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中学(电子类)专业课教学的探讨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兴趣和爱好往往是“催化剂”。如何引导学生“入门”,培养他们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是各位专业课教师应优先考虑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内是否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引导 直观 形象 教会 学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30-01
现代学校教育有两种模式培养人才:1、理论型导向模式;2、实践型导向模式。前者以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再辅以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知识;而后者则以实践型教学为主,再回归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这正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职业中学培养人才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就中职类学生思维能力而言,更趋于形象、直观,再通过学校教育、引导,逐步完善。目前我校开发的任务引领型职高生职业技能训练,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形象思维潜力,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这就避免单纯学习书本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能型人才,大批初中毕业生涌入职业学校学习,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对于填报电子专业的学生,要使他们尽快入门,以适应今后学习专业课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搞好入门课教学工作是我们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选择合适的教法,引导学生弄懂电子技术常用名称、概念、图形及文字符号、单位制等
从初中物理到职业高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衔接不够理想,多数学生无法适应,一些人对基础知识说起来重要,学起来马虎,只想动手,不愿动脑,到头来概念不清,无法动手。这里不妨采用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弄懂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名称、概念,诸如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什么是直流电、交流电、什么是频率、周期、波长、振幅、相位,什么是阻抗、容抗、感抗,什么叫耦合、负载、电功率,什么是通路、开路、短路,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等等,这些最起码的电学知识,学生掌握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初进职高的学生对电子技术的认识较肤浅,仅仅具备一点自然常识或初中物理学中少量的电磁学知识,应设法从多种途径让学生入门。专业课教师采用合适的教法组织教学尤为重要,对初学者善于应用某些看来很不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无线电技术中讲到信号的发射、传送和接收的工作过程;如果单纯采用书本上的专业术语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电子技术“高深莫测”。与此相反,假如把信号比作一个人,把运载信号的载体比作一艘船、或一辆车、或者一架飞机,作为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远距离旅行,人又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换言之,作为有用的电信号就可以实现无线传输。众所周知,低频弱的电信号不能直接进行传送,必须借助于载波信号进行运载,让电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的过程叫调制,形成已调制信号,就可以象人坐在车或船上一样进行传送,到达目的地后,人就要从车或船上下来,出现人与载体分离的现象。同理,接收设备(如收音机或电视机等)从空中接收到传送过来的已调制信号,还必须把有用信号从已调制信号中取出来,这一过程称为解调,最后还原。经过上述讲解,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形象而且直观。
另外,辅助简单的测量或实验,学生最容易接受。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概念,如电压、电压降、电位、电位差、电动势等,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还要知道它们的文字、符号、单位及换算。
二 要求学生学会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要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标识,知道它们的功能和技术参数,并学会对它们的检测和使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新知识“分解”成学生已熟悉、掌握的内容,《电子技能与实训》课中要教会学生测试出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学生学会有一定的难度,三极管虽然是一只实体元件,但内部结构较抽象,作为教师可把内部结构比作由两只二极管简单组合而成,两正极合为一脚当作基极,可“形成”NPN管,或将两负极合为一脚当作基极,可“形成”PNP管;由于学生已学会了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法,因此学生很容易找出基极;对于确定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的问题,只要学生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是很容易测出来的。由此可见作为一名电子专业课教师,立脚于学生现状,认真钻研分析教材,使学生所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对绝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更容易入门。其次,要求学生拥有一块较好的万用表,并学会使用它。单纯地让学生测量元器件是没有味道的,与此同时就可以拆、修简单的电器,如助听器、收音机等,边修边学。
三 要从基本单元电路起步,教会学生识图、绘图,尽快看懂电路图
电子设备种类繁多,但按基本功能来分,大致可分放大、整流、开关和振荡四种。当然,电子设备还有不少其它功能,诸如缓冲、滤波、波形整形以及分频、倍频等等,但是多数都可以归到上述四大类中,即模拟电路基础。所以只要很好地掌握这四种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其它各种变形的电路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方框图大多由原理图简化而来,它组合灵活,清晰明了,便于记忆,是教会学生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得力工具,它可以把电路分成部分、级,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各部分、级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一个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可以按:交流输入、整流滤波、稳压输出分成三个部分。
