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最丰富且分布最广泛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构成并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然而,地下水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偏重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忽视了其生态环境价值,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退化。本文对江阴市某地地下水源地(地下水、土壤)开展调查监測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地下水源地地下水及土壤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超标点位3个,超标因子分别是铁、总硬度、总大肠菌群;7个土壤监测点位各项参评项目均达标。结合调查数据情况,水源地周边无生产型企业,地下水中铁、总硬度超标也不排除受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影响。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调查;监测
江阴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交通便捷,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江阴市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是《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年)》的优先实施项目,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特别是地下水源地的质量评价,为日后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奠定基础,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研究地选取江阴西处某地,总区域面积为10平方公里,区域内建有两座自来水厂。
1.2监测点位与项目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应考虑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收集水文地质资料或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明确地下水流向,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加监测点数量;监测井主要布设在环境敏感点周围;尽量利用现有的监测井点,现有监测井点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再新建井点开展监测。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土壤样品采样点位与地下水新建钻孔和监测井点位一致。
按照《江苏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方案》地下水源地监测布点方法,共布设7个监测点位:在水源地上游10~500m布设1个点位;在水源地下游距离澄西水厂边界0~1000m距离范围内,沿地下水流方向布设3个点位;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在地下水源地(水厂)南10~1000m范围内布设2个监测点,地下水源地(水厂)内部布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位设置详见表1。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天然背景离子、常规指标,根据污染源行业性质,选择部分特征污染指标;土壤监测项目包括理化指标、无机指标、有机指标。详见表2。地下水、土壤样品分析按照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5085-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HJ/T298-200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中指定的方法进行。
1.3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地下水评价标准参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参照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1.3.1评价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单项组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按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确定地下水中各项指标水质类别,对于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之外的指标,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的内容进行评价,指明超标因子与超标倍数。对于未列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标,指明检出项目的名称和检出值。
(2)综合评价方法
地下水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首先进行各单项指标的评价,划定指标所属质量类别并按表3规定分别确定单项指标评价分值Fi,再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根据F值,按表4规定划分地下水水质级别,再将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
2、评价结果
2.1地下水环境质量
该地地下水源地7个地下水监测点综合评分值(F)为2.13~7.09,其中W2、W3、W5测点综合评分值(F)分别为2.14、2.13、2.13,W6、W7测点综合评分值(F)分别为2.13、2.14,水质级别为良好;其中W1测点综合评分值(F)为4.26,W4测点综合评分值(F)为7.09,水质级别均为较差。水质较差的测点占总测点数的28.6%,该地水源地地下水质总体较好。
该地地下水源地超标的项目有铁、总硬度、总大肠菌群。铁有1个测点超标,超标率14.3%(W1测点浓度较高,超标1.7倍);总硬度有1个测点超标,超标率14.3%(W4测点浓度较高,超标1.4倍);总大肠菌群有1个测点超标,超标率14.3%(W4测点浓度较高,超标2.3倍)。
地下水环境质量统计结果见表8。
2.2土壤环境质量
7个测点土壤中各项参评项目均达标,其中G1、G2、G5、G6、G7测点均为无污染;G3、G4测点均为轻微污染。
各测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PN)为0.65~0.90,其中G3、G4、G6、G7测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PN)均大于0.7,处于尚清洁等级;G1、G2、G5测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PN)均小于0.7,处于清洁等级,该地地下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土壤环境质量统计结果见表9。
3、地下水污染问题分析
该地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中铁、总硬度各有一个测点超标,周边无生产型企业,因为缺少天然背景值作为参照,该区域地下水中铁超标也不排除受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影响。
总硬度超标测点周围测点周围无生产型企业,均为农村居住区、农业种植区且农村人口比较密集,有一定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参考相关文献,农田养分被植物吸收利用率不高,未被吸收的氮肥除一小部分通过挥发或脱氮返回大气圈外,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或经降水溶解,向地下渗透,导致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增大。硝化作用过程中,释放出H+,使得pH值降低。从而有利于Ca2+、Mg2+难溶盐的溶解,从而使地下水硬度增高。
地下水源地总大肠菌群超标,测点周围无生产型企业,均为农村居住区,根据指标特性,农业生活污染面源影响可能性较大。
4、结论
