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校园景观规划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校园景观配置是系统性的工作,在该项工作开展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植物配置效果以满足校园景观的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配置很多方法都是比较落后的,使得植物配置效果不佳,例如植物配置存在单一、空旷、无序等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将校园景观水平提高,在进行相关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植物特点以及生长性做好相关的配置,从而保证景观的特色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期,加上各大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温饱不再是困扰广大群众的主要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正因如此,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外在环境的审美也有了新要求。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校园的外在景观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學习效率,正所谓“人都是环境下的产物”,学生亦是如此,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况且,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早已改变,由一开始单一的板书教学,到目前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不难发现,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改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地域文化特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城市修补的意义
1)存量空间的更新升级。城市修补对象多数位于旧城区或其他建成区域,这些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建设密度、复杂的空间形态及广泛的社会网络,是城市建设中的敏感地带,其复杂性与局限性决定其更新改造方式需以系统性的空间修补为主。城市修补充分挖掘建成区“空间潜力”,在现有空间基础上加建、改造、更新、升级存量空间。2)完善开放空间研究体系。城市邻里尺度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毛细”系统、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是城市修补的主场所。它们具有显著的机理相异性、地域符号性、接触频繁性、活动复杂性等特征,并且具备环境生态、邻里社交、城市交通、文化展示等多样化功能。该类空间与城市修补的小范围、渐进式理念契合良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是从城市小尺度“毛细”空间入手完善城市不同尺度开放空间研究体系的重要环节。3)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小尺度微操的城市修补与大尺度更注重布局、气势、面状景观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空间的细腻度、铺装的舒适性、植被的丰富化等设计细节,因此针对城市建成区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进行城市修补,是城市气质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体现城市特色的过程。
2地域文化下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2.1突出建筑的地域性
因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建筑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域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地区的建筑,其形式和风格也是各异的。从广义上来讲,建筑的地域性受所在地区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建筑。从狭义上来讲,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地段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建筑的周边环境以及地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校园景观设计师要有生态观念,使设计顺应校园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让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校园景观设计师还要具有城市视角,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师更要重视地方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作出正确定位,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诸方面下功夫,结合功能进行整合、优选,才有可能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与环境和谐并适应校园的建筑。如重庆理工大学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重庆地域文化,提炼了重庆山地地形的特色以及重庆民居的建筑特点,运用了悬挑、筑台等手法使得校园建筑错落有致。建筑立面的色彩也较为朴素,重现了巴渝文化的古朴风格。
2.2采取提炼、再现的方式塑造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还应体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中,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经过积淀而形成了当地的文化传统,设计师应从地区的文化传统中发掘有益的、可利用的因素,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实现现代建筑的地域化、地域建筑的现代化。而设计师对于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亦是如此,也应符合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在策划设计前,设计师应从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持基于地域文化来进行设计。设计师还要学会集思广益,积极征求当地群众意见,从而取长补短,设计出更为缜密合理的规划案。在校园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师则应该严格响应国家政策,在对校园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设计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使校园既能延续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又能突出新时代的独有风格。
2.3丰富景观设计手法,协调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手法包括具象设计法和抽象设计法,设计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人文特色进行调查和统计,作出综合的理性分析后,再选择合适的景观设计手法。具象设计的主要特点为对细节的要求高,整体景观的辨识度高,便于学生更为细致地对其进行观察,能对学生注意力和专注度的提高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而抽象设计的特点是既不脱离设计初衷,但又具备创新形态,对设计师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极具夸张和趣味性,便于吸引观赏者,改善观赏者的心态和心理感受。而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再加上人格和三观并未发育健全,学生的情绪波动容易较大,如果校园景观设计采用的设计方式较为单一,则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加重学生的情绪负担。而地域文化的融入则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一方面能为单一的校园景观增光添彩,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为枯燥的校园添加趣味性,从而改善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走出“消极怪圈”。
结语
总的来说,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效果的成败直接对校园的景观性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在植物配置环节,需要保证配置的植物满足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要求,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观赏性、生态性。所以,在进行配置上需要考虑校园的环境特点,同时按照植物的生长特性与体型特征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从而保证校园的景观效果得到提高,改善校园生态环境,让师生在美丽的校园中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红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843(04):49-50.
