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在深入研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转变思想,对提高课堂的有效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合理的选择使用教学道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多给予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寻找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让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学习
  引言
  依据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学会课本知识以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小学生主要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因此,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上课缺乏自制力而时常开小差,难以持久集中注意力听课,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的对待和分析小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去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1.1教师转变思想和认识
  首先教师要明确一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课堂效果是不同的概念。教学的课堂质量评价也应该将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评价指标,而不只是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指标。例如两位老师教授同一知识点花费的时间不同,但是学生都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没有差别。由于两位教师花费时间不同,因此在教学的效率上也会有差别。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上要同时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正确认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之间的差别才会避免课堂教学时采用错误的教学手段,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降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2有效的课前预习
  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做有效的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它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打下基础,而众多的数学教师不重视预习环节。教师要监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正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能很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1]。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认为是难点或者是重点的地方做些简单的标记,方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还可以通过摘抄自己认为是关键词语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1.3深入研究掌握课本知识
  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都需要学生由简单到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规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当知识超出学生认知能力范围,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充分的去研究课本教材内容,在了解教材重难点之后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让学生更为简单的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四维目标。
  1.4合理选择使用教学用具
  正确的教学用具一定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正确有效的教学用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采用教学用具教学,可以更直观的将课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简单,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例如:学习教学乘法运算时可采用小木棒作为教学工具。将小木棒平均分成两份或者更多份数的小木棒堆,让学生计算小木棒的数量,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一步一步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乘法的教学中。小木棒的使用很好的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教学用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式
  2.1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有效的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展现知识背景,学生通过知识背景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及启发学生不断的发挥思维去思考。有位著名俄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一种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很高。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與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和感受有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顺利开展[3]。因此,教师在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从学生周围生活环境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在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将抽象知识具体到某一生活行为中去,也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常遇见的数学问题。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等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诱导和鼓励下,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二年级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去商店购买食品的场景。首先,教师先提出问题说:我带了30块可以买多少包饼干?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有同学很快的就反应过来:首先要知道买一包饼干要多少钱。教师接着说:一包饼干6块钱,那带30块钱可以买多少包饼干?学生根据教师给的答案很快给出了答案;其次,两个学生为一组,根据对方提供的价格来计算可以买到的数量;最后,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问题,适当的增加题目的难度。通过有效的生活情境创设消除了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的枯燥,将课堂的教学变成有趣的数学活动,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及时的引导学生获取关键数学信息,让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课堂教学方式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社会中趣味性强的材料,将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并依据材料创设一个与生活相符又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
  2.2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有不少的数学科学家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做,这种想法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法认为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思考和“创造”去学习数学知识。教师的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才能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4]。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探索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而且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知识内容适当给学生留有一定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为学生创造观察和实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适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知识。而且与讲授法相比,具体的操作实践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探索空间,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寻找数学规律、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从而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求知的过程中启发思维,不断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还能从实践中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   2.3搭建学生间和师生之间互动平台
  根据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达到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没有个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别说所有学生一起交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孤立起来,没有发挥学生之间的学习资源。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进行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中来。根据教育学家对小学生的研究发现,所有的小学生都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学生之间和师生相互交流平台的建立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心需求。在合作学习下学生感觉更加轻松,减少学生害怕错误的心理压力;其次,由教师正确引导的班级交流可以起到取長补短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同桌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创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同时还要避免滥用合作学习方式,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依据教学内容,在正确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合作学习方式。那些能拓展思维的、单个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采用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会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4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一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充分考虑认知发展水平因素,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练习设计时,可以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练习。第一题:给出图形相关的边长,学生可以直接根据已经学过的公式直接算出图形的面积;第二题:教师不直接给出边长,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测量然后再计算出图形的面积;第三题:给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以及长方形一条边长,要求是要求学生计算出两图形的面积并比较大小;第四题:给出一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给出图形相关的数据,求组合图形的面积。难易程度不同既满足了基本的学习要求,也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内容。同时,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要发挥肯定评价的积极作用,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复杂多变,教师难以预料课堂中可能发生的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的使用发挥激励手段,让学生敢于也有机会参与学习中。要善于并放大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5]。只有这样课堂的教学才能覆盖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的得到提高。
  三.结语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过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工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这种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而且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要经过探索去学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当前学习效果,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俊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02):220-224.
  [2]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12(22):55-56.
  [3]吴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3,11(22):218-218.
  [4]毕志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43):184-185.
  [5]吴智敏.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06(09):15-18.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但是如果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生活情境教学会将枯燥的数字变得充满生活的情趣。此外,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在古代也已经出现,但是日常教学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教师的教育方法過于枯燥、学生不乐于听课等问题比比皆是。因此,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迫在眉睫。文章主要从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这一点呢?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  所谓创设生活情景就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数学学习。《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乘车”,
该文介绍了如休利用精密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观测大跨径拱桥拱肋的变形情况,通过误差传播理论计算了在保证精度条件下的最少观测次数,并对所采用观测方法的实际精度进行了验证。
【摘要】论文论述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来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文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概述  数学应用意识是客观主体以数学的思维观察事物, 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描述客观事物。它基于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而去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心理意向,是一种数学思想的精神状态。当主体每遇到能够数学化的现实问题, 就会产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更关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和理解。课堂“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