辅导学生分析电路要沿信号路径,从输入到输出,进行逐级分析;要弄清关键点处含有什么信号,要知道它们的正常波形、幅度和电压、工作频率;还要弄清各级电路的功能以及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 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动手制作,动手维修
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脱离了实践,理论是无法掌握的,把小制作作为辅导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制作有如下特点:简单快捷、省工省料、容易成功;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和提高技能;经济实用,易受家庭支持。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制作项目要由简到繁,坚持不懈,要求学生不断总结。例如,要给任何一种交流供电的家电设备安装指示灯,只要用一只150KΩ电阻和一只发光二极管串联,再并联接到火线和零线两个端点上即可,成本极低,耗时很短。让学生感到家用电器上安装指示电路如此简单。但是,要告诫学生千万别带电操作!用十几个元件和一只集成电路(LM317)就可安裝一个可调稳压充电电源,只要安装无误,无需调试,很容易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选好制作方案图纸;选用质量好的器件;焊接质量要好。如果在图纸上少了一个接点或用了一个质量差的元件或者一个焊点虚焊,都有可能使他们陷入困境。在初学阶段,要求学生主要学会使用万用表,会用万用表检查常用元器件的好坏,会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同时要练好焊接技术,确保不虚焊,在制作实践中,一但失败,不要灰心,认真检查,仔细分析,逐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1、错用元器件,例如:4?7KΩ电阻误用了47KΩ,NPN管误成PNP管,甚至把已损坏的元件用上了等;
2、元器件引脚搞错,例如:二极管正、负极接反,变压器初次级颠倒等;
3、连线有错或漏接,最常见的忘了几处接地点连到一起;
4、虚焊,看样子焊上了而实际上未焊上;
5、调整不当,例如调偏流时看错了万用表档位或量程等。
通过以上几点查找原因,一旦故障排除,实践成功,学生就会兴趣大增。
五 要求学生勤于阅览电子技术书籍和报刊杂志,学会查阅工具书,分门别类地做好读书笔记
家用电器维修只能作为入门课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因为学生要掌握有一定难度,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将其放在学生入门之后为宜。
以上教法,就初学者而言,起外因作用。一个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及自己的“学”,最终获取广博的专业知识,关键在于自己,自身的内因作用不可替代,逐步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爱好、勤奋+动手”,也是学好电子技术专业课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光明,光晃. 业余无线电装修技巧【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谭克清. 电子技能与实训——初级篇【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3]沈龙明. 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李如密. 教学风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引导 直观 形象 教会 学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30-01
现代学校教育有两种模式培养人才:1、理论型导向模式;2、实践型导向模式。前者以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再辅以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知识;而后者则以实践型教学为主,再回归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这正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职业中学培养人才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就中职类学生思维能力而言,更趋于形象、直观,再通过学校教育、引导,逐步完善。目前我校开发的任务引领型职高生职业技能训练,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形象思维潜力,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这就避免单纯学习书本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能型人才,大批初中毕业生涌入职业学校学习,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对于填报电子专业的学生,要使他们尽快入门,以适应今后学习专业课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搞好入门课教学工作是我们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选择合适的教法,引导学生弄懂电子技术常用名称、概念、图形及文字符号、单位制等
从初中物理到职业高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衔接不够理想,多数学生无法适应,一些人对基础知识说起来重要,学起来马虎,只想动手,不愿动脑,到头来概念不清,无法动手。这里不妨采用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弄懂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名称、概念,诸如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什么是直流电、交流电、什么是频率、周期、波长、振幅、相位,什么是阻抗、容抗、感抗,什么叫耦合、负载、电功率,什么是通路、开路、短路,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等等,这些最起码的电学知识,学生掌握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初进职高的学生对电子技术的认识较肤浅,仅仅具备一点自然常识或初中物理学中少量的电磁学知识,应设法从多种途径让学生入门。专业课教师采用合适的教法组织教学尤为重要,对初学者善于应用某些看来很不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无线电技术中讲到信号的发射、传送和接收的工作过程;如果单纯采用书本上的专业术语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电子技术“高深莫测”。与此相反,假如把信号比作一个人,把运载信号的载体比作一艘船、或一辆车、或者一架飞机,作为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远距离旅行,人又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换言之,作为有用的电信号就可以实现无线传输。众所周知,低频弱的电信号不能直接进行传送,必须借助于载波信号进行运载,让电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的过程叫调制,形成已调制信号,就可以象人坐在车或船上一样进行传送,到达目的地后,人就要从车或船上下来,出现人与载体分离的现象。同理,接收设备(如收音机或电视机等)从空中接收到传送过来的已调制信号,还必须把有用信号从已调制信号中取出来,这一过程称为解调,最后还原。经过上述讲解,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形象而且直观。