[2]孙雪,赵天然,沈言,等.苏州市工业园区商圈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04):190-195.
[3]徐一斐.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14):150-151
作者简介:姓名:马兰花, 1995年2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期,加上各大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温饱不再是困扰广大群众的主要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正因如此,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外在环境的审美也有了新要求。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校园的外在景观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學习效率,正所谓“人都是环境下的产物”,学生亦是如此,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况且,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早已改变,由一开始单一的板书教学,到目前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不难发现,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改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地域文化特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城市修补的意义
1)存量空间的更新升级。城市修补对象多数位于旧城区或其他建成区域,这些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建设密度、复杂的空间形态及广泛的社会网络,是城市建设中的敏感地带,其复杂性与局限性决定其更新改造方式需以系统性的空间修补为主。城市修补充分挖掘建成区“空间潜力”,在现有空间基础上加建、改造、更新、升级存量空间。2)完善开放空间研究体系。城市邻里尺度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毛细”系统、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是城市修补的主场所。它们具有显著的机理相异性、地域符号性、接触频繁性、活动复杂性等特征,并且具备环境生态、邻里社交、城市交通、文化展示等多样化功能。该类空间与城市修补的小范围、渐进式理念契合良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是从城市小尺度“毛细”空间入手完善城市不同尺度开放空间研究体系的重要环节。3)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小尺度微操的城市修补与大尺度更注重布局、气势、面状景观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空间的细腻度、铺装的舒适性、植被的丰富化等设计细节,因此针对城市建成区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进行城市修补,是城市气质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体现城市特色的过程。
2地域文化下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2.1突出建筑的地域性
因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建筑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域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地区的建筑,其形式和风格也是各异的。从广义上来讲,建筑的地域性受所在地区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建筑。从狭义上来讲,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地段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建筑的周边环境以及地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校园景观设计师要有生态观念,使设计顺应校园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让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校园景观设计师还要具有城市视角,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师更要重视地方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作出正确定位,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诸方面下功夫,结合功能进行整合、优选,才有可能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与环境和谐并适应校园的建筑。如重庆理工大学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重庆地域文化,提炼了重庆山地地形的特色以及重庆民居的建筑特点,运用了悬挑、筑台等手法使得校园建筑错落有致。建筑立面的色彩也较为朴素,重现了巴渝文化的古朴风格。
2.2采取提炼、再现的方式塑造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还应体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中,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经过积淀而形成了当地的文化传统,设计师应从地区的文化传统中发掘有益的、可利用的因素,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实现现代建筑的地域化、地域建筑的现代化。而设计师对于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亦是如此,也应符合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在策划设计前,设计师应从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持基于地域文化来进行设计。设计师还要学会集思广益,积极征求当地群众意见,从而取长补短,设计出更为缜密合理的规划案。在校园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师则应该严格响应国家政策,在对校园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设计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使校园既能延续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又能突出新时代的独有风格。
2.3丰富景观设计手法,协调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手法包括具象设计法和抽象设计法,设计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人文特色进行调查和统计,作出综合的理性分析后,再选择合适的景观设计手法。具象设计的主要特点为对细节的要求高,整体景观的辨识度高,便于学生更为细致地对其进行观察,能对学生注意力和专注度的提高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而抽象设计的特点是既不脱离设计初衷,但又具备创新形态,对设计师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极具夸张和趣味性,便于吸引观赏者,改善观赏者的心态和心理感受。而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再加上人格和三观并未发育健全,学生的情绪波动容易较大,如果校园景观设计采用的设计方式较为单一,则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加重学生的情绪负担。而地域文化的融入则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一方面能为单一的校园景观增光添彩,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为枯燥的校园添加趣味性,从而改善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走出“消极怪圈”。
结语
总的来说,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效果的成败直接对校园的景观性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在植物配置环节,需要保证配置的植物满足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要求,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观赏性、生态性。所以,在进行配置上需要考虑校园的环境特点,同时按照植物的生长特性与体型特征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从而保证校园的景观效果得到提高,改善校园生态环境,让师生在美丽的校园中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红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843(04):49-50.
[2]孙雪,赵天然,沈言,等.苏州市工业园区商圈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04):190-195.
[3]徐一斐.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14):150-151
作者简介:姓名:马兰花, 1995年2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