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现年104岁的邵逸夫将于2011年12月31日退休。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中国各个城市。有媒体评论称,邵逸夫以花甲之年创办TVB,40多年来干劲冲天,实为“香港精神”的典范。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动人。
少年暗生“娱乐心”
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邵逸夫自幼受英文教育,中学时入美国人开办的“青年会中学”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娱乐事业已经相当蓬勃。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邵逸夫暗生“娱乐心”。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买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邵家四兄弟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邵氏兄弟目肖如炬,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影片获得极大成功。
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被兄长们拍的片子搞得心痒难耐,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
由于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研,很快,从摄影、编剧到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
醉心影视与慈善
1932年,邵逸夫与三兄邵仁枚合力经营的邵氏兄弟公司,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此后数十年,邵氏电影的版图逐步扩大,被西方称为“东方好莱坞”。1967年,邵逸夫又打造TVB,称霸香港电视业半个世纪,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周星驰、刘嘉玲、梁朝伟等巨星都是出自无线旗下的艺员培训班。
除了影视业,邵逸夫还积极创办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据统计,20多年来邵逸夫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他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邵逸夫说:“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硏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
注重养生,爱练气功
邵逸夫的侄子邵维钦透露,邵逸夫早年曾患癌,可能是胃癌,开刀后每年都会去美国检查身体和换血,洗走体内的毒素,才令他多年来保持健康。不过,勤练气功的邵逸夫近年身体大致正常,不用再去美国换血。
邵维钦说,邵逸夫50岁从新加坡来港发展,那时他已开始注重养生,最初定期炖人参进补,以后更是每日含薄薄一片人参。大约40年前,邵逸夫不再依靠人参续寿,转而练习气功。
104岁退休,邵逸夫比一般人的退休年龄整整多出一个甲子。有人问他养生秘诀何在?邵逸夫笑答:“秘诀有三:一是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每天练功。”
邵逸夫90岁前,还每天坚持上班。他认为,晚年小劳有益健康。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他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不过在有些人看来,他还以爱情滋润了自己。邵逸夫曾表示,自己有三不做:一不赌钱,二不喝酒,三不做不正常的事。
在日常生活里,邵逸夫还喜欢听台湾音乐人刘家昌的歌,欣赏自己收藏的劳斯莱斯汽车、油画、翡翠,还有新的电影。
少年暗生“娱乐心”
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邵逸夫自幼受英文教育,中学时入美国人开办的“青年会中学”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娱乐事业已经相当蓬勃。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邵逸夫暗生“娱乐心”。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买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邵家四兄弟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邵氏兄弟目肖如炬,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影片获得极大成功。
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被兄长们拍的片子搞得心痒难耐,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
由于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研,很快,从摄影、编剧到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
醉心影视与慈善
1932年,邵逸夫与三兄邵仁枚合力经营的邵氏兄弟公司,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此后数十年,邵氏电影的版图逐步扩大,被西方称为“东方好莱坞”。1967年,邵逸夫又打造TVB,称霸香港电视业半个世纪,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周星驰、刘嘉玲、梁朝伟等巨星都是出自无线旗下的艺员培训班。
除了影视业,邵逸夫还积极创办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据统计,20多年来邵逸夫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他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邵逸夫说:“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硏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
注重养生,爱练气功
邵逸夫的侄子邵维钦透露,邵逸夫早年曾患癌,可能是胃癌,开刀后每年都会去美国检查身体和换血,洗走体内的毒素,才令他多年来保持健康。不过,勤练气功的邵逸夫近年身体大致正常,不用再去美国换血。
邵维钦说,邵逸夫50岁从新加坡来港发展,那时他已开始注重养生,最初定期炖人参进补,以后更是每日含薄薄一片人参。大约40年前,邵逸夫不再依靠人参续寿,转而练习气功。
104岁退休,邵逸夫比一般人的退休年龄整整多出一个甲子。有人问他养生秘诀何在?邵逸夫笑答:“秘诀有三:一是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每天练功。”
邵逸夫90岁前,还每天坚持上班。他认为,晚年小劳有益健康。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他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不过在有些人看来,他还以爱情滋润了自己。邵逸夫曾表示,自己有三不做:一不赌钱,二不喝酒,三不做不正常的事。
在日常生活里,邵逸夫还喜欢听台湾音乐人刘家昌的歌,欣赏自己收藏的劳斯莱斯汽车、油画、翡翠,还有新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