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将这一新事物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是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是使用这一新事物的基石。语文高考考纲中提出,语文学科考查的是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的能力。针对学科特点,巧妙地运用互联网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自主预习;能力提升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我校全面展开了使用平板教学的活动。语文学科的平板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具有较强的课前自主预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好互联网的功能。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平板在课前独立自主地完成预习任务,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我们一直在试图摸索出一些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一、良好开端,积水成渊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平板教学作为新事物,在使用之初,我们便强调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学之初我们自制视频《开学第一课》,就向学生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随着教学的开展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很差,更谈不上好的学习方法。如何督促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是目前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遵循规律,摸索前行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对优教云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这一新事物学生们最具有发言权。为了让同窗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我在基础年级组织了问卷调查。设计的题目重点包括:
1.上课之前你预习吗?方法是什么?
2.在使用平板预习时,哪些板块对你帮助最大。
3.在使用“优教云”平板系统时,对各个板块的功能有什么好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来的问题是:①每个班都有个别同学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多数同学的预习方法效率不高,只是单纯的勾画,目的性、问题意识都很欠缺;②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用任务单来指引自己预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观看微课只是为了放松心情,图个新鲜,看完后什么也没留下。
(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教师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力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预习能力。在自主预习阶段,我觉得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规律非常适用。这个规律内容是:一是学生自身现有的学习的水平,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所能达到的可能的学习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师运用平板教学,应以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初步制定了引导学生使用平板进行自主预习的方法。
(一)覆盖大多数学生,“粗枝大叶”完成浏览
首先以大多数人的现有水平为出发点,要求每位同学在课前必须认真阅读专题导语、课前提示、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自己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平板教学要求“先学后教”,这个“学”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前独立自主地学,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可以随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搜索,但绝不单纯指学生在线学习或者始终盯着平板学习。
(二)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
预习课文我们之前多采用打印预习导学案的方式,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把课本上的表述,大段大段抄袭到纸上,既低效又费时费力。利用平板预习,可以明显弥补传统预习中的弊端。我们的教师精心设计了每一堂课的预习任务单。任务单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宗旨是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来真正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完成方式可以多样化,大概包括图画法、直问直答法、对比法、解析法等,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拍照上传。
(三)观看微课,辅助预习
传统的教学中,课本是学生唯一的材料载体,但在互联网时代使得这个范围扩大了很多,尤其是微课的出现,大大增大了材料范围。微课实际上就是鲜活的材料,它是对语文课本的一种补充手段。微课的选材非常重要,它是代替传统纸介充当课本的补充,微课必须紧密联系预习任务的设置。我们的微课来源一方面是把从网络资源里下载的微课进行剪辑,制成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新微课。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录制,如系列习题讲解微课、专题总结微课等。
使用微课预习,尤其涉及到再现历史这样具有时代特色题材的文章学习时,微课给学生塑造了时代氛围,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可谓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学生面对的不再仅是冷冰冰的文字描述,而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存在,这有效缓解了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显现出来的空洞、无力、死记硬背等一系列问题。
(四)课前同步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完成上述预习后,学生可以打开同步练习板块,试题以教师精心挑选的难度适中的选择题为主,学生自测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错题,可以把题号传到互动探究板块中,在互动中大家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预习起到了巩固新知,查漏补缺的目的。
(五)互动探究,解决自学未解决的疑难杂症
学生把自主预习未解决的难点问题都上传到互动探究板块中,汇集的疑难杂症可以学生之间互相评论,也可以由老师给学生点评。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力求把问题探讨透彻,为新授课做好扎实的铺垫。教师将筛选出的难理解的重难点问题,再进行二次备课,生成新的新授课目标。
(六)拓展延伸,拓宽学生视野
有些课外知识不一定在当下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直接的作用,但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他们积淀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样的内容发放到拓展延伸板块中,如名人传记、名著阅读、历史典故、史书文献、绘画书法、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习近平主席的重要会议讲话等。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互联网 自主课堂已经走进了语文课堂,它的方便、快捷、广泛性让广大师生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与学习的新方式、新思维。但是,任何新事物都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暴露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能使其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未来的课堂肯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联网 这种新的方式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自主预习;能力提升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我校全面展开了使用平板教学的活动。语文学科的平板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具有较强的课前自主预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好互联网的功能。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平板在课前独立自主地完成预习任务,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我们一直在试图摸索出一些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一、良好开端,积水成渊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平板教学作为新事物,在使用之初,我们便强调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学之初我们自制视频《开学第一课》,就向学生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随着教学的开展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很差,更谈不上好的学习方法。如何督促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是目前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遵循规律,摸索前行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对优教云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这一新事物学生们最具有发言权。为了让同窗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我在基础年级组织了问卷调查。设计的题目重点包括:
1.上课之前你预习吗?方法是什么?