另外,辅助简单的测量或实验,学生最容易接受。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概念,如电压、电压降、电位、电位差、电动势等,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还要知道它们的文字、符号、单位及换算。
二 要求学生学会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要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标识,知道它们的功能和技术参数,并学会对它们的检测和使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新知识“分解”成学生已熟悉、掌握的内容,《电子技能与实训》课中要教会学生测试出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学生学会有一定的难度,三极管虽然是一只实体元件,但内部结构较抽象,作为教师可把内部结构比作由两只二极管简单组合而成,两正极合为一脚当作基极,可“形成”NPN管,或将两负极合为一脚当作基极,可“形成”PNP管;由于学生已学会了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法,因此学生很容易找出基极;对于确定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的问题,只要学生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是很容易测出来的。由此可见作为一名电子专业课教师,立脚于学生现状,认真钻研分析教材,使学生所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对绝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更容易入门。其次,要求学生拥有一块较好的万用表,并学会使用它。单纯地让学生测量元器件是没有味道的,与此同时就可以拆、修简单的电器,如助听器、收音机等,边修边学。
三 要从基本单元电路起步,教会学生识图、绘图,尽快看懂电路图
电子设备种类繁多,但按基本功能来分,大致可分放大、整流、开关和振荡四种。当然,电子设备还有不少其它功能,诸如缓冲、滤波、波形整形以及分频、倍频等等,但是多数都可以归到上述四大类中,即模拟电路基础。所以只要很好地掌握这四种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其它各种变形的电路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方框图大多由原理图简化而来,它组合灵活,清晰明了,便于记忆,是教会学生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得力工具,它可以把电路分成部分、级,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各部分、级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一个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可以按:交流输入、整流滤波、稳压输出分成三个部分。
辅导学生分析电路要沿信号路径,从输入到输出,进行逐级分析;要弄清关键点处含有什么信号,要知道它们的正常波形、幅度和电压、工作频率;还要弄清各级电路的功能以及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 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动手制作,动手维修
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脱离了实践,理论是无法掌握的,把小制作作为辅导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制作有如下特点:简单快捷、省工省料、容易成功;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和提高技能;经济实用,易受家庭支持。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制作项目要由简到繁,坚持不懈,要求学生不断总结。例如,要给任何一种交流供电的家电设备安装指示灯,只要用一只150KΩ电阻和一只发光二极管串联,再并联接到火线和零线两个端点上即可,成本极低,耗时很短。让学生感到家用电器上安装指示电路如此简单。但是,要告诫学生千万别带电操作!用十几个元件和一只集成电路(LM317)就可安裝一个可调稳压充电电源,只要安装无误,无需调试,很容易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选好制作方案图纸;选用质量好的器件;焊接质量要好。如果在图纸上少了一个接点或用了一个质量差的元件或者一个焊点虚焊,都有可能使他们陷入困境。在初学阶段,要求学生主要学会使用万用表,会用万用表检查常用元器件的好坏,会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同时要练好焊接技术,确保不虚焊,在制作实践中,一但失败,不要灰心,认真检查,仔细分析,逐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1、错用元器件,例如:4?7KΩ电阻误用了47KΩ,NPN管误成PNP管,甚至把已损坏的元件用上了等;
2、元器件引脚搞错,例如:二极管正、负极接反,变压器初次级颠倒等;
3、连线有错或漏接,最常见的忘了几处接地点连到一起;
4、虚焊,看样子焊上了而实际上未焊上;
5、调整不当,例如调偏流时看错了万用表档位或量程等。
通过以上几点查找原因,一旦故障排除,实践成功,学生就会兴趣大增。
五 要求学生勤于阅览电子技术书籍和报刊杂志,学会查阅工具书,分门别类地做好读书笔记
家用电器维修只能作为入门课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因为学生要掌握有一定难度,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将其放在学生入门之后为宜。
以上教法,就初学者而言,起外因作用。一个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及自己的“学”,最终获取广博的专业知识,关键在于自己,自身的内因作用不可替代,逐步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爱好、勤奋+动手”,也是学好电子技术专业课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光明,光晃. 业余无线电装修技巧【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谭克清. 电子技能与实训——初级篇【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3]沈龙明. 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李如密. 教学风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