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8例于发病两日内行手术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212例于发病两日后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天数为17.9±2.3天,肠坏死发生率为1.3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其个性化的进行选择,适时地行手术治疗,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减少肠坏死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疗效;
急性肠梗阻指的是肠管内的内容物的正常通过出现障碍,一方面影响对肠管本身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会造成机体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 [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5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时机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骨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3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288例于发病两日内行手术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212例于发病两日后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病因上,有176例为肠粘连,41例为肠套叠,32例为肠扭转,26例为肠肿瘤,13例为嵌顿性腹外疝;有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96例;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年龄(56.7±4.1)岁;在对照组中,病因上,有141例为肠粘连,28例为肠套叠,21例为肠扭转,14例为肠肿瘤,8例为嵌顿性腹外疝;;有男性150例,女性62例;年龄在20~86岁之间,平均年龄(52.6±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临场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对病情密切监测,若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在24小时内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是肠肿瘤的患者,则给予手术治疗。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或者粘连松解术,肠扭转患者行扭转复位术,崁顿性腹外疝患者行疝修补术,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等。
1.3效果评定
显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消失,x线等辅助检查显示正常;有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有缓解,x线等辅助检查显示正常;无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未见缓解,x线等辅助检查显示未治愈,甚至病情恶化或者患者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肠坏死发生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在两天内行手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7%;两天后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肠坏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天数为17.9±2.3天,肠坏死发生率为1.3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肠坏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据报道病死率在8%左右,一旦发生绞窄,病死率可升高至20%,十分危险。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最简单的治疗方法解除引起梗阻的因素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应该预防和纠正患者全身生理功能紊乱的状态,可见,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3]。每一个急性肠梗阻患者都需要行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治疗手段,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临床表现可缓解,能够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有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甚至可以痊愈而不需要手术治疗。关于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临床上一直有争论,发病早期,患者的全身情况不稳定,此时手术容易发生意外,甚至引起死亡,而手术时间过晚,有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合理的把握手术时机,要将患者的致病原因、病理、全身状况、有无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等情况综合考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确定患者有无肠绞窄[4]。我们通过总结上述患者的治疗后发现:1、病人若腹膜炎、肠绞窄、中度以上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此时应该急诊行手术治疗;2、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2天后无效,或者病情反复发作应行手术治疗;3、崁顿性腹外疝患者不能行手法复位者,应行手术治疗;4、肠套叠患者行钡剂灌肠治疗2次失败者或者治疗后复发者,应行手术治疗;5、乙状结肠扭转经结肠镜复位后失败者,应行手术治疗;6、因肿瘤而发生的急性肠梗阻,进行性发展者,应行手术治疗;7、对于儿童以及老年患者,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反应较轻,手术指证应该放宽,以免延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天数为17.9±2.3天,肠坏死发生率为1.3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病人的情况考虑后,越早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越快,肠坏死发生率越低,治疗有效率就越高。
综上所述,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其个性化的进行选择,适时地行手术治疗,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减少肠坏死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品飞,李伟刚,陈汝岱等.急性肠梗阻病因及手术时机分析(附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62
[2]王宪中,赵迎威,张茂福等.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96.
[3]李伟,赵渝,史志等.绞窄性肠梗阻112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486
[4]许欣.老年急性肠梗阻7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028
关键词: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疗效;
急性肠梗阻指的是肠管内的内容物的正常通过出现障碍,一方面影响对肠管本身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会造成机体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 [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5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时机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骨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3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288例于发病两日内行手术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212例于发病两日后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病因上,有176例为肠粘连,41例为肠套叠,32例为肠扭转,26例为肠肿瘤,13例为嵌顿性腹外疝;有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96例;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年龄(56.7±4.1)岁;在对照组中,病因上,有141例为肠粘连,28例为肠套叠,21例为肠扭转,14例为肠肿瘤,8例为嵌顿性腹外疝;;有男性150例,女性62例;年龄在20~86岁之间,平均年龄(52.6±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临场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对病情密切监测,若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在24小时内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是肠肿瘤的患者,则给予手术治疗。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或者粘连松解术,肠扭转患者行扭转复位术,崁顿性腹外疝患者行疝修补术,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等。
1.3效果评定
显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消失,x线等辅助检查显示正常;有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有缓解,x线等辅助检查显示正常;无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未见缓解,x线等辅助检查显示未治愈,甚至病情恶化或者患者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肠坏死发生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在两天内行手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7%;两天后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肠坏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天数为17.9±2.3天,肠坏死发生率为1.3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肠坏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据报道病死率在8%左右,一旦发生绞窄,病死率可升高至20%,十分危险。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最简单的治疗方法解除引起梗阻的因素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应该预防和纠正患者全身生理功能紊乱的状态,可见,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3]。每一个急性肠梗阻患者都需要行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治疗手段,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临床表现可缓解,能够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有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甚至可以痊愈而不需要手术治疗。关于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临床上一直有争论,发病早期,患者的全身情况不稳定,此时手术容易发生意外,甚至引起死亡,而手术时间过晚,有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合理的把握手术时机,要将患者的致病原因、病理、全身状况、有无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等情况综合考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确定患者有无肠绞窄[4]。我们通过总结上述患者的治疗后发现:1、病人若腹膜炎、肠绞窄、中度以上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此时应该急诊行手术治疗;2、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2天后无效,或者病情反复发作应行手术治疗;3、崁顿性腹外疝患者不能行手法复位者,应行手术治疗;4、肠套叠患者行钡剂灌肠治疗2次失败者或者治疗后复发者,应行手术治疗;5、乙状结肠扭转经结肠镜复位后失败者,应行手术治疗;6、因肿瘤而发生的急性肠梗阻,进行性发展者,应行手术治疗;7、对于儿童以及老年患者,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反应较轻,手术指证应该放宽,以免延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天数为17.9±2.3天,肠坏死发生率为1.3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病人的情况考虑后,越早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越快,肠坏死发生率越低,治疗有效率就越高。
综上所述,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其个性化的进行选择,适时地行手术治疗,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减少肠坏死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品飞,李伟刚,陈汝岱等.急性肠梗阻病因及手术时机分析(附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62
[2]王宪中,赵迎威,张茂福等.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96.
[3]李伟,赵渝,史志等.绞窄性肠梗阻112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486
[4]许欣.老年急性肠梗阻7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