江阴市某地地下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除W1、W4测点水质较差、其它测点水质均为良好,水质较差的测点占总测点数的28.6%,超标因子有铁、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14.3%、14.3%和14.3%。地下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和农村面污染是造成地下水源地内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董少杰、孟春霞、王成见 青岛市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2]王东胜,沈照理,等.氮迁移转化对地下水硬度升高的影响[J].现代地质,1998,12(3):431—436
(作者单位:江阴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调查;监测
江阴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交通便捷,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江阴市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是《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年)》的优先实施项目,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特别是地下水源地的质量评价,为日后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奠定基础,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研究地选取江阴西处某地,总区域面积为10平方公里,区域内建有两座自来水厂。
1.2监测点位与项目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应考虑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收集水文地质资料或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明确地下水流向,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加监测点数量;监测井主要布设在环境敏感点周围;尽量利用现有的监测井点,现有监测井点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再新建井点开展监测。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土壤样品采样点位与地下水新建钻孔和监测井点位一致。
按照《江苏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方案》地下水源地监测布点方法,共布设7个监测点位:在水源地上游10~500m布设1个点位;在水源地下游距离澄西水厂边界0~1000m距离范围内,沿地下水流方向布设3个点位;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在地下水源地(水厂)南10~1000m范围内布设2个监测点,地下水源地(水厂)内部布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位设置详见表1。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天然背景离子、常规指标,根据污染源行业性质,选择部分特征污染指标;土壤监测项目包括理化指标、无机指标、有机指标。详见表2。地下水、土壤样品分析按照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5085-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HJ/T298-200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中指定的方法进行。
1.3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地下水评价标准参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参照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1.3.1评价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单项组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按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确定地下水中各项指标水质类别,对于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之外的指标,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的内容进行评价,指明超标因子与超标倍数。对于未列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标,指明检出项目的名称和检出值。
(2)综合评价方法
地下水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首先进行各单项指标的评价,划定指标所属质量类别并按表3规定分别确定单项指标评价分值Fi,再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根据F值,按表4规定划分地下水水质级别,再将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
2、评价结果
2.1地下水环境质量
该地地下水源地7个地下水监测点综合评分值(F)为2.13~7.09,其中W2、W3、W5测点综合评分值(F)分别为2.14、2.13、2.13,W6、W7测点综合评分值(F)分别为2.13、2.14,水质级别为良好;其中W1测点综合评分值(F)为4.26,W4测点综合评分值(F)为7.09,水质级别均为较差。水质较差的测点占总测点数的28.6%,该地水源地地下水质总体较好。
该地地下水源地超标的项目有铁、总硬度、总大肠菌群。铁有1个测点超标,超标率14.3%(W1测点浓度较高,超标1.7倍);总硬度有1个测点超标,超标率14.3%(W4测点浓度较高,超标1.4倍);总大肠菌群有1个测点超标,超标率14.3%(W4测点浓度较高,超标2.3倍)。
地下水环境质量统计结果见表8。
2.2土壤环境质量
7个测点土壤中各项参评项目均达标,其中G1、G2、G5、G6、G7测点均为无污染;G3、G4测点均为轻微污染。
各测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PN)为0.65~0.90,其中G3、G4、G6、G7测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PN)均大于0.7,处于尚清洁等级;G1、G2、G5测点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PN)均小于0.7,处于清洁等级,该地地下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土壤环境质量统计结果见表9。
3、地下水污染问题分析
该地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中铁、总硬度各有一个测点超标,周边无生产型企业,因为缺少天然背景值作为参照,该区域地下水中铁超标也不排除受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影响。
总硬度超标测点周围测点周围无生产型企业,均为农村居住区、农业种植区且农村人口比较密集,有一定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参考相关文献,农田养分被植物吸收利用率不高,未被吸收的氮肥除一小部分通过挥发或脱氮返回大气圈外,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或经降水溶解,向地下渗透,导致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增大。硝化作用过程中,释放出H+,使得pH值降低。从而有利于Ca2+、Mg2+难溶盐的溶解,从而使地下水硬度增高。
地下水源地总大肠菌群超标,测点周围无生产型企业,均为农村居住区,根据指标特性,农业生活污染面源影响可能性较大。
4、结论
江阴市某地地下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除W1、W4测点水质较差、其它测点水质均为良好,水质较差的测点占总测点数的28.6%,超标因子有铁、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14.3%、14.3%和14.3%。地下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和农村面污染是造成地下水源地内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董少杰、孟春霞、王成见 青岛市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2]王东胜,沈照理,等.氮迁移转化对地下水硬度升高的影响[J].现代地质,1998,12(3):431—436
(作者单位:江阴市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