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绝大部分都在课堂中完成。本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中的意义,并分析了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其挖掘和统计分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内化教材内容,更好地使用教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第二,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帮助高中生物教师利用课程资源,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坚朝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髙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而且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正确面对自身的优缺点,准确的定位,学会处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塑造健康的人格;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相应的情境中产生条件反应,表现一定的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生物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命,利用生命;平衡“昨天、今天、明天”的期望,形成向上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选择和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宽容的态度待人接物,互赢互利、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奢侈浪费可耻的人生观、消费观,建立避免资源浪费,强化环保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适应不良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问题呢?俗话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要解决学习适应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最好是在课堂中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髙学习效率,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焦虑情绪及负面影响的发生;可以在自主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自我体验活动和生物实验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与其他人和谐交往,从而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成功原因是他们具有不畏失败、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对学进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情感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培养毅力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质是增强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它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教材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的艰辛过程。孟德尔经过潜心研究,曾尝试以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历时八年,终于在豌豆的杂交试验中取得成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超乎常人的毅力。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中,教材介绍了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提到了欧文顿实验: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了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在该处提到了两个重要数据:500多种和上万次。这体现了科学家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研究过程中,尽管多次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是他们没有气懷,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都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具体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二第3章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又怎么决定生物的性状的?
资料阅读分析,体验科学家的成功之路,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构建DNA分子结构的基本框架。
介绍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虽然在学术、性格、风格上都相差很大,但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批评、相互激励、团结合作,最终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面对第一作者权的荣誉,两人却争着要把它让给对方,最后两人只有通过投掷硬币来决定。
这个案例先通过问题串,引人深思,激发学习的兴趣,后通过沃森和克里克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展现两位科学家互帮互助、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面对荣誉时相会谦让,通过投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学生感悟DM分子结构发现过程中两位科学家脍炎人口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心灵得到洗礼,这无形中形成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相互谦让的良好品质。
3结束语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具体的案例时刻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1-37.
[2]郭臻琦,王欣.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和基本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3,28 (1): 182-18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其挖掘和统计分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内化教材内容,更好地使用教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第二,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帮助高中生物教师利用课程资源,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坚朝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髙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而且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正确面对自身的优缺点,准确的定位,学会处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塑造健康的人格;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相应的情境中产生条件反应,表现一定的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生物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命,利用生命;平衡“昨天、今天、明天”的期望,形成向上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选择和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宽容的态度待人接物,互赢互利、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奢侈浪费可耻的人生观、消费观,建立避免资源浪费,强化环保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适应不良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问题呢?俗话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要解决学习适应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最好是在课堂中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髙学习效率,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焦虑情绪及负面影响的发生;可以在自主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自我体验活动和生物实验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与其他人和谐交往,从而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成功原因是他们具有不畏失败、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对学进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情感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培养毅力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质是增强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它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教材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的艰辛过程。孟德尔经过潜心研究,曾尝试以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历时八年,终于在豌豆的杂交试验中取得成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超乎常人的毅力。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中,教材介绍了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提到了欧文顿实验: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了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在该处提到了两个重要数据:500多种和上万次。这体现了科学家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研究过程中,尽管多次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是他们没有气懷,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都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具体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二第3章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又怎么决定生物的性状的?
资料阅读分析,体验科学家的成功之路,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构建DNA分子结构的基本框架。
介绍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虽然在学术、性格、风格上都相差很大,但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批评、相互激励、团结合作,最终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面对第一作者权的荣誉,两人却争着要把它让给对方,最后两人只有通过投掷硬币来决定。
这个案例先通过问题串,引人深思,激发学习的兴趣,后通过沃森和克里克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展现两位科学家互帮互助、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面对荣誉时相会谦让,通过投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学生感悟DM分子结构发现过程中两位科学家脍炎人口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心灵得到洗礼,这无形中形成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相互谦让的良好品质。
3结束语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具体的案例时刻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1-37.
[2]郭臻琦,王欣.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和基本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3,28 (1): 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