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孩子看个病,堪比春运时买火车票,等了老半天,就看了两三分钟。”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抱怨给孩子看病难,排队挂号、排队等医生、排队付钱、排队接受检查、排队输液……在一些大医院,给孩子看病一般要经历大半天甚至一天的等待、拥挤。冬季是各种儿童疾病高发期,各大医院都门庭若市,家长们对儿童看病难感受愈发强烈。
带孩子看个医生,堪比春运时买火车票、在机场等待明星。很多家长纳闷了,看病怎么这么难?
答案并不难找——我国儿科医生少,医生的增长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儿童的增长数量。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说,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多万儿科医生。
为什么儿科医生的缺O会这么大?记者采访了某市中心医院儿科王主任。
王主任说,儿科医生不太好当,原因有三。
一是压力大。小儿疾病病情变化快,治疗风险大。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重视。另外,家长们的要求也比较高,希望孩子早点康复。这样,医生既要慎之又慎,又要满足家长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的要求,压力确实不小。
二是工作量大。在门诊,一个医生一天一般要看70多名病人,中饭经常在下午1点才能吃上;在病房,小孩住院时间比大人短,床位周转快,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自然就增加了。
三是经济效益差。小孩子的检查项目比成人少,用药量也比成人少很多,这样一来,儿科的经济效益在医院所有科室里算靠后的。因为经济效益差,一些医院不重视儿科,有的减少儿科病床、儿科医生的配置,有的索性撤掉儿科。
这两天气温大幅下降,朱女士2岁半的女儿有点咳嗽。一开始朱女士没在意,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几天后女儿咳得越来越厉害,她决定带女儿去医院看看。
朱女士要上班,给孩子看病的事就落到了朱女士父母的头上。为了让孩子看上专家号,朱女士的父母早上4点就起床了,收拾一番后带孩子匆匆往市区一大医院赶,即便这样,她挂到的专家号还是排在10号之外。
等了两三个小时之后,虽然号已经轮到了,但医生面前已经围了一圈抱着小孩的家长,大家都眼巴巴地想早点看。医生开过处方后,两位老人一个去药房取药,另一个抱着小孩去输液室排队。一般情况下,前面排有几十个等待输液的。这样一等又得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才轮到自家孩子输液,几瓶盐水挂下来,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再坐车回家,上班族也差不多下班了。
这样算来,陪孩子去看个病,从早上4点忙到下午四五点,中间持续10多个小时,大人受罪,孩子也受罪。
如果这般折腾能让孩子尽快好起来,朱女士也没什么怨言,问题是女儿的病反反复复,持续了3周,后来由气管炎发展成为肺炎。朱女士想让女儿住院接受治疗,这样一天可以输2次液,医生护士也会定时来做检查。大人不用半夜起来去挂号,孩子也不用在医院的空调室里进进出出,忽冷忽热地遭罪了。可住院单开出来后,医生说没有床位了,朱女士没办法,找到她表姐,她表姐认识医院的一个儿科医生。这样等了一天,终于让女儿住进了医院。
朱女士女儿看病难的遭遇,绝非个例。一次又一次地排队等待,几乎是所有带孩子去大医院看病的家长的遭遇。
小小窍门:轻松搞定宝宝看病难
窍门1:分析病情决定就诊时间
CASE:一个妈妈抱怨说,孩子深夜突然发热到38摄氏度,儿童医院的急诊却人山人海,足足等待了3个小时才看上病,等返回家中时天已经快亮了。这一夜孩子又累又饿又烦躁,反而加重了病情。这位妈妈也直后悔:还不如先给孩子退热,让孩子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再去看病呢!
问题:什么状况下孩子需要马上去医院2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症状。不是说宝宝有点发热就必须上医院。当宝宝体温不太高时不必急着上医院,可让他多喝白开水、进行物理降温、加强护理就可以了。只要宝宝精神好,就可在家观察。如果发热同时伴有呕吐、腹泻、咳嗽、气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窍门2:照顾好生病宝宝的心理
CASE:东东天生胆小,怕见生人。这天东东得了肺炎,被爸爸火速送往医院,又是验血又是输液。之后的几天东东只要一看到白大褂就吓得直哭。爸爸说东东一点儿也不勇敢,还告诉东东输液点儿也不疼,再哭就不是男子汉。可是东东不但没有变得勇敢起来,反而哭得更委屈了。
问题: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就医过程中的恐惧情绪呢?
