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采取适当的策略,分别调适或利用好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和危害型这四种非正式群体力量,对班级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班级 非正式群体 调适策略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组织约定,由于共同的好恶、兴趣和思想基础而形成的小群体。其成员间有较深的情感基础,因而常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性、稳定性和一致对外性。根据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和危害型四种类型。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辅导员,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协调调动非正式群体中的积极因素,使他们成为辅导员的同盟军、助手,使班集体形成相互理解与信任、支持与合作的局面,以促进班风、班集体的建设,带动全班在学习、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向良性方向发展。
一、对于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应采取支持、保护、利用的策略,支持和保护他们的正常交往和正当的志趣与爱好,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去影响班级的其他成员。首先,辅导员可利用他们之间感情密切、相互信任、说话投机的特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帮助辅导员做好其中某些成员的思想工作;其次,辅导员还可以倡导在他们中间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再次,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其首领威信高、有群众基础的特点,让其担任班级中某些职务,将非正式群体中好的习惯、作风推广到班级中去,将他们的目标纳入班级目标的轨道:第四,辅导员可以考虑利用他们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传达和贯彻学校意图,并及时收集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其它信息,对其进行正确诱导,肯定他们个性之所长。将某些辅导员一时难以顾及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完成。
二、对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要坚持争取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引导得当,可成为班级的一种辅助力量,反之会成为班级建设的阻力,成为对班级的一股破坏力量。在目标上,由于这类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级目标相距较大甚至相悖,辅导员应善于在这种差距中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对立中抓住统一,利用契合点加以引导,促成其向班级目标靠近。在思想上,要对其成员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对其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是非标准以及人生观加以引导、分析和教育。要善于点燃他们心灵的三把火——自信、自尊、上进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责,并积极体验这种感觉,进行自我“反思”,逐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行为上,要加以约束和训练。通过训练巩固其行为习惯中好的一面,约束其不良习惯的发展。在组织上,一是做好其首领式人物的工作,通过首领人物的转化来带动其他成员的转化;二是做好分化工作,区别对待一般成员和少数性质严重的成员,减轻他们的相互依赖性,这样可以先转化部分成员,削弱群体力量;三是利用优秀学生对其成员施加影响,将一部分成员吸引到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中去;四是对个别害群之马决不姑息迁就,而是按相关纪律给予必要的处罚。这样,就逐步使这类群体走上健康之道,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起美好的人生理想,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避免误入歧途。
三、对于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中间型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的态度,坚持正面积极引导和帮助的原则。首先是对他们的群体目标和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和改进消极的一面。二是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效应:只有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吸引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只有加强班集体建设,才能真正满足他们个体和群体的需要,将满足自己需要的途径寄托在班集体建设上。如果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就容易形成接近、友好、信赖的关系,这对促进班集体建设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加强情感交流:作为辅导员要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多表扬少批评,多帮助少责难,鼓励优秀学生接近他们、影响他们。通过辅导员对学生情真意切的关怀和教诲,使学生受到感动和教化。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切忌讽刺、嘲笑,乃至挖苦、打击、侮辱人格,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的心灵,泯灭学生积极进取的火花。对他们不要放弃,更不要抛弃,如果任其破罐子破摔,会助长其错误的发展,从而影响其终生。四是给这些群体成员提供为班级发挥作用、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组织班级中的一些活动,鼓励他们为班级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注意寻找他们之中的闪光点,这样在感情上和认识上就会逐步缩小他们与班级的距离,从中强化他们的班级意识。
四、对于危害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危害型群体(或称破坏型群体),如班级中的偷窃行为、打架斗殴等带有团伙性质的小群体等,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本着教、帮、拉、改的原则,立足转化,重在帮救,争取转变其行为、观念。首先,辅导员可以邀请从事司法工作的同志到班上讲解法律知识及相关案例:其次,辅导员还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及其愿望,尽可能促成大多数的转化和进步。对个别经反复教育而不知悔改的学生,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决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必须依照校纪校规和有关法规,给予应有的惩罚。这对纯化班风、树立正气起着特殊的、典型的教育作用。
