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稻管理过程中,容易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造成水稻感染上多种虫害病,不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因此,种植户应该具体分析水稻种植管理条件,制定合理有效的水稻种植策略,加强选种、出苗期、结果期等综合管理,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灾害,给水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引言
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管理方法及手段落后,管理效率十分低下,不利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落实,影响了水稻种植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必须依据地区水稻种植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优化水稻种植過程,以利于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粮食生产量总体上保持平稳。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在水稻种植前,种植户应该调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做足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案,促进水稻种植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水稻种植要求合适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及适当的温度,因此,种植户应该重视水稻种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好当地种植资源。在调研中,如果发现水稻生长条件不具备,还应该积极进行人工干预,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水分供应状况,并加强天气预报分析、预测工作,给水稻种植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选购稻种时,种植户应该根据历年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渠道,结合分析当地环境、气候等因素,确保种子的发芽率,满足水稻种植基本条件,并且还得保证在后续的生长中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加强出苗期管理,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稻种出苗后,对环境温度要求颇高,需要种植户根据稻种出苗状况,加强出苗期管理,积极关注温度变化,适当地调节温度差,使稻苗免受温度影响,保证稻苗的正常生长。如若是高温天气,种植户应该改善通风条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上下;如若是低温天气,应该做好秧苗的保温工作,以给幼苗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稻苗出现了一心一叶,温度最好在20摄氏度上下,在水稻的出苗前期,一定的通风条件能够促进其快速生长,因此,种植户应该根据种植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秧苗的通风管理工作。如果碰上阴雨天气,还应当做好秧苗的防雨水工作,以免秧苗被雨水所困。另外,秧苗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因此,当秧苗出齐后,种植户应该制作苗床和配置营养土壤,确保秧苗的正常生长。
(三)重视分蘖期的综合管理工作
在秧苗的分蘖期,开始出现快速生长的势头,对环境、气候等要求也相当高,并且对营养供给需求增加,因此,种植户应该密切关注秧苗的生长变化,加强综合管理,做好温度、营养供给等调控工作,以满足秧苗的生长发育所需。在这一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为了促进水稻分蘖,应该将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上下。其次,在这一生长期,还必须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如果阳光时间不足,秧苗生长则缺少能量供给,严重的会造成秧苗死亡。再次,在秧苗分蘖期,水分管理工作也相当重要,如果管理不善,导致水分含量超标,则秧苗会因为缺氧而出现死亡,如果水分不足,则秧苗会干枯而死。因此,种植户应该控制水位的高度,将之稳定在3.3cm左右,以利于升高土壤的表面温度,保障秧苗的健康生长。另外,杂草生长会消耗掉土壤大量营养成分,因此,种植户应该关注水稻秧苗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成长中的杂草,以保证秧苗足够的营养供给。
(四)加强成熟期管理
在水稻的结实期,同样对温度、水分及营养供给要求苛刻,种植户应该根据其成熟期生长特点,加强结实管理,确保其正常结果。对此,首先做好通风工作,以保证其授粉顺利进行;其次,在水稻这一生长阶段需要适量的水分,因此,种植户应关注田间水分变化,如果水分过多,则需要根据水稻种植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排出多余的水分;如果水分过少,应该加强灌溉,保证田间一定的湿度。灌溉结束后,应该让田间表层水分自然蒸发掉,以利于水稻根部的生长。另外,在水稻成熟前,种植户也要加强植株的关注,实行严格的管理;水稻进入收割阶段后,种植户应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进行收割,保证水稻质量和产量。
(五)科学选择与配比肥料
水稻生长过程中,离不开营养元素的供给,因此,种植户应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科学选择与调配肥料。当前市场上不时发生肥料掺假现象,为了购买到优质肥料,种植户应该选择在正规渠道上选购自己所需要的肥料,例如,在正规的生产厂家选购肥料,不但能保证肥料的质量,还能让种植户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证肥料运输、储存的科学合理性。其次,为了保障水稻健康成长,种植户应该科学调配肥料,如在秧苗培育期,施用有机肥料,如在水稻耕田期,可以混用有机肥和磷肥。
二、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水稻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虫害比较常见的有水稻飞虱、粘虫及水稻螟虫,水稻飞虱虫害多见于水稻扬花期,防治方法:20%飞虱灵,控制在100g以内,或者用10g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洒水稻植株根部;粘虫害防治方法:40ml25%敌杀死乳油兑水集中喷洒其为害部位;螟虫为害性大,防治方法:及时消灭其虫卵,注重从根源上有效防治,如若是成虫,则可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配置药剂进行合理防治。
(二)水稻种植病害防治
水稻种植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纹枯病等,稻瘟病防治方法:强氯精溶液浸泡稻种,同时调配水肥比例有效防范该病发生;白叶枯病防治方法:200g农用链霉素兑水喷洒病害部位;纹枯病多发于水稻抽穗期,如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防治方法:25g井岗霉素精粉兑水喷雾于叶面。
结语:
水稻种植技术要求高,如若种植户缺乏种植经验和管理意识,则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影响水稻的年收成和种植户的种植信心,因此,应该立足于地区水稻种植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同时,“科学”在水稻种植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我国现阶段水稻种植现状,应该注重培养种植户的科学意识,提倡科学种田,保证水稻作物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 张金虎.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低碳世界.2018,(6).369-370.
