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合理、形象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真切感。要做到这些,必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的创设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题的引入、例题的讲解、知识的综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这样就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乏味,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趣味。
一、对已知问题情境进行延伸,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能否完成某一教学任务,使学生顺利地接受本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高低、知识基础好坏有相当大的关系。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根据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差异,了解他们课堂提问的能力,对学生已经熟悉的、以往课堂中出现过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深化,并大胆提出新的设想,创设出令学生耳目一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争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能让全班学生接受,又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完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情境: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街道两旁的A、B两个居民区提供牛奶,奶站修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A、B两个居民区的距离相等?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联想到垂直平分线的特点,奶站的位置若在以A、B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学生就取街道与AB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作为修建奶站的位置,既能使其到达A、B两端的距离最近,又能满足距离相等的条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操作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操作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实验、操作得出数学结论。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把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即等于180度。在学习矩形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矩形的角和对角线的特征,得到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然后,让学生用四根长度适当的纸条制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其中一个锐角逐渐增大变为直角,这样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矩形。再让学生度量矩形的角、对角线,进一步验证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推理证明,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理念。这些实验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是教学的目标,而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挖掘,以达到促进数学教学的目的。
(专题责编 涵 冰)
一、对已知问题情境进行延伸,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能否完成某一教学任务,使学生顺利地接受本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高低、知识基础好坏有相当大的关系。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根据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差异,了解他们课堂提问的能力,对学生已经熟悉的、以往课堂中出现过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深化,并大胆提出新的设想,创设出令学生耳目一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争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能让全班学生接受,又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完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情境: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街道两旁的A、B两个居民区提供牛奶,奶站修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A、B两个居民区的距离相等?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联想到垂直平分线的特点,奶站的位置若在以A、B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学生就取街道与AB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作为修建奶站的位置,既能使其到达A、B两端的距离最近,又能满足距离相等的条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操作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操作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实验、操作得出数学结论。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把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即等于180度。在学习矩形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矩形的角和对角线的特征,得到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然后,让学生用四根长度适当的纸条制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其中一个锐角逐渐增大变为直角,这样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矩形。再让学生度量矩形的角、对角线,进一步验证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推理证明,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理念。这些实验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是教学的目标,而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挖掘,以达到促进数学教学的目的。
(专题责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