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共识,著名的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引领和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而提出的富有一定思维含量、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使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灵感,触发学生的“学困生”,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然后通过教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谈点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问题的孕育。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和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他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新课的导入和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是问题的孕育期。这一阶段,不要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也不要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应该让学生静心读书。学生竭尽所能的从课文中获取信息,而不是对课文还没有感知就急着质疑问题,或忙着根据老师的提问去寻找答案,这是此教学策略的鲜明点。实践证明,如果热衷于后者,会养成学生浮躁的读书心里。在问题的孕育期,学生要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部分的生字词,初步地把握文意。初步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甚至还可以尝试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作者的写作态度和目的。读书方法可采取变轻声朗读边思考,或是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
1.2 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抽学生个人起来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然后交给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学生代表提出小组综合起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要引导归纳整理,并帮助学生明确主要问题。评估学生提出问题有困难的,教师可事先作适当铺垫和诱导,对在解决主要问题过程中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留待后面解决,或者可先行解决。
1.3 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解决,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一句话回答。对筛选出的主要问题,要耐心细致的锤炼、推敲、追问,留出充裕的时间,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主要问题可能是文本的思想内容的包含,要解决的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也可能是表达方式的感悟和迁移运用,还有可能是课文优美此举的积累,主要问题可能是2-3个,也可多大4-5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视问题类型而定。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属于思想感情感悟的,可以综合运用重点品味法、生活经验联系法和朗读法等;属于表达方式的运用的,可以采用比较法和模仿法;属于文意的把握的,可以采用整体把握法或信息筛选法等。
2. 下面以《散步》(莫怀戚)教学设计过程为例,说明怎样运用这一教学策略
2.1 利用导语、激发兴趣。
一家人在一起散步时多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弄成的真、善、美赞歌。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真切体会这一家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亲情吧。
2.2 指导初读,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思考;(2) 指名读全文。
2.3 质疑问题,提出问题。(1)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2) 梳理问题、抓住重点,给予铺垫诱导。
2.4 指导精度,问题解决。(1) 学生带着铺垫题读书、思考;(2) 读后学生发表意见;(3) 完成主要问题。如:① 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的那么郑重其事呢?
讨论主要问题: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想结合。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教师再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依据)
明确1:景物描写为全文描写亲情埋下伏笔,渲染和谐气氛围,让人在美丽的景色中感受到团结、和谐、如甘泉般甜美的亲情。
明确2:表面上写走路,形容走得小心。实则蕴含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2.5 语言积累。
(1) 仿写例句:家是一篇绿荫,我是一朵幼嫩的花儿;家是一篇宽大的荷叶,我是一朵柔美的红莲;(2) 说一说“我爱我家”(三分钟演讲)
以上便是我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语文课教学策略的一些肤浅的理解和做法。目前还处在尝试阶段,尤其是对于我们山区的教育来说,这一教学策略的推广还需要同仁们的不断努力,尽量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
收稿日期:2011-11-01
1.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问题的孕育。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和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他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新课的导入和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是问题的孕育期。这一阶段,不要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也不要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应该让学生静心读书。学生竭尽所能的从课文中获取信息,而不是对课文还没有感知就急着质疑问题,或忙着根据老师的提问去寻找答案,这是此教学策略的鲜明点。实践证明,如果热衷于后者,会养成学生浮躁的读书心里。在问题的孕育期,学生要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部分的生字词,初步地把握文意。初步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甚至还可以尝试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作者的写作态度和目的。读书方法可采取变轻声朗读边思考,或是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
1.2 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抽学生个人起来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然后交给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学生代表提出小组综合起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要引导归纳整理,并帮助学生明确主要问题。评估学生提出问题有困难的,教师可事先作适当铺垫和诱导,对在解决主要问题过程中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留待后面解决,或者可先行解决。
1.3 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解决,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一句话回答。对筛选出的主要问题,要耐心细致的锤炼、推敲、追问,留出充裕的时间,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主要问题可能是文本的思想内容的包含,要解决的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也可能是表达方式的感悟和迁移运用,还有可能是课文优美此举的积累,主要问题可能是2-3个,也可多大4-5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视问题类型而定。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属于思想感情感悟的,可以综合运用重点品味法、生活经验联系法和朗读法等;属于表达方式的运用的,可以采用比较法和模仿法;属于文意的把握的,可以采用整体把握法或信息筛选法等。
2. 下面以《散步》(莫怀戚)教学设计过程为例,说明怎样运用这一教学策略
2.1 利用导语、激发兴趣。
一家人在一起散步时多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弄成的真、善、美赞歌。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真切体会这一家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亲情吧。
2.2 指导初读,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思考;(2) 指名读全文。
2.3 质疑问题,提出问题。(1)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2) 梳理问题、抓住重点,给予铺垫诱导。
2.4 指导精度,问题解决。(1) 学生带着铺垫题读书、思考;(2) 读后学生发表意见;(3) 完成主要问题。如:① 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的那么郑重其事呢?
讨论主要问题: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想结合。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教师再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依据)
明确1:景物描写为全文描写亲情埋下伏笔,渲染和谐气氛围,让人在美丽的景色中感受到团结、和谐、如甘泉般甜美的亲情。
明确2:表面上写走路,形容走得小心。实则蕴含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2.5 语言积累。
(1) 仿写例句:家是一篇绿荫,我是一朵幼嫩的花儿;家是一篇宽大的荷叶,我是一朵柔美的红莲;(2) 说一说“我爱我家”(三分钟演讲)
以上便是我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语文课教学策略的一些肤浅的理解和做法。目前还处在尝试阶段,尤其是对于我们山区的教育来说,这一教学策略的推广还需要同仁们的不断努力,尽量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
收稿日期: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