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用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呢?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学生对习作感兴趣,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日常讲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注重示范教学,却很少能与学生共同体味、观察、构思。我将学生带到操场,与他们一起观察校园内的景物特点。看到学生展开双手感受着秋风、追逐着风中落叶的欢快身影,我仿佛也回到孩提时代。我顺手拾起地上的落叶,放在鼻尖上深深地嗅着。看到我这样,学生也学我,闻闻落叶下泥土的味道,摸摸花坛里的苍松翠柏,看看蓝蓝的天空。调皮的学生还打了几个滚,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由于观察感受启动了我的文思,我与学生共同起草了“校园秋色”。我不仅一气呵成,还把我的作品读给学生听。学生们也纷纷举手,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交流中,我从学生欣喜的眼里读到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自信。谁说教师的习作示范没有影响力?讲到“下水”,教师不应局限于与学生一起习作,“下水”的“泳姿”可以多种多样。日常习作教学中,我今天口述一份选材要点,明天拟定一篇作文提纲;帮这个学生说个开头段,给那个学生写个结尾段……教师以身示范,坚持不懈,为学生扫除了心理障碍,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师在习作批改和写评语时也要有方法,不要以成人标准妄作评判,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适宜的标点,都应在眉批中给予充分肯定,或在总批中给以热情的赞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使学生逐步进入乐于习作、善于习作的最佳境界。评语的语气还应注意要有朋友式的轻松,可用亲密的谈心式、商量式、探讨式、启发式,要语中含情,好话多说,坏话好说,不中听的话不说,让学生在激励中进步。
  二、广开思路,不拘一格。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许多学生写作时畏惧心理产生的根源。改变这种现象,除了要注意平日作文指导之外,教师还要注意用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深层次记忆,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要一步步走,不求新、不求奇、不求特,只求真;不求大、不求高、不求精,只求实;不虚饰、不矫揉、不造作,只求情。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指导他们小中见大、旧事生新。学生的一些习作写的不是实事,怎么办呢?一票否决?不应该。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理解。其实,虚构不等于说假话。习作是学生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种认识、感受可以是从某件真实事情直接感悟获取,也有可能是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并非来自一两件具体的事。既然是综合,就可以有移花接木的现象、再造想象,只要它合乎生活规律,近乎生活情理,学生把它反映出来了,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正确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综合概括,提高学生对生活实质的认识,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中的是是非非,然后通过习作虚构的内容表述出来,这既是培养习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品格的过程,只要指导得法,不会产生负效应。大纲对习作的总要求是:“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其中也提到了“想到的”这一点,大胆让学生写虚构的东西,畅想未来、假设事情、进入幻想等等也是一种新尝试。在国外允许有方苹果存在,做教师的又何必非得强调写一件真人真事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很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让学生多写一些命题、半命题或自我命题的习作,如《××的自述》、《未来的人类》、《假如我富有了》、《××年以后的地球……》,趣味性强,想象虚构空间大,不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吗?当然,我也不是鼓励学生进行虚构习作,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综合能力有限,起步习作要从真人真事写起才会有真情实感。因此,进行扎实的习作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应当成为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主线。如若学生出现了虚构习作,教师就应当客观地评价,不能一律打击。
  三、多种形式积累素材。
  小学生习作的创新意识,与他们知识储存量的多少、生活经历是否丰富有关。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读适合于他们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等等,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知识的储存量达到他能够表述的基本标准。生活中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涉足社会、接触大自然、懂得祖国的文化、掌握一些生活常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学生表达起来就会有源头活水。除此以外,学校、教师要多开展办手抄报、粘贴画、小制作、小手工、干家务活等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烦恼,多彩的生活内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牢固的根基,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平日习作还需要多种途径进行。可以坚持写观察日记,摘记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用信函沟通情感;学生有烦恼、有想法、有感动、有收获、有喜悦都可以抒发出来。这种练笔实现了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沟通,学生流露了内心世界,领悟了生活真谛。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靠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去为学生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上是本人的拙见,仅供同仁参考。
其他文献
现在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上作文课时他们就提不起兴趣,写的作文大多脱离实际,内容空洞而缺乏心意,要不就是抄书上的范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了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
期刊
中学生处于强烈的叛逆期阶段,心智逐渐成熟,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和好奇,什么事都想去接触和尝试;但另一方面,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对事物是非的判断容易冲动和非理性,就需要在各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美术欣赏对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美术欣赏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美的视野,增长艺术知识。
期刊
摘 要: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但是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他们的语言发展受到了影响,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比较困难,那么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挖掘口语交际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那怎样才能做到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口语交际 聋生 口语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期刊
【真题回放】  题目:从此,我(他)不再______(自卑、消沉、恐惧、孤独、歌唱、欢笑……)  【写作导航】  这是一道倡导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的题目,写好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题要严,理解“不再”  “从此”是一个表明时间的副词,“不再”也是一个副词,强调在某一个时间段以前,“我”或“他”曾经怎么样,在某个机缘、契机下,“我”或“他”发生了巨变。文中的“曾经”和“契机”应是浓
期刊
文贵创新,新颖别致的文章备受青睐。材料老套的作文在考场中得不到高分,让读者生厌;在老套的材料上巧下功夫,巧妙翻新,可以让老掉牙的材料焕发新的光彩,展现出新的魅力。  一、巧选角度  学生多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作文,文中“我”是主角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学生常写妈妈雨中送伞这一则材料来表现母爱,这则材料被学生套了很多年,让人反而觉得材料很假,甚至有些恶心。主题是母爱,材料还是雨天妈妈送伞,写作时文章
期刊
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
期刊
子女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生命延伸和希望所在,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往往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但研究表明,超前教育可谓害处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现有很多准妈妈从一怀孕起就给胎儿讲故事、听音乐,进行胎教,即超前教育。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胎教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得到了倡导,但由此得出的结论:“超前教育一定有利”,我觉得有些片面。  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心理定势。对接受
期刊
摘 要:教师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愤悱情境、探究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愤悱情境 探究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
期刊
古人说:“文无定法。”巴金老人也提出:“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还是需要拟定若干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力要求和训练方法,帮助他们不断经过实践,才能逐渐走向“文无定法”的境界。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三多”作文法,被誉为写好作文的金钥匙。  一、多读书  原赤峰市教委副主任安志文曾就读书形象地打过这样的比方: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
期刊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结构的中心、提炼的依据、剪裁的标准、概括的目的,它是创作构思的焦点。所以,注重对主题的提炼,对提高文章的质量就抓住了根本,就抓到了点子上。如何对主题进行提炼?重要一点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联想,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就事论事,要有一个发现、熔材、提纯、深加工的过程。一位中文教授说,作文能力的高低,或者说作文写得好坏,最终比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