2.在使用平板预习时,哪些板块对你帮助最大。
3.在使用“优教云”平板系统时,对各个板块的功能有什么好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来的问题是:①每个班都有个别同学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多数同学的预习方法效率不高,只是单纯的勾画,目的性、问题意识都很欠缺;②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用任务单来指引自己预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观看微课只是为了放松心情,图个新鲜,看完后什么也没留下。
(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教师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力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预习能力。在自主预习阶段,我觉得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规律非常适用。这个规律内容是:一是学生自身现有的学习的水平,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所能达到的可能的学习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师运用平板教学,应以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初步制定了引导学生使用平板进行自主预习的方法。
(一)覆盖大多数学生,“粗枝大叶”完成浏览
首先以大多数人的现有水平为出发点,要求每位同学在课前必须认真阅读专题导语、课前提示、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自己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平板教学要求“先学后教”,这个“学”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前独立自主地学,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可以随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搜索,但绝不单纯指学生在线学习或者始终盯着平板学习。
(二)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
预习课文我们之前多采用打印预习导学案的方式,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把课本上的表述,大段大段抄袭到纸上,既低效又费时费力。利用平板预习,可以明显弥补传统预习中的弊端。我们的教师精心设计了每一堂课的预习任务单。任务单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宗旨是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来真正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完成方式可以多样化,大概包括图画法、直问直答法、对比法、解析法等,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拍照上传。
(三)观看微课,辅助预习
传统的教学中,课本是学生唯一的材料载体,但在互联网时代使得这个范围扩大了很多,尤其是微课的出现,大大增大了材料范围。微课实际上就是鲜活的材料,它是对语文课本的一种补充手段。微课的选材非常重要,它是代替传统纸介充当课本的补充,微课必须紧密联系预习任务的设置。我们的微课来源一方面是把从网络资源里下载的微课进行剪辑,制成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新微课。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录制,如系列习题讲解微课、专题总结微课等。
使用微课预习,尤其涉及到再现历史这样具有时代特色题材的文章学习时,微课给学生塑造了时代氛围,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可谓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学生面对的不再仅是冷冰冰的文字描述,而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存在,这有效缓解了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显现出来的空洞、无力、死记硬背等一系列问题。
(四)课前同步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完成上述预习后,学生可以打开同步练习板块,试题以教师精心挑选的难度适中的选择题为主,学生自测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错题,可以把题号传到互动探究板块中,在互动中大家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预习起到了巩固新知,查漏补缺的目的。
(五)互动探究,解决自学未解决的疑难杂症
学生把自主预习未解决的难点问题都上传到互动探究板块中,汇集的疑难杂症可以学生之间互相评论,也可以由老师给学生点评。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力求把问题探讨透彻,为新授课做好扎实的铺垫。教师将筛选出的难理解的重难点问题,再进行二次备课,生成新的新授课目标。
(六)拓展延伸,拓宽学生视野
有些课外知识不一定在当下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直接的作用,但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他们积淀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样的内容发放到拓展延伸板块中,如名人传记、名著阅读、历史典故、史书文献、绘画书法、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习近平主席的重要会议讲话等。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互联网 自主课堂已经走进了语文课堂,它的方便、快捷、广泛性让广大师生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与学习的新方式、新思维。但是,任何新事物都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暴露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能使其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未来的课堂肯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联网 这种新的方式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