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愿意我离开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出生三个月以后,我就上班了。每次离开家的时候,家里人就带他到另一间屋子玩以便避开我,因为他总是哭着缠着我,不让我走。一直到现在,儿子三周岁了,他好像知道我什么时候该上班了,总是赖在家门口,不去其他地方。我也不忍心让他哭,可也不能不上班呀?跟他讲道理,他也直点头,好像很懂,但我要一挪脚,他就不愿意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么办?
  三岁的孩子缠住妈妈的现象很普遍,这是亲子关系非常密切所致。孩子喜欢和妈妈在一起是很正常的,如果妈妈理解他、爱他、和他心灵相通,孩子就会更黏妈妈。
  针对你的情况,你可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努力
  千万不要怕孩子看见你离开会哭,于是紧张起来,甚至躲躲闪闪,让别人先把孩子抱走。你这样做,孩子回到客厅就会到处找你,好像你真的不见了,于是,当他看见你时会更盯住你,你一离开,他就难过。亲子是相通的,母亲紧张,孩子也会紧张,你不愿意看到他紧张,你自己就不要紧张。
  你的孩子三岁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是比较容易产生不安情结的,为了“逃避”这种不安,他就老想紧紧跟在母亲身边。作为母亲,要谅解孩子这种心情,抱着宽容和爱的心情去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躲闪。
  为了解决你上班这一刻孩子哭闹的情况,你可以平时跟他做一些练习,逐步改善情况。先让孩子一个人在屋里独自玩,你出去几分钟后就回来,中途可以呼喊他,表示你在关心他,让他感到妈妈走了很快就会出现。然后,这样的练习可以慢慢加长时间,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妈妈离家这一刻,孩子有一点哭闹,没有什么大问题。妈妈自己要有平常心,进进出出心里坦然,不要害怕或不忍心让孩子哭。当然,他会哭,但你要相信孩子不过是哭一会儿,不会对他的健康有损。回家以后,妈妈也要有平常心,不要表现得很抱歉的样子,你要上班,这是必要的,没有什么要抱歉的地方。
  缠人只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短暂时期内的事,四岁以后孩子就会自立起来,你想要他和你在一起,他还不愿意呢!所以,妈妈应该满足孩子这个短期的要求,一边和孩子亲密地玩,一边逐渐放手,等待他自立能力的到来。在你离家上班这一刻,最好让家人和他玩一种他非常喜欢的游戏或者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分心。
  妈妈回到家里要和家人一块儿和孩子活动,一同照顾他的生活,使孩子懂得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都爱我,妈妈不在时,和爸爸、其他亲人在一起也一样。妈妈千万不要一回到家就把孩子抱过来“独霸”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把你和家人分开,只要你。
  你不在家时,孩子由爸爸或其他亲人照看,你回家后,应该对孩子爸爸或其他亲人表示尊重和感谢。妈妈常常说些感激的话,孩子看到你对家里人的态度那么好,也会喜欢他们,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其他文献
有一次洗车,我突然发现车胎被扎了,要换胎.儿子非常喜欢汽车,说一会儿要看换胎的过程,我答应了.不过,当时工人忙不开,说要等一会儿,于是我们决定先到附近的餐厅吃饭,等到换胎
小孩子天生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有很多独特的想法充满了智慧,但是家长不经意间的一些行为,却破坏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rn4岁的妞妞舞弄着水彩笔在尽情地“挥毫泼
小班3~4岁孩子思维发展特点rn小班的天天在晨间活动时玩着雪花片,搭了一个球形的东西,并在里面塞满了雪花片.老师走过来,摸摸天天的头,问道:“天天,你搭的是什么呀?”天天看着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清代康乾时期即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我在微博上接到的咨询最多的就是,孩子感冒药吃多了、吃错了怎么办。毕竟感冒药是年轻的家长们最常用,也是最容易买到的药物。  某天一大早,就有网友焦急地在我微博上咨询:我孩子两岁三个月,吃了氨咖黄敏口服溶液,吃多了,应该一天吃25毫升,结果一天吃了三次,分别为10毫升、10毫升、25毫升,催吐没有成功,会有什么副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立刻让她把约品包装拍照片上传给我,同时告诉我她孩子的体重数。通
七彩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常常震憾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心灵深处也不时在提出这样的疑问,这美妙的声音来自何方?在这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里,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教学活动,极有利于
学困生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要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多种途径和形
电子公文是电子政务的产物,电子公文的公布与开放利用既是电子政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信息公开步伐的不断加快,有必要从法律角度对
一位微信上常常沟通的妈妈,前几天给我发来长长的一段话。她心情不是太好,因为她家的小男孩,被幼儿园老师狠狠批评,并且留下坐小板凳了。不过,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很好。  她的留言,下面我完整地分享出来:  我去接我儿子放学的时候,就见他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一起坐在教室一侧的琴凳上,小嘴瘪呀瘪的,没敢哭出来。  班主任老师黑了一张脸,看见我以及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话匣子就打开了:“你们这俩孩子以前都挺乖啊,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