很多家长带孩子看病,都是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就走。到了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身体的不适,让病中的小宝宝对医院充满了负面印象。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告诉孩子“打针有点儿疼,但会让宝宝的病变好”,这样的话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要借看病的机会教给孩子如何面对疾病,克服恐惧,让孩子理解治疗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接受疼痛。
窍门3:充分信任医生
CASE:西西感冒发热了,医生却只给开了几样简单的药。吃了药,西西的病到了晚上不但没好转,反而好像更重了。“这个医生不行!”爸爸妈妈马上带着西西又到了另一家医院,给西西输了液。
问题:治病越快,医术就越高明吗?
宝宝生病,家长比谁都急,往往会在短时期内辗转多家医院,频繁换医生诊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用多种药品。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每种治疗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明显的疗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实际上,对医生欠缺信任,一点小病就反复求诊,只能给病期宝宝带来更大的负担。在父母的压力下,医生也往往更容易采取过度治疗的方案。其实,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保持平和的心态。
窍门4:清晰准确描述病情
CASE:妞妞拉肚子了。问诊时医生问:“什么时候开始拉的?”妈妈说:“那天我出差回来就有点拉。”“发热吗?”“平时头不热,睡醒觉额头似乎有点热。”“一天拉几次?”“每次打开纸尿裤都能看见已经拉了。”“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我已经上班了,每天都在挤奶。”
问题:如何正确有效地向医生描述宝宝的病情?
在临床上可以见到有的家长叙述病情干脆利落,有的则拖泥带水,也有的家长一问三不知。
其实,医生要了解的主要是这些疾病从发病至就诊时的全部过程,包括主要的症状、发病的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的症状等。对于主要症状,家长应尽量说得准确,例如“腹痛1小时”、“咳嗽1周”等。在病人很多、医生很忙的情况下,要求家长叙述病情既要详尽又要简练。
家长除了要向医生介绍孩子的主要病情之外,还要介绍孩子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如果几位家长一起带孩子看病,最好由一位最了解病情的家长向医生叙述病情,千万不要七嘴八舌;如果孩。子是慢性病或复诊时,要尽量带病历本以避免重复检查。
经验分享:听妈妈们分享小儿看病经验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解决儿童看病难、培养儿科医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比如增强孩子的体质,比如当孩子身体出现异样时正确应对等。
关于增强儿童体质,王主任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让孩子饮食合理,别偏食:不要过度保护孩子,适当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晒晒太阳;计划接种的疫苗要及时接种,防止孩子患上传染病;家里经常通风。
至于孩子身体出现异样时的应对举措,不少妈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徐女士:最好是找一个信得过的医生,建立起较好的关系,等孩子生病时就固定找这个医生看,晚上遇到突发情况也可电话咨询。
邓女士:我姐姐是医生,我妈妈以前也当过医生,所以儿子得了小病,一般都是我姐看,小孩子用的药她那儿基本都有。不过因为她住得有点远,有时为了方便我就去家附近的个体医生那里看。他的医术是祖传的,给小孩看病很不错,我挺喜欢去的。我觉得儿童生病不一定非得去大医院,一般小病到诊所治疗就行了。
汪女士:现在带儿子看普通病我都不挂专家号了。不是不相信专家,只是不那么迷信专家了。因为普通的感冒、发热之类的病,挂普通号也能看好,何必要去专家那里挤?不过,疑难杂症我支持找专家看。现在我儿子得感冒之类的我都不带他去看病,而是搞点生姜红糖茶让他喝,先观察几天再说。
罗女士:以前孩子小,我没经验,一生病就把他往大医院带,生怕出意外。现在孩子三四岁了,我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如果孩子拉肚子就先停奶,让他多喝水,水里放点盐。放心起见,我会把孩子的大便送到医院去化验。如果没有细菌感染,吃点药调理几天观察观察。如果是呼吸道感染,一般是流鼻涕咳嗽,就带他看中医,因为西医要吃抗生素。如果是发热,先看看孩子喉咙红不红,扁桃腺肿不肿,如果有这些症状心里就有底了。孩子发热,说明他在与疾病作斗争,只要找到病因,让医生对症下药就行了,一般不发高热就不用吃退热药。我觉得小孩子生病考验的是家长的心理素质,因为小孩,子的病一般不太严重,但病愈需要一个过程。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抱怨给孩子看病难,排队挂号、排队等医生、排队付钱、排队接受检查、排队输液……在一些大医院,给孩子看病一般要经历大半天甚至一天的等待、拥挤。冬季是各种儿童疾病高发期,各大医院都门庭若市,家长们对儿童看病难感受愈发强烈。
带孩子看个医生,堪比春运时买火车票、在机场等待明星。很多家长纳闷了,看病怎么这么难?
