传下去,不仅会打击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制度名存实亡。
二、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使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人培定义的考查课与考试课在组织形式上应有所区别,在时间安排上应分开。考查课可以在学期末集中实践前考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口试、平时作业、读书笔记、写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操作,资料整理等等,具体形式可由教研组或学科组确定,由任课教师执行,不必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否则会淡化考试课的严肃性。考试课也应该形成多种考核形式和方法,如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也可效仿某些学校的一页纸考试,即学校允许学生在课程考试时自主携带一页A4大小的纸张,学生可事先在这页纸的正反面抄写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在考试答卷时使用。这一页纸上记录多少内容、记录什么内容学校不加限制,但只能手写,不能复印,同学间不能完全相同,考试结束时,这页纸连同试卷一起上交。学生要择优填满那宝贵的一页纸,就必须系统地复习整理所学内容,对书本知识的重点、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种整理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以上考核方式可以组合搭配,使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质疑、探索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学生通过单纯记忆获得知识。
(二)延长考试时间段,减轻学生复习压力
为了给考试安排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复习巩固充足的时间,期末考试可以在2-3周内完成,2-3天考一科,这样考试执行者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考试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差错;学生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总结本学期知识,学生在青年时期掌握的知识将终身受益,真正起到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三)教考分离,严把命题质量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严把试卷质量关,认真审核,同门课程几套试卷相似率不能超过30%,试题量、难易程度都应适当,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尽量减少标准化的、以记忆为主的知识内容,而增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测定。也就是说,命题涉及的内容应以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改变那些单纯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偏重记忆和空谈性的命题,使试题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从而使考试从知识测试转向素质测试,以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
(四)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是保证考试公正性的前提。考风考纪管理要贯穿于考试始终。考前命题教师、试卷管理人员、试卷印刷等环节均应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学生处、辅导员利用班会活动加大考风考纪的宣传力度;教务处利用校园广播、展板、宣传栏展示违纪舞弊处罚条例;考中适当增加考务费用,监考不认真者与经济挂钩,优先安排监考认真负责的教师,凡是监考过程中出现的失职行为按制度给予处理;严格规范监考和巡考职责,建立院系两级领导巡考制,督导办也参与进来,对考试工作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作弊行为,要按考试奖惩制度严肃处理,绝不放纵。
国内高职院校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各项工作都处于学习探索过程中,考务工作也不例外,借鉴其他办得好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合本校的考试制度,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1)
[3]王丽娟.高等职业经济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浅析[J].职教与成教, 2008, (1)
[4]李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高职高专考试方式[J].英才高职论坛,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