总之,辅导员应充分调动、引导利用好一切积极因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引路人和良师益友,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悦纳,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以促进班级体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班级 非正式群体 调适策略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组织约定,由于共同的好恶、兴趣和思想基础而形成的小群体。其成员间有较深的情感基础,因而常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性、稳定性和一致对外性。根据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和危害型四种类型。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辅导员,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协调调动非正式群体中的积极因素,使他们成为辅导员的同盟军、助手,使班集体形成相互理解与信任、支持与合作的局面,以促进班风、班集体的建设,带动全班在学习、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向良性方向发展。
一、对于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应采取支持、保护、利用的策略,支持和保护他们的正常交往和正当的志趣与爱好,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去影响班级的其他成员。首先,辅导员可利用他们之间感情密切、相互信任、说话投机的特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帮助辅导员做好其中某些成员的思想工作;其次,辅导员还可以倡导在他们中间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再次,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其首领威信高、有群众基础的特点,让其担任班级中某些职务,将非正式群体中好的习惯、作风推广到班级中去,将他们的目标纳入班级目标的轨道:第四,辅导员可以考虑利用他们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传达和贯彻学校意图,并及时收集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其它信息,对其进行正确诱导,肯定他们个性之所长。将某些辅导员一时难以顾及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完成。
二、对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要坚持争取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引导得当,可成为班级的一种辅助力量,反之会成为班级建设的阻力,成为对班级的一股破坏力量。在目标上,由于这类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级目标相距较大甚至相悖,辅导员应善于在这种差距中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对立中抓住统一,利用契合点加以引导,促成其向班级目标靠近。在思想上,要对其成员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对其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是非标准以及人生观加以引导、分析和教育。要善于点燃他们心灵的三把火——自信、自尊、上进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责,并积极体验这种感觉,进行自我“反思”,逐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行为上,要加以约束和训练。通过训练巩固其行为习惯中好的一面,约束其不良习惯的发展。在组织上,一是做好其首领式人物的工作,通过首领人物的转化来带动其他成员的转化;二是做好分化工作,区别对待一般成员和少数性质严重的成员,减轻他们的相互依赖性,这样可以先转化部分成员,削弱群体力量;三是利用优秀学生对其成员施加影响,将一部分成员吸引到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中去;四是对个别害群之马决不姑息迁就,而是按相关纪律给予必要的处罚。这样,就逐步使这类群体走上健康之道,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起美好的人生理想,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避免误入歧途。
三、对于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中间型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的态度,坚持正面积极引导和帮助的原则。首先是对他们的群体目标和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和改进消极的一面。二是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效应:只有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吸引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只有加强班集体建设,才能真正满足他们个体和群体的需要,将满足自己需要的途径寄托在班集体建设上。如果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就容易形成接近、友好、信赖的关系,这对促进班集体建设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加强情感交流:作为辅导员要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多表扬少批评,多帮助少责难,鼓励优秀学生接近他们、影响他们。通过辅导员对学生情真意切的关怀和教诲,使学生受到感动和教化。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切忌讽刺、嘲笑,乃至挖苦、打击、侮辱人格,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的心灵,泯灭学生积极进取的火花。对他们不要放弃,更不要抛弃,如果任其破罐子破摔,会助长其错误的发展,从而影响其终生。四是给这些群体成员提供为班级发挥作用、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组织班级中的一些活动,鼓励他们为班级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注意寻找他们之中的闪光点,这样在感情上和认识上就会逐步缩小他们与班级的距离,从中强化他们的班级意识。
四、对于危害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对于危害型群体(或称破坏型群体),如班级中的偷窃行为、打架斗殴等带有团伙性质的小群体等,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本着教、帮、拉、改的原则,立足转化,重在帮救,争取转变其行为、观念。首先,辅导员可以邀请从事司法工作的同志到班上讲解法律知识及相关案例:其次,辅导员还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及其愿望,尽可能促成大多数的转化和进步。对个别经反复教育而不知悔改的学生,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决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必须依照校纪校规和有关法规,给予应有的惩罚。这对纯化班风、树立正气起着特殊的、典型的教育作用。
总之,辅导员应充分调动、引导利用好一切积极因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引路人和良师益友,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悦纳,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以促进班级体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