答案并不难找——我国儿科医生少,医生的增长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儿童的增长数量。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说,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多万儿科医生。
为什么儿科医生的缺O会这么大?记者采访了某市中心医院儿科王主任。
王主任说,儿科医生不太好当,原因有三。
一是压力大。小儿疾病病情变化快,治疗风险大。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重视。另外,家长们的要求也比较高,希望孩子早点康复。这样,医生既要慎之又慎,又要满足家长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的要求,压力确实不小。
二是工作量大。在门诊,一个医生一天一般要看70多名病人,中饭经常在下午1点才能吃上;在病房,小孩住院时间比大人短,床位周转快,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自然就增加了。
三是经济效益差。小孩子的检查项目比成人少,用药量也比成人少很多,这样一来,儿科的经济效益在医院所有科室里算靠后的。因为经济效益差,一些医院不重视儿科,有的减少儿科病床、儿科医生的配置,有的索性撤掉儿科。
这两天气温大幅下降,朱女士2岁半的女儿有点咳嗽。一开始朱女士没在意,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几天后女儿咳得越来越厉害,她决定带女儿去医院看看。
朱女士要上班,给孩子看病的事就落到了朱女士父母的头上。为了让孩子看上专家号,朱女士的父母早上4点就起床了,收拾一番后带孩子匆匆往市区一大医院赶,即便这样,她挂到的专家号还是排在10号之外。
等了两三个小时之后,虽然号已经轮到了,但医生面前已经围了一圈抱着小孩的家长,大家都眼巴巴地想早点看。医生开过处方后,两位老人一个去药房取药,另一个抱着小孩去输液室排队。一般情况下,前面排有几十个等待输液的。这样一等又得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才轮到自家孩子输液,几瓶盐水挂下来,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再坐车回家,上班族也差不多下班了。
这样算来,陪孩子去看个病,从早上4点忙到下午四五点,中间持续10多个小时,大人受罪,孩子也受罪。
如果这般折腾能让孩子尽快好起来,朱女士也没什么怨言,问题是女儿的病反反复复,持续了3周,后来由气管炎发展成为肺炎。朱女士想让女儿住院接受治疗,这样一天可以输2次液,医生护士也会定时来做检查。大人不用半夜起来去挂号,孩子也不用在医院的空调室里进进出出,忽冷忽热地遭罪了。可住院单开出来后,医生说没有床位了,朱女士没办法,找到她表姐,她表姐认识医院的一个儿科医生。这样等了一天,终于让女儿住进了医院。
朱女士女儿看病难的遭遇,绝非个例。一次又一次地排队等待,几乎是所有带孩子去大医院看病的家长的遭遇。
小小窍门:轻松搞定宝宝看病难
窍门1:分析病情决定就诊时间
CASE:一个妈妈抱怨说,孩子深夜突然发热到38摄氏度,儿童医院的急诊却人山人海,足足等待了3个小时才看上病,等返回家中时天已经快亮了。这一夜孩子又累又饿又烦躁,反而加重了病情。这位妈妈也直后悔:还不如先给孩子退热,让孩子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再去看病呢!
问题:什么状况下孩子需要马上去医院2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症状。不是说宝宝有点发热就必须上医院。当宝宝体温不太高时不必急着上医院,可让他多喝白开水、进行物理降温、加强护理就可以了。只要宝宝精神好,就可在家观察。如果发热同时伴有呕吐、腹泻、咳嗽、气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窍门2:照顾好生病宝宝的心理
CASE:东东天生胆小,怕见生人。这天东东得了肺炎,被爸爸火速送往医院,又是验血又是输液。之后的几天东东只要一看到白大褂就吓得直哭。爸爸说东东一点儿也不勇敢,还告诉东东输液点儿也不疼,再哭就不是男子汉。可是东东不但没有变得勇敢起来,反而哭得更委屈了。
问题: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就医过程中的恐惧情绪呢?
