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9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约为85.4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约为52.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 2为95.1±8.0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89.9±8.1 mmHg;观察组PaCO2为43.9±9.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48.2±5.0mmHg,两组治疗后PaO 2、PaCO2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无较为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在临床当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常存在高碳酸血症,常规治疗方法缺乏较为可靠的临床疗效[1]。对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期间4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9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1.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62.7岁。96例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氧、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及体征,同时可见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感染、祛痰、吸氧(每分钟约2 L)、合理补充治疗液体、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以及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纳洛酮每6小时1次,0.8mg/次静注,低分子肝素钠每12小时1次,0.3ml(3200u)/皮下注射,治疗三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
①显效:
治疗后患者无呼吸困难、CO2潴留等相关症状、体征。
②有效: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CO2潴留。
③无效:
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CO2潴留相关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
④总有效:
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²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2(66.67) 9(18.75) 7(14.58) 41(85.42)
(n=48)
对照组 8(16.67) 17(35.42) 23(47.92) 25(52.08)
(n=48)
通过表1可以得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显效率约为66.67%;有效9例,有效率约为18.75%;无效7例,无效率约为14.58%;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约为85.4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显效率约为16.67%;有效17例,有效率约为35.42%;无效23例,无效率约为47.92%;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约为52.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气对比分析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对比分析情况 (mmHg)
组别 Pa O2 PaCO2
观察组 95.1±8.0 43.9±9.6
(n=48)
对照组 89.9±8.1 48.2±5.0
(n=48)
通过表2可以得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 2为95.1±8.0 mmHg,对照组PaO 2为89.9±8.1 mmHg,观察组PaO 2 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aCO2为43.9±9.6 mmHg,对照组PaCO2为48.2±5.0mmHg,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48例观察组患者在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当中,均无恶心、呕吐、高血压、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碳酸血症,其血气特征为PaO 2低于55 mmHg,PaCO2高于55mmHg,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功能降低所导致。研究发现当患者在呼吸抑制的情况下,机体可分泌较多的β-内啡肽,并和特定的受体相结合,从而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最终引发呼吸困难[4]。
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以有效对抗β-内啡肽,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缓解高碳酸血症,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5],改善神志及精神症状。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抗Xa活性,可抑制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
在本文所研究的临床资料当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为95.1±8.0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89.9±8.1 mmHg;观察组PaCO2为43.9±9.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48.2±5.0mmHg,两组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提高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 O 2,降低PaCO2,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约为85.4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约为52.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以较好的缓解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缺氧等临床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神志及预后,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本文48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当中,均无恶心、呕吐、高血压、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无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丹杰.纳洛酮联合疏血通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3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4):108-110.
[2] 康晓燕.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9):166-167.
[3] 王晓红,汪洪波.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12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1067-1068.
[4] 黄社文.纳洛酮与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61-65.
[5] 周劲松.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7):161.
【关键词】 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在临床当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常存在高碳酸血症,常规治疗方法缺乏较为可靠的临床疗效[1]。对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期间4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9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1.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62.7岁。96例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氧、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及体征,同时可见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感染、祛痰、吸氧(每分钟约2 L)、合理补充治疗液体、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以及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纳洛酮每6小时1次,0.8mg/次静注,低分子肝素钠每12小时1次,0.3ml(3200u)/皮下注射,治疗三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
①显效:
治疗后患者无呼吸困难、CO2潴留等相关症状、体征。
②有效: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CO2潴留。
③无效:
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CO2潴留相关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
④总有效:
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²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2(66.67) 9(18.75) 7(14.58) 41(85.42)
(n=48)
对照组 8(16.67) 17(35.42) 23(47.92) 25(52.08)
(n=48)
通过表1可以得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显效率约为66.67%;有效9例,有效率约为18.75%;无效7例,无效率约为14.58%;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约为85.4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显效率约为16.67%;有效17例,有效率约为35.42%;无效23例,无效率约为47.92%;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约为52.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气对比分析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对比分析情况 (mmHg)
组别 Pa O2 PaCO2
观察组 95.1±8.0 43.9±9.6
(n=48)
对照组 89.9±8.1 48.2±5.0
(n=48)
通过表2可以得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 2为95.1±8.0 mmHg,对照组PaO 2为89.9±8.1 mmHg,观察组PaO 2 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aCO2为43.9±9.6 mmHg,对照组PaCO2为48.2±5.0mmHg,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48例观察组患者在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当中,均无恶心、呕吐、高血压、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碳酸血症,其血气特征为PaO 2低于55 mmHg,PaCO2高于55mmHg,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功能降低所导致。研究发现当患者在呼吸抑制的情况下,机体可分泌较多的β-内啡肽,并和特定的受体相结合,从而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最终引发呼吸困难[4]。
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以有效对抗β-内啡肽,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缓解高碳酸血症,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5],改善神志及精神症状。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抗Xa活性,可抑制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
在本文所研究的临床资料当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为95.1±8.0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89.9±8.1 mmHg;观察组PaCO2为43.9±9.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48.2±5.0mmHg,两组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提高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 O 2,降低PaCO2,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约为85.4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约为52.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以较好的缓解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缺氧等临床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神志及预后,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本文48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当中,均无恶心、呕吐、高血压、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无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丹杰.纳洛酮联合疏血通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3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4):108-110.
[2] 康晓燕.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9):166-167.
[3] 王晓红,汪洪波.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12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1067-1068.
[4] 黄社文.纳洛酮与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61-65.
[5] 周劲松.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