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来临,依赖网络平台的新型用工模式产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滴滴司机。这种新型用工模式为许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相较于以往的出租车司机,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维权也较为困难。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滴滴司机与滴滴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目前网络用工平台通过不与网约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来降低用工成本。如何改善网约车司机的困难处境以及如何保护网约车司机的劳动权益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劳动关系
2019年3月1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 ,报告表明,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同比增长7.1%。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共享经济的大潮,预计2020年网约工人数将逾1亿,成为劳动者中一支不容小觑的生力军。一方面,网约工的出现,开辟了灵活就业的新局面,合理利用了市场闲置劳动力。另一方面,与网约工相关的法律盲点也渐渐暴露出来。本文将重点探讨滴滴司机的权益保障,并分别向立法部门、用工平台、社会组织、司机个人提出相关建议,集中全社会力量共同来保护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同时也为其他新型用工模式提供一个示范。
一.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国家立法部门要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明确滴滴司机与滴滴平台之间的用工关系,以防用工平台钻法律的空子,变相侵害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同时明确用工关系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涉及滴滴司机相关的案件的解决。通过查询全国各地关于滴滴司机与平台之间劳动争议案件以及滴滴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交通事故案件,我们发现各地的判决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个法院对滴滴司机与平台之间的用工关系认识不同,而法律又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容易导致滴滴司机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滴滴平台应该担负起保障司机劳动权益的责任
首先滴滴平台作为用工单位应该与滴滴司机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用工单位的责任,不能变相的损害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运用哲学上的一句话: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滴滴平台只有很好的保障了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那么才会吸纳更多的人来加入滴滴司机这个行列。如果平台不能很好的保障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那么人们对滴滴司机这个职业就会充满不信任感,自然也不会加入滴滴司机这个行列,归根结底,受损失的还是滴滴平台。其次滴滴平台还要保障滴滴司機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社会保险权。平时要对滴滴司机进行培训以及劳动安全宣传教育,让滴滴司机增强安全意识;要为司机缴纳必要的社会保险,保障滴滴司机的合法权益。最后滴滴平台要完善司机乘客评价体系,可以参考淘宝网的信用评价体系,追求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乘客恶意评价从而给滴滴司机带来风险。
三.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
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保护除了需要国家立法部门和滴滴平台采取相关措施外,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像工会这样的社会组织,可以在滴滴平台和滴滴司机之间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各地区都要重视网约车工会的建立。一些滴滴司机对于一些有关自己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并不了解,经常处于弱势地位,而网约车工会应该补齐滴滴司机这个短板,工会可以组织开展劳动法律宣传活动,带领滴滴司机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本地区出台的相关规定。同时网约车工会也可以采取线上的方式,例如建立滴滴司机群来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泛进行法制宣传。努力提升滴滴司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促进滴滴平台依法经营、民主管理、健康发展。
四.滴滴司机要提高劳动权益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法律自身拥有滞后性,只有社会出现了相关的问题,法律事后才能进行规制。法律不会走在时代前列,它总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有关共享经济的法律制度仍有漏洞,劳动者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选择。若一旦决定加入网约车司机的行列,就要提高个人的维权意识。自己要积极去学习有关自身权益保护的劳动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向劳动行政监察部门检举,或通过仲裁、起诉等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滴滴司机要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另外,要积极加入社会保险体系,同时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来作为补充,以使在自己工作收入有波动时稳定家庭生活品质。
本文从以上四方面为滴滴司机劳动权益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在这个多元社会,我们要注重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方式对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进行保护。只有维护好了网约车司机的劳动权益,网约车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从而才会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立法、司法、执法等部门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依法保护网约车司机的合法劳动权益;平台企业,要善待网约车司机群体,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工会组织要及时了解、反映网约车司机的诉求,积极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网约车司机自身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晖.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研究.西南民族大学.
[2].应云.网约车司机劳动关系认定及权益保障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7:23-25.
[3].闫新燕,姜怡乐.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思考.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关键词: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劳动关系
2019年3月1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 ,报告表明,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同比增长7.1%。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共享经济的大潮,预计2020年网约工人数将逾1亿,成为劳动者中一支不容小觑的生力军。一方面,网约工的出现,开辟了灵活就业的新局面,合理利用了市场闲置劳动力。另一方面,与网约工相关的法律盲点也渐渐暴露出来。本文将重点探讨滴滴司机的权益保障,并分别向立法部门、用工平台、社会组织、司机个人提出相关建议,集中全社会力量共同来保护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同时也为其他新型用工模式提供一个示范。
一.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国家立法部门要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明确滴滴司机与滴滴平台之间的用工关系,以防用工平台钻法律的空子,变相侵害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同时明确用工关系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涉及滴滴司机相关的案件的解决。通过查询全国各地关于滴滴司机与平台之间劳动争议案件以及滴滴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交通事故案件,我们发现各地的判决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个法院对滴滴司机与平台之间的用工关系认识不同,而法律又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容易导致滴滴司机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滴滴平台应该担负起保障司机劳动权益的责任
首先滴滴平台作为用工单位应该与滴滴司机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用工单位的责任,不能变相的损害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运用哲学上的一句话: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滴滴平台只有很好的保障了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那么才会吸纳更多的人来加入滴滴司机这个行列。如果平台不能很好的保障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那么人们对滴滴司机这个职业就会充满不信任感,自然也不会加入滴滴司机这个行列,归根结底,受损失的还是滴滴平台。其次滴滴平台还要保障滴滴司機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社会保险权。平时要对滴滴司机进行培训以及劳动安全宣传教育,让滴滴司机增强安全意识;要为司机缴纳必要的社会保险,保障滴滴司机的合法权益。最后滴滴平台要完善司机乘客评价体系,可以参考淘宝网的信用评价体系,追求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乘客恶意评价从而给滴滴司机带来风险。
三.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
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保护除了需要国家立法部门和滴滴平台采取相关措施外,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像工会这样的社会组织,可以在滴滴平台和滴滴司机之间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各地区都要重视网约车工会的建立。一些滴滴司机对于一些有关自己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并不了解,经常处于弱势地位,而网约车工会应该补齐滴滴司机这个短板,工会可以组织开展劳动法律宣传活动,带领滴滴司机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本地区出台的相关规定。同时网约车工会也可以采取线上的方式,例如建立滴滴司机群来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泛进行法制宣传。努力提升滴滴司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促进滴滴平台依法经营、民主管理、健康发展。
四.滴滴司机要提高劳动权益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法律自身拥有滞后性,只有社会出现了相关的问题,法律事后才能进行规制。法律不会走在时代前列,它总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有关共享经济的法律制度仍有漏洞,劳动者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选择。若一旦决定加入网约车司机的行列,就要提高个人的维权意识。自己要积极去学习有关自身权益保护的劳动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向劳动行政监察部门检举,或通过仲裁、起诉等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滴滴司机要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另外,要积极加入社会保险体系,同时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来作为补充,以使在自己工作收入有波动时稳定家庭生活品质。
本文从以上四方面为滴滴司机劳动权益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在这个多元社会,我们要注重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方式对滴滴司机的劳动权益进行保护。只有维护好了网约车司机的劳动权益,网约车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从而才会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立法、司法、执法等部门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依法保护网约车司机的合法劳动权益;平台企业,要善待网约车司机群体,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工会组织要及时了解、反映网约车司机的诉求,积极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网约车司机自身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晖.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研究.西南民族大学.
[2].应云.网约车司机劳动关系认定及权益保障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7:23-25.
[3].闫新燕,姜怡乐.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思考.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