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以2010年10月-2013年8月以入住我院60例慢性病患者为对象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观察斑块出现比例及常见部位,并将其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血管狭窄率,已评价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①60例患者中共出现43例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类型主要为硬斑、软斑和混合斑②斑块部位主要为颈动脉交叉处和颈动脉主干,其次是动脉起始端及颈外动脉;③按年龄分成后,<65岁组斑块出现率为60.2%(12/22),而≥65岁组其出现率为78.9%(30/3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能够准确检测颈动脉硬化情况,且经济、无创,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及治疗,为早期预防脑卒中提供依据。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颈动脉;动脉硬化;斑块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现代人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已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目前对该类疾病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疾病发展至晚期,病人的状况将变得非常危险,因此预防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已有不少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本例则试图通过60例患者的诊断资料,证明彩超是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有效工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例共募集60例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具体疾病涵盖各种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0年10月-2013年8月之间,男女比例为?,年龄范围(54~86)岁,平均(66.8±3.1)岁,<65岁的共22例,余患者年龄均≥65岁。
  1.2 检测方法采用彩超系统型号为ALOKA 5500,探头频率设定在7到10MHz之间,具体检测步骤为:①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肩垫高,头偏向受检部位的对侧或保持正中位,充分暴露受检侧;②从颈根部开始按由近心端到远心端的顺序检测患者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随后检测其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探查至颈部最高点;③重点观察患者血管形态、内膜变化、IMT厚度、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信号等;④观察患者斑块形成状况。斑块确定标准参考Salcuni等人提出的标准,若局部增厚超过1.2mm,即为斑块形成。
  1.3 斑块分类标准根据斑块的超声影像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其中硬斑主要表现为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强,后伴声影;斑块呈局部隆起回声呈低回声或等回声,则为软斑;斑块呈强弱混合性回声为混合斑,局部后方伴声影。
  1.4 统计项目①统计患者各类斑块的出现情况;②统计患者斑块出现位置;③将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间斑块的出现率。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各项数据,按照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斑块出现情况
  统计数据见表1所示,其中共42例患者出现各类斑块,斑块总数为133块。分析可知颈动脉硬化斑块主要为硬斑、软斑、混合斑。
  表1 患者斑块出现情况[n(%)]
  患者总数(n) 总斑块数(n) 硬斑 软斑 混合斑
  60 133 59(44.4%) 41(30.8) 33(24.8)
  2.2 斑块出现位置
  统计数据见表2所示。分析可知,颈动脉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和颈总动脉中,而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则相对较少。
  表2 患者斑块出现位置[n(%)]
  患者总数(n) 总斑块数(n) 颈动脉分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60 133 63(47.4) 37(27.8) 30(22.6) 3(2.2)
  2.3 斑块率与年龄的关系
  统计数据见表3所示。分析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出现各类斑块的比率要明显提升,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斑块率与年龄的关系
  组别 总数 斑块数 斑块率
  ≥65 22 12 54.5
  <65 38 30 78.9
  X2 3.9508
  P <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直接导致多项心脑血管疾病,其最主要的危害在于降低脑供血。一方面斑块碎片可能出现血管内膜破溃,血小板聚集,继而血栓形成,并被血液冲击至颅内动脉,造成部分颅内动脉永久堵塞[2];另一方面,因粥样硬化而导致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有可能使大脑灌注不足,形成局部衰竭[3],由此可见,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征兆,并行针对性处理,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部分研究结果甚至直接提示[4],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出现情况与脑梗死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
  本例的研究显示,利用彩超检测,能够有效发现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可以为预防更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这是有其根本原因的:颈动脉位置较浅,暴露充分,只需要通过彩超诊断仪,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及切面展示出血管的形态结构,甚至能协助我们准确分析出斑块的位置及性质。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彩超能有效检测出42例出现各类斑块的患者,检出率高达70.0%,这充分说明,对于各类慢性疾病老年患者而言,其颈动脉可能已出现了严重的病变,需要积极处理。而对比分析又能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出现斑块的比例要明显更高,这又能提示,患者慢性疾病的病程越长,颈动脉的病变程度越严重。
  本文的研究同时能证实动脉分叉处更易出现斑块,这可能是因为血管在分叉处局部扩张,形成了涡流,导致血液流速降低,从而更容易形成斑块。而硬斑及软斑的比例较高,则有明确提示,此类患者脑卒中的几率要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此类板块更容易破裂而形成血栓。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有效工具,无创、高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殿虎,杨恺.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院,2010,10(6):92-94.
  [2]张春霞,武若.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临床指导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2,(32):238-239.
  [3]胡碧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78-279.
  [4]韦君丽,张爱香.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50-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在婴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6例婴儿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利用全麻喉罩通气手术,对照组利用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监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在麻醉前后手术过程中,全麻喉罩通气对婴儿手术的影响。结果 使用全麻喉罩通气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全麻气管插管麻醉,而且在麻醉过程中喉罩通气麻醉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都要比气管插管麻醉所用时间短,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10例胆源性胰腺炎治疗观察,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排石系列疗法[1]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探讨其替代传统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中西医结合排石系列疗法“做为基本治疗方法,适当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综合方法。结果本组共10例,男6例,女4例。 其中治愈6例,治愈率60%;显效1例,占10%;好转3例,占30%;有效率100% 。 结论“中西医结合排石系列疗法“配合冲击波体外碎石技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痊愈4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结论:避免耳内进水,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对呼吸道,鼻腔疾病应同时治疗。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系统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鼓膜穿孔前期、穿孔期及恢复期。由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与甲硝唑凝胶局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对象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慢性牙周炎患者共72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基线检查完成后对所有受试牙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术后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日本新时代株式会社)置入观察组患者牙周袋内,每周置药1次,共4次。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凝胶(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0例(144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分别在显微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腺样体切除加鼓膜切开置管术,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加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通气管留置6~12个月,取管后随访6~12个月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单行鼓膜切开置管术15例, 腺样体切除加鼓膜切开置管术48例,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加鼓膜切开置管术17例。术前语频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临床治疗方。方法:对58例天疱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55例均治愈出院,好转出院3例。结论:应综合治疗及联合用药,即在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为首选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用可减少激素用量,从而减轻副作用。血浆置换疗法或免疫球蛋白治疗亦是有效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天疱疮;治疗;      天疱疮是一种在正常皮肤和粘膜上反复出现水疱的慢性皮肤病,常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行刮宫术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经期出血量、围手术期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究腎内科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及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过去一年间在我院肾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共120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60名,依次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针对60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60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过程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患者投诉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对比发现,60名试验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妇产科改进高危妊娠管理方法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4月与2014年同期孕产妇围产保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建立高危妊娠个案追踪卡前后两组中,无论是分娩孕周、建卡孕周以及产妇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就诊时间间隔与就诊次数存在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高危妊娠管理登记册的基础上,建立妊娠个案追踪卡,提升了高危妊娠管理质量,保证了母婴安全。 
期刊
摘要:目的:是对于儿科门诊药房处方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们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儿科处方中随机的挑选了100张处方进行分析和审核,并且将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我们通过对这100张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7张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给药周期不合理、联合用药时间不合理以及药物选用不合理等,数据表明门诊药房儿科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