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知识成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方式应适应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所致。如: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把无法探索的内容也让学生去探索,把没有任何合作价值和必要的内容也让学生去合作,以致学生一无所获。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环境、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个性气质……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看成是“千人一面”的模式人,必然会出现这样的课堂:以少数学生的思维来替代全体学生的思维,以少数学生的需求来替代全班学生的需要,以尖子学生的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呈现出少数学生积极投入、多数学生成为听众、观众或“自由人”的“绿叶衬红花”的状况,更不可能关注到“弱势群体”。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多鼓励孩子,保护和鼓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做法,早就被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新课标下的过程,不只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获得思想与方法、发展智慧、丰富情感、形成态度的过程。过程中关注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更加关注的是过程中的“人”——学生,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归根到底,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笔者认为,当教师出示课件,演示主题图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就可以补充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处理,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9加几这个主题展开。可见,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注意到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直观性与思维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总之,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领悟新课程真谛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就会一步步走向课程的实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灵溪三小)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知识成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方式应适应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所致。如: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把无法探索的内容也让学生去探索,把没有任何合作价值和必要的内容也让学生去合作,以致学生一无所获。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环境、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个性气质……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看成是“千人一面”的模式人,必然会出现这样的课堂:以少数学生的思维来替代全体学生的思维,以少数学生的需求来替代全班学生的需要,以尖子学生的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呈现出少数学生积极投入、多数学生成为听众、观众或“自由人”的“绿叶衬红花”的状况,更不可能关注到“弱势群体”。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多鼓励孩子,保护和鼓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做法,早就被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新课标下的过程,不只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获得思想与方法、发展智慧、丰富情感、形成态度的过程。过程中关注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更加关注的是过程中的“人”——学生,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归根到底,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笔者认为,当教师出示课件,演示主题图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就可以补充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处理,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9加几这个主题展开。可见,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注意到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直观性与思维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总之,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领悟新课程真谛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就会一步步走向课程的实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灵溪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