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不觉有离伤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唐朝开阔的国土,开明的政治造就了唐人开朗的性格。因而,在面对离别的时候,他们少了几分离愁,而多了几分乐观。他们的离别有一种昂扬的姿态,正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壮;他们的离别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正是“宁可沙场征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畏;他们的离别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正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关 键 词】 唐代;诗歌;赏析;送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莫乐过新相知,哀莫哀过生别离”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无不赋予离别以凄美哀婉的色彩,使古之别者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或“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然而在如此众多的悲泣之中却响亮着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唐朝的送别诗。他们或借送别来激励劝勉,或以送别来一抒友情,或在送别之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唐之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着希望和梦想,反映着盛唐的精神面貌。
  一、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各一方。然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盛行,许多贫生寒儒由“十年寒窗无人知”而至“一朝成名天下闻”。因而,他们总是带着满腔热忱告别自己的亲人、朋友,尽管留恋不舍满藏于心,但更有豪情万丈饱含于胸。
  京城毕竟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对于久居僻乡、无缘一游的学子来讲无疑是极具诱惑的。因而上京之前,长辈亲朋多是谆谆告诫、多加嘱托。所以才有了李颀的《送魏万之京》中的“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可见,他们面对离别时心中更多的是殷切的期盼。
  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朝经济的日趋繁荣更加促进了国家实力的日趋加强,加上统治者励精图治,致力于无限扩展自己的辖域,因而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来开疆辟土。一些有志之士便投笔从戎,积极地投入到边塞战争中去。他们惊叹于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更充满了为国效力的激情。当朋友将要奔赴战场、杀敌报国时,诗人总是尽情抒写对朋友即将建功立业的不渝信念,而全然没有对朋友即将驰骋沙场、凶多吉少的担忧。
  曾经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的陈子昂在《送魏大从军》中也就信心百倍。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歌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曾极尽笔墨描写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的岑参送别朋友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更满是壮语。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诗歌既不写践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语言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朝辽阔的国土,安定繁荣的大好河山造就了唐人广阔的胸襟。他们深信“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合久必分”,分是一种必然趋势,那就坦然面对。更何况朋友喜得升迁,可以到更广阔的空间、更繁华的地域去一展自己的才华,去施展自己的抱负,那就应该欣然前往,你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在等待你去创造。
  于是才有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洗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显示出大丈夫宽阔的胸襟和勃勃英姿,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其光亮足可使其他送别诗黯然失色。
  于是才有了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中的“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朋友即将远行,心中未必没有离伤,但只要心在一起,情在一处,便可天涯咫尺。更何况我们两地有云雨相同,有明月共睹。我们虽如此之远,我们又如此之近。
  于是才有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人好游,亲身践行着行万里路的信条,天生浪漫的李白更是如此。他的足迹不仅遍及了巴蜀之地的山山水水,而且尽其所能的遍访古中国的名山大川。于是,在这样一个繁华的时代,恰逢一个繁华的季节,当他的挚友孟浩然将要去那样一个繁华地方的时候,他不仅欣然挥手作别朋友,而且还怀着满心的向往之情和艳羡之情,目送朋友前行。他的心也早已到了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人间仙境。
  四、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何必苛求蝇头小利,何必在意蜗角虚名。我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既可暂别朋友退隐山林,独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惬意。细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那份闲适。也可约上三五好友,共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佳话。如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中的“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且留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全然不在乎仕途的坎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才是诗意的栖居。
  唐朝开阔的国土,开明的政治造就了唐人开朗的性格。因而,在面对离别的时候,他们少了几分离愁,而多了几分乐观。他们的离别有一种昂扬的姿态,正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壮;他们的离别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正是“宁可沙场征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畏;他们的离别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正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参考文献】
  [1] 于维侠. 喜悲无择随心出 一样送别两样情:对两首唐送别诗的比较赏析[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2).
  [2] 徐昌才. 梦回唐诗千百度[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3] 王鹏. 总是唐诗最风流[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湿疹”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跟潮湿有关,是不是因为皮肤太湿了?空气太湿了?真是天大的误会啊。其实湿疹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很干!非常干!同时会红、会痒。正确的名字应该叫“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免疫失调疾病。   家里有娃被湿疹折腾过的应该都知道,它一开始会发生在娃脸上、手肘外侧、膝盖。要是不管它,还可能蔓延到全身。娃痒得难受,用力抓破了皮,会发炎渗出组织液。如果孩子症状很严重,长时间没有弄好,湿疹很可
3岁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话、粤语、英语外,幼儿园读完后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碰到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是否会惊呆了?  而广东佛山一家新成立的国际幼儿园拟开设国际班,除了英语外还教授孩子学习西班牙语。对于幼儿园阶段即开始学习小语种的新现象,有家长担心孩子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会弄混,但也有家长专门是看中这样与国际接轨的课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占较大的比重,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重视并熟练地掌握文言文就成为了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文言学习的必要与重要  1.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产品,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
【背景导读】  《找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一年级的《找规律》是学生初步“找规律”的起始课,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图形、颜色等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
【摘要】垫江县县委、县政府从创新社会管理、关心下一代成长、促进社会和谐角度出发,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探索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学校关爱助成长、村社服务建乐园、爱心家庭享亲情、代理家长献爱心、助学帮扶解忧难、社会托管送温情等六大关爱模式,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农村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们对孩子的绘画心理作过很多研究,发现11岁至14岁的孩子,就是小学四、五年级这个年龄为抑制期,这时候孩子的绘画心理大致会出现一个大的转弯——“危机期”。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他们老爱涂涂画画,课本上、小破纸片上、靠课桌的墙上,甚至是他们的小手上,随处可见留下他们的“妙笔”,他们对美术课执著的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而高年级的孩子却很不一样,很
【摘 要】 写一篇记人记物的记叙文很容易,但要写得不老套、真性情、有思想却很难。笔者在对比分析大量优秀记叙文的基础上,选择了中学生写作实效性较强的三点技巧,以期对中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关 键 词】 记叙文;写作;新颖;典型;深远  就写记叙文来说,写好一个人或物很重要。这固然是由记叙文的题材决定,也因为写好一个人或物是写复杂记叙文的基础。写人写物看似简单,写好却不易。很多学生的文章,要么材
【课堂实录】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样子了,经过探索与发现,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自析:一开始直接告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  师:昨天让你们准备的小棒,你们准备了吗?  生:准备了。(都拿出标有厘米刻度的小棒,有织毛衣的篾针,也有纸棒。)  师:请拿出一根,你能把它在整厘米的地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三年年级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了达到上诉大纲的要求,并与高考接轨,我们高三的第一轮复习时,还需依托课文,在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及提高学生篇章阅读能力方面,课文复习不可或缺。但课文复习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要推陈出新,要站在新的高度,结合高考题型,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上
小人书,叩开阅读之门   我的童年在山区度过,山居生活,简单而又充实。不像今天的孩子,眼睛还没有睁开,就背着书包“步履蹒跚”地上学。   放养的我们,每天睡到自然醒,欣欣然张开双眼,在满眼葱绿和金色的晨光中,就像一只只苏醒的野猫。不论上学、放学、课间,只要有时间,就在村里穿来穿去。   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地方,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书可读,对于“读书”意味着什么,当然也就一问三不知了。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