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主渠道。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基于此,政治教师应进行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谐教育的思想并加以实践,让教育者在和谐的情境中传承人类的文明,让受教育者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和谐的政治课堂呢?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互学、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平等,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教学民主”。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实际上,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学生也不例外,也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现代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平视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实现双方平等对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弹奏出和谐的音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谐课堂需要我们融入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教师的人文关怀。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自尊心、自信心会得到满足,上进心会得到激发,从而使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是教学的主导而不是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新课堂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见解;应允许和鼓励学生犯错,尊重学生的见解甚至是学生的错误,把课堂变成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自由王国。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共同确定改进的方向。教师要让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温暖学生,从而使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应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只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定将成为现实。
二、改变策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外,还有情感的交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要通过爱的教育,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时代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关注社会、走进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打破封闭的时空、封闭的教材、封闭的信息传输方式,不能还像过去那样,仅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而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乐于一体,图文并茂,将听觉、视觉有机结合,给学生以新奇的体验,让枯燥的内容生动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學内容,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导入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授“民族精神”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马鹏飞的故事》,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对良好道德情感的共鸣,促进了道德内化。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果。
教师要结合教材创造机会,将课堂搬进社会。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总结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让学生获得多种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达到产生学习动力的目的,让社会舞台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充满活力的和谐大课堂。
三、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实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应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使用得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因评价而和谐,因和谐而焕发生机。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考试成绩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单一标准,学习成绩高低成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一卷定品行”。这样既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更不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师独自评价改为师生共同评价,使自由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应变分数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使整个评价体系达到完美、和谐、统一。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综合性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态度的评价;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评价等。比如,在课堂上,对积极回答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有创新的、思维独特的、学习方法新颖的学生,笔者都加以鼓励、赏识。对学生的不足、缺陷,笔者会诚恳地指出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自觉地去反思。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笔者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讨论时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事实说明,综合性评价使政治课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营造和谐课堂提供了保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就要充分抓好平等、自主、综合等要素,从而抓住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能提高“课感”,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王彦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12中学;
马其茂,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互学、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平等,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教学民主”。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实际上,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学生也不例外,也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现代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平视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实现双方平等对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弹奏出和谐的音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谐课堂需要我们融入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教师的人文关怀。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自尊心、自信心会得到满足,上进心会得到激发,从而使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是教学的主导而不是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新课堂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见解;应允许和鼓励学生犯错,尊重学生的见解甚至是学生的错误,把课堂变成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自由王国。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共同确定改进的方向。教师要让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温暖学生,从而使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应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只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定将成为现实。
二、改变策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外,还有情感的交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要通过爱的教育,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时代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关注社会、走进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打破封闭的时空、封闭的教材、封闭的信息传输方式,不能还像过去那样,仅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而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乐于一体,图文并茂,将听觉、视觉有机结合,给学生以新奇的体验,让枯燥的内容生动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學内容,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导入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授“民族精神”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马鹏飞的故事》,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对良好道德情感的共鸣,促进了道德内化。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果。
教师要结合教材创造机会,将课堂搬进社会。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总结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让学生获得多种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达到产生学习动力的目的,让社会舞台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充满活力的和谐大课堂。
三、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实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应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使用得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因评价而和谐,因和谐而焕发生机。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考试成绩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单一标准,学习成绩高低成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一卷定品行”。这样既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更不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师独自评价改为师生共同评价,使自由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应变分数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使整个评价体系达到完美、和谐、统一。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综合性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态度的评价;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评价等。比如,在课堂上,对积极回答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有创新的、思维独特的、学习方法新颖的学生,笔者都加以鼓励、赏识。对学生的不足、缺陷,笔者会诚恳地指出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自觉地去反思。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笔者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讨论时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事实说明,综合性评价使政治课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营造和谐课堂提供了保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就要充分抓好平等、自主、综合等要素,从而抓住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能提高“课感”,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王彦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12中学;
马其茂,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