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2017年版)》颁布以来,众多一线教师都积极展开了学习,以期从中收获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了新课标学习活动,学习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新课标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师;课堂教学
全社会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教师加入教育事业的队伍,各個学校每年也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如何实现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青蓝带教”“师徒结对”等形式的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希望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地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新教师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关于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笔者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具有精准备课的能力
“精准”一词最常见于新闻媒体、政府文件中,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非常准确、精确”之意,那么精准备课就是教师应该让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既贴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符合学生综合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要求。显然,新教师在精准备课方面是短板。新教师教学热情高涨,总希望将自己“平生所学”在一节课中都教给学生,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在未分文理科之前,每天要学习九门功课,学习时间长、内容多。即使分了文理科,每天的学习负担也很重。这就要求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知识必须是十分精准的、方法必须是学生易掌握的、方式必须是学生易接受的,这样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这部分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是作为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增强学生对宇宙天体的认知欣赏能力,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环境观。因此,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意识。而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对学生而言是难点更是考点,这就对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新教师就应做较详细的处理,在备课环节中花费更多的心思、查找更充分的资料、探索更合适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达到精准备课的目的。
二、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重视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来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观中提出“抛锚式教学”,这里的“锚”指的就是问题,可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展问题式教学,首先是问题的选择和提出,新教师选择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时机应恰当,应在原理、方法讲授之后紧跟提出相应的问题。其次是问题的呈现,问题呈现时应借助相应的情境,最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实际情境,这样的问题才是鲜明生动、学生乐于思考的。最后是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终目标,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应符合现阶段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太阳高度的变化”时,教师在教授了正午太阳高的计算公式后让学生“现学现卖”——“计算学校所在城市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后进一步拓展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之计算楼高、楼间距”,同样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例,思考南北两栋高楼最小楼高和楼间距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说明二分二至日时太阳高度变化对楼间距和楼高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由浅而深地提出,问题解决是逐步分割、细化的,便于学生接受。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三、提升板图、板画的能力
所有的地理老师都记得自己的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上挥手就画一个地球,再一挥手中国“雄鸡”状的疆域轮廓就跃然于黑板上。现在广大的年轻地理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手到擒来”,但是画个像样的地球却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诚然,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高科技”是现代教学的大潮流,在多媒体中可以画出任意想要的图形,但掌握必备的板图、板画能力同样也是地理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缺了这一能力感觉就地理老师少了点“地理味”,有多少学生是因为地理老师一双画图巧手而对地理产生兴趣的我不得而知,但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学了地理这个专业。因此,这就要求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依靠多媒体课件,还应掌握相应的板图、板画能力。很多教师发现单纯依靠课件上课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件中颜色各异的图画容易让学生抓不住内容的重点,影响课堂效率。而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时课堂会更加高效。因此,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粉笔+黑板”不好呈现或呈现效果不好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而使用板图、板画可以更好突出的内容则可以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欧洲西部》时,新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欧洲西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作为导入,同时把欧洲西部的轮廓和范围画在黑板上,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那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黑板上的板图进行详细说明,同时用课件呈现不同的实例,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四、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关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很多新教师认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可以从班主任的口中了解学生,其实不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时表现都会有所不同,班主任看到的可能只是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的反应,而作为新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相处中认识学生的“多面性”,这样才能在脑中形成学生的立体形象,做到真正了解学生。
正如有位同事所说:学生甲平时看着闷不吭声,跟同学交流也不多,开学时也不竞聘班干,运动会什么项目也没报名,没想到运动会三天每天都按时来校为班上运动员加油、做后勤,帮忙打扫卫生,看来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后来班上的卫生委员“玩忽职守”就让学生甲接任,现在我再也不用为班上的卫生操心。因此,作为新教师不能仅凭学生的课堂表现或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发现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新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教师们应迎难而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实现自身教育教学专长的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师;课堂教学
全社会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教师加入教育事业的队伍,各個学校每年也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如何实现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青蓝带教”“师徒结对”等形式的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希望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地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新教师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关于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笔者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具有精准备课的能力
“精准”一词最常见于新闻媒体、政府文件中,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非常准确、精确”之意,那么精准备课就是教师应该让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既贴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符合学生综合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要求。显然,新教师在精准备课方面是短板。新教师教学热情高涨,总希望将自己“平生所学”在一节课中都教给学生,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在未分文理科之前,每天要学习九门功课,学习时间长、内容多。即使分了文理科,每天的学习负担也很重。这就要求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知识必须是十分精准的、方法必须是学生易掌握的、方式必须是学生易接受的,这样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这部分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是作为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增强学生对宇宙天体的认知欣赏能力,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环境观。因此,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意识。而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对学生而言是难点更是考点,这就对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新教师就应做较详细的处理,在备课环节中花费更多的心思、查找更充分的资料、探索更合适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达到精准备课的目的。
二、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重视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来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观中提出“抛锚式教学”,这里的“锚”指的就是问题,可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展问题式教学,首先是问题的选择和提出,新教师选择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问题提出的时机应恰当,应在原理、方法讲授之后紧跟提出相应的问题。其次是问题的呈现,问题呈现时应借助相应的情境,最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实际情境,这样的问题才是鲜明生动、学生乐于思考的。最后是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终目标,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应符合现阶段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太阳高度的变化”时,教师在教授了正午太阳高的计算公式后让学生“现学现卖”——“计算学校所在城市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后进一步拓展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之计算楼高、楼间距”,同样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例,思考南北两栋高楼最小楼高和楼间距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说明二分二至日时太阳高度变化对楼间距和楼高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由浅而深地提出,问题解决是逐步分割、细化的,便于学生接受。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三、提升板图、板画的能力
所有的地理老师都记得自己的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上挥手就画一个地球,再一挥手中国“雄鸡”状的疆域轮廓就跃然于黑板上。现在广大的年轻地理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手到擒来”,但是画个像样的地球却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诚然,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高科技”是现代教学的大潮流,在多媒体中可以画出任意想要的图形,但掌握必备的板图、板画能力同样也是地理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缺了这一能力感觉就地理老师少了点“地理味”,有多少学生是因为地理老师一双画图巧手而对地理产生兴趣的我不得而知,但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学了地理这个专业。因此,这就要求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依靠多媒体课件,还应掌握相应的板图、板画能力。很多教师发现单纯依靠课件上课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件中颜色各异的图画容易让学生抓不住内容的重点,影响课堂效率。而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时课堂会更加高效。因此,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粉笔+黑板”不好呈现或呈现效果不好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而使用板图、板画可以更好突出的内容则可以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欧洲西部》时,新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欧洲西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作为导入,同时把欧洲西部的轮廓和范围画在黑板上,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那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黑板上的板图进行详细说明,同时用课件呈现不同的实例,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四、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关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很多新教师认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可以从班主任的口中了解学生,其实不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时表现都会有所不同,班主任看到的可能只是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的反应,而作为新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相处中认识学生的“多面性”,这样才能在脑中形成学生的立体形象,做到真正了解学生。
正如有位同事所说:学生甲平时看着闷不吭声,跟同学交流也不多,开学时也不竞聘班干,运动会什么项目也没报名,没想到运动会三天每天都按时来校为班上运动员加油、做后勤,帮忙打扫卫生,看来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后来班上的卫生委员“玩忽职守”就让学生甲接任,现在我再也不用为班上的卫生操心。因此,作为新教师不能仅凭学生的课堂表现或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发现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新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教师们应迎难而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实现自身教育教学专长的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