[2] 陈登科.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南方农业.2017,(6).16,18.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问安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引言
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管理方法及手段落后,管理效率十分低下,不利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落实,影响了水稻种植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必须依据地区水稻种植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优化水稻种植過程,以利于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粮食生产量总体上保持平稳。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在水稻种植前,种植户应该调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做足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案,促进水稻种植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水稻种植要求合适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及适当的温度,因此,种植户应该重视水稻种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好当地种植资源。在调研中,如果发现水稻生长条件不具备,还应该积极进行人工干预,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水分供应状况,并加强天气预报分析、预测工作,给水稻种植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选购稻种时,种植户应该根据历年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渠道,结合分析当地环境、气候等因素,确保种子的发芽率,满足水稻种植基本条件,并且还得保证在后续的生长中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加强出苗期管理,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稻种出苗后,对环境温度要求颇高,需要种植户根据稻种出苗状况,加强出苗期管理,积极关注温度变化,适当地调节温度差,使稻苗免受温度影响,保证稻苗的正常生长。如若是高温天气,种植户应该改善通风条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上下;如若是低温天气,应该做好秧苗的保温工作,以给幼苗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稻苗出现了一心一叶,温度最好在20摄氏度上下,在水稻的出苗前期,一定的通风条件能够促进其快速生长,因此,种植户应该根据种植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秧苗的通风管理工作。如果碰上阴雨天气,还应当做好秧苗的防雨水工作,以免秧苗被雨水所困。另外,秧苗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因此,当秧苗出齐后,种植户应该制作苗床和配置营养土壤,确保秧苗的正常生长。
(三)重视分蘖期的综合管理工作
在秧苗的分蘖期,开始出现快速生长的势头,对环境、气候等要求也相当高,并且对营养供给需求增加,因此,种植户应该密切关注秧苗的生长变化,加强综合管理,做好温度、营养供给等调控工作,以满足秧苗的生长发育所需。在这一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为了促进水稻分蘖,应该将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上下。其次,在这一生长期,还必须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如果阳光时间不足,秧苗生长则缺少能量供给,严重的会造成秧苗死亡。再次,在秧苗分蘖期,水分管理工作也相当重要,如果管理不善,导致水分含量超标,则秧苗会因为缺氧而出现死亡,如果水分不足,则秧苗会干枯而死。因此,种植户应该控制水位的高度,将之稳定在3.3cm左右,以利于升高土壤的表面温度,保障秧苗的健康生长。另外,杂草生长会消耗掉土壤大量营养成分,因此,种植户应该关注水稻秧苗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成长中的杂草,以保证秧苗足够的营养供给。
(四)加强成熟期管理
在水稻的结实期,同样对温度、水分及营养供给要求苛刻,种植户应该根据其成熟期生长特点,加强结实管理,确保其正常结果。对此,首先做好通风工作,以保证其授粉顺利进行;其次,在水稻这一生长阶段需要适量的水分,因此,种植户应关注田间水分变化,如果水分过多,则需要根据水稻种植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排出多余的水分;如果水分过少,应该加强灌溉,保证田间一定的湿度。灌溉结束后,应该让田间表层水分自然蒸发掉,以利于水稻根部的生长。另外,在水稻成熟前,种植户也要加强植株的关注,实行严格的管理;水稻进入收割阶段后,种植户应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进行收割,保证水稻质量和产量。
(五)科学选择与配比肥料
水稻生长过程中,离不开营养元素的供给,因此,种植户应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科学选择与调配肥料。当前市场上不时发生肥料掺假现象,为了购买到优质肥料,种植户应该选择在正规渠道上选购自己所需要的肥料,例如,在正规的生产厂家选购肥料,不但能保证肥料的质量,还能让种植户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证肥料运输、储存的科学合理性。其次,为了保障水稻健康成长,种植户应该科学调配肥料,如在秧苗培育期,施用有机肥料,如在水稻耕田期,可以混用有机肥和磷肥。
二、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水稻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虫害比较常见的有水稻飞虱、粘虫及水稻螟虫,水稻飞虱虫害多见于水稻扬花期,防治方法:20%飞虱灵,控制在100g以内,或者用10g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洒水稻植株根部;粘虫害防治方法:40ml25%敌杀死乳油兑水集中喷洒其为害部位;螟虫为害性大,防治方法:及时消灭其虫卵,注重从根源上有效防治,如若是成虫,则可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配置药剂进行合理防治。
(二)水稻种植病害防治
水稻种植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纹枯病等,稻瘟病防治方法:强氯精溶液浸泡稻种,同时调配水肥比例有效防范该病发生;白叶枯病防治方法:200g农用链霉素兑水喷洒病害部位;纹枯病多发于水稻抽穗期,如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防治方法:25g井岗霉素精粉兑水喷雾于叶面。
结语:
水稻种植技术要求高,如若种植户缺乏种植经验和管理意识,则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影响水稻的年收成和种植户的种植信心,因此,应该立足于地区水稻种植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同时,“科学”在水稻种植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我国现阶段水稻种植现状,应该注重培养种植户的科学意识,提倡科学种田,保证水稻作物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 张金虎.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低碳世界.2018,(6).369-370.
[2] 陈登科.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南方农业.2017,(6).16,18.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问安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