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动机培养趣味
前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人,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能够积极行动,是因为内心有一种推动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心理学上叫做动机。动机是人们行动的原因,它支配着人们去从事各种活动。
基本观点: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②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对行为起到了增强作用。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行为动机是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后,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坏处。这两种不同的后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前者激励个体继续从事类似行为,后者则约束和压制个体类似的行为。因此,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过去和当前学习所经历的强化体验,即外部施加于学生个体的影响。
(一) 学习动机理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成就动机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基本需要未能获得满足,所以未能产生求知的需要。因此,教育者了解并设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后,学生便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并非尽然如此。有些学生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按马斯洛的说法,这是因为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其一是进取向上,其二是退缩逃避。人的本性是善的,进取是人的本性,退缩是从后天环境中学习的结果,主要是从失败多于成功的经验中学得的,因此要使学生进取向上则应使其有成功的体验。
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獲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因此这类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对于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
2) 归因理论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的归因是消极的,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就会缺乏学习动力。既然学习动机产生于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那么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动机状态。针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消极归因倾向而采取的归因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不要为失败而分心;帮助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信息不足或方法策略不对,而不是缺乏能力。
3) 自我效能感理论
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对自己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或推断称为自我效能感。在动机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二)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三) 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
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
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建立信息反馈。
关键词:动机培养趣味
前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人,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能够积极行动,是因为内心有一种推动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心理学上叫做动机。动机是人们行动的原因,它支配着人们去从事各种活动。
基本观点: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②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对行为起到了增强作用。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行为动机是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后,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坏处。这两种不同的后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前者激励个体继续从事类似行为,后者则约束和压制个体类似的行为。因此,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过去和当前学习所经历的强化体验,即外部施加于学生个体的影响。
(一) 学习动机理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成就动机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基本需要未能获得满足,所以未能产生求知的需要。因此,教育者了解并设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后,学生便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并非尽然如此。有些学生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按马斯洛的说法,这是因为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其一是进取向上,其二是退缩逃避。人的本性是善的,进取是人的本性,退缩是从后天环境中学习的结果,主要是从失败多于成功的经验中学得的,因此要使学生进取向上则应使其有成功的体验。
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獲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因此这类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对于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
2) 归因理论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的归因是消极的,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就会缺乏学习动力。既然学习动机产生于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那么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动机状态。针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消极归因倾向而采取的归因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不要为失败而分心;帮助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信息不足或方法策略不对,而不是缺乏能力。
3) 自我效能感理论
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对自己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或推断称为自我效能感。在动机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二)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三) 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
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
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建立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