很多家长带孩子看病,都是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就走。到了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身体的不适,让病中的小宝宝对医院充满了负面印象。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告诉孩子“打针有点儿疼,但会让宝宝的病变好”,这样的话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要借看病的机会教给孩子如何面对疾病,克服恐惧,让孩子理解治疗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接受疼痛。
窍门3:充分信任医生
CASE:西西感冒发热了,医生却只给开了几样简单的药。吃了药,西西的病到了晚上不但没好转,反而好像更重了。“这个医生不行!”爸爸妈妈马上带着西西又到了另一家医院,给西西输了液。
问题:治病越快,医术就越高明吗?
宝宝生病,家长比谁都急,往往会在短时期内辗转多家医院,频繁换医生诊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用多种药品。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每种治疗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明显的疗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实际上,对医生欠缺信任,一点小病就反复求诊,只能给病期宝宝带来更大的负担。在父母的压力下,医生也往往更容易采取过度治疗的方案。其实,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保持平和的心态。
窍门4:清晰准确描述病情
CASE:妞妞拉肚子了。问诊时医生问:“什么时候开始拉的?”妈妈说:“那天我出差回来就有点拉。”“发热吗?”“平时头不热,睡醒觉额头似乎有点热。”“一天拉几次?”“每次打开纸尿裤都能看见已经拉了。”“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我已经上班了,每天都在挤奶。”
问题:如何正确有效地向医生描述宝宝的病情?
在临床上可以见到有的家长叙述病情干脆利落,有的则拖泥带水,也有的家长一问三不知。
其实,医生要了解的主要是这些疾病从发病至就诊时的全部过程,包括主要的症状、发病的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的症状等。对于主要症状,家长应尽量说得准确,例如“腹痛1小时”、“咳嗽1周”等。在病人很多、医生很忙的情况下,要求家长叙述病情既要详尽又要简练。
家长除了要向医生介绍孩子的主要病情之外,还要介绍孩子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如果几位家长一起带孩子看病,最好由一位最了解病情的家长向医生叙述病情,千万不要七嘴八舌;如果孩。子是慢性病或复诊时,要尽量带病历本以避免重复检查。
经验分享:听妈妈们分享小儿看病经验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解决儿童看病难、培养儿科医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比如增强孩子的体质,比如当孩子身体出现异样时正确应对等。
关于增强儿童体质,王主任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让孩子饮食合理,别偏食:不要过度保护孩子,适当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晒晒太阳;计划接种的疫苗要及时接种,防止孩子患上传染病;家里经常通风。
至于孩子身体出现异样时的应对举措,不少妈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徐女士:最好是找一个信得过的医生,建立起较好的关系,等孩子生病时就固定找这个医生看,晚上遇到突发情况也可电话咨询。
邓女士:我姐姐是医生,我妈妈以前也当过医生,所以儿子得了小病,一般都是我姐看,小孩子用的药她那儿基本都有。不过因为她住得有点远,有时为了方便我就去家附近的个体医生那里看。他的医术是祖传的,给小孩看病很不错,我挺喜欢去的。我觉得儿童生病不一定非得去大医院,一般小病到诊所治疗就行了。
汪女士:现在带儿子看普通病我都不挂专家号了。不是不相信专家,只是不那么迷信专家了。因为普通的感冒、发热之类的病,挂普通号也能看好,何必要去专家那里挤?不过,疑难杂症我支持找专家看。现在我儿子得感冒之类的我都不带他去看病,而是搞点生姜红糖茶让他喝,先观察几天再说。
罗女士:以前孩子小,我没经验,一生病就把他往大医院带,生怕出意外。现在孩子三四岁了,我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如果孩子拉肚子就先停奶,让他多喝水,水里放点盐。放心起见,我会把孩子的大便送到医院去化验。如果没有细菌感染,吃点药调理几天观察观察。如果是呼吸道感染,一般是流鼻涕咳嗽,就带他看中医,因为西医要吃抗生素。如果是发热,先看看孩子喉咙红不红,扁桃腺肿不肿,如果有这些症状心里就有底了。孩子发热,说明他在与疾病作斗争,只要找到病因,让医生对症下药就行了,一般不发高热就不用吃退热药。我觉得小孩子生病考验的是家长的心理素质,因为小孩,子的病一般不太严重,但病愈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