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和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还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即创设促进情感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最终促使学生历史情感的养成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方法
当代高中生受生活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缺乏客观的认识与判断,容易造成对历史的误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滋生错误的思想,如果不加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对现实生活、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面对这一形势,历史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将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因素显得特别重要。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落实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从历史学科的特性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即历史学科的整体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情感变化作为认知行为的结果来研究,就可以制订出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和情感内化层次,使之变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它是根据历史知识对激发学生不同情感体验的作用来划分的。就目前新编高中历史教材而言,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点都饱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如“商鞅变法”体现出秦国新兴地主阶层勇于改革、合乎民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唐太宗善于纳谏表现出知错就改、服从真理的理智感;周恩来东渡日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敦煌飞天的情韵、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则渗透出强烈的审美感。可见,历史学科情感目标的内容应该体现在经过过滤、升华了的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上,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感四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可视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根据这种分类,教师在深入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教学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其次,确定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如果说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指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的各种层次的话,那么情感目标指的是对认知内容的体验所达到的内化等级,即是经过内心体验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连续变化过程。如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时,通过爱国主义者的生动素材,配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首先使学生愉悦地接受刺激,然后讓学生作出满意反应,接着使学生通过对爱国主义者的事迹、思想的认识,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对爱国主义内涵、价值观作出全面而系统的理解,最后形成性格化中的爱国主义人生观。学生分析判断历史人物或所遇到的各种现象是否具有爱国主义因素时,就以此为原则,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历史教学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这就好比文学作品渲染气氛,描写情景,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增强其艺术表现的张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教育目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历史“还原”给学生。讲人,个性鲜明;叙事,环环相扣;状物,细致入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伴随着教师的思路而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也会溶入其中,与历史人物神交,参与历史的发展,从而真正地认识历史,体悟人生。如讲“黄花岗起义”,可以创设一个林觉民深夜挥泪给爱妻写诀别书的特定历史情境,使一个“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活灵活现。可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多给学生说话和展示的机会,要学会聆听,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不要搞“一言堂”,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随意批评学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学会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切,哪怕是暂时的缺点,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探究,充分张扬个性,在创造的海洋中遨游,插上想象的翅膀,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所有的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离不开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离不开彼此的信任。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材在有些地方显得比较抽象,往往是经过浓缩的书面语,其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话与交流,情感就象催化剂一样,有力推动着联想和想象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当联想和想象递升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情感向更高的阶段攀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情感与联想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愿意根据自己所储备的知识信息,针对教材的空白之处,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超越时空,走近历史,与历史进行身临其境的接触,触动历史的脉搏,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情感,师生之间距离也会由此拉近,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师充满对学生爱,寓情于理的教学,它使学生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活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方法
当代高中生受生活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缺乏客观的认识与判断,容易造成对历史的误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滋生错误的思想,如果不加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对现实生活、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面对这一形势,历史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将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因素显得特别重要。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落实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从历史学科的特性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即历史学科的整体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情感变化作为认知行为的结果来研究,就可以制订出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和情感内化层次,使之变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它是根据历史知识对激发学生不同情感体验的作用来划分的。就目前新编高中历史教材而言,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点都饱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如“商鞅变法”体现出秦国新兴地主阶层勇于改革、合乎民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唐太宗善于纳谏表现出知错就改、服从真理的理智感;周恩来东渡日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敦煌飞天的情韵、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则渗透出强烈的审美感。可见,历史学科情感目标的内容应该体现在经过过滤、升华了的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上,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感四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可视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根据这种分类,教师在深入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教学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其次,确定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如果说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指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的各种层次的话,那么情感目标指的是对认知内容的体验所达到的内化等级,即是经过内心体验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连续变化过程。如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时,通过爱国主义者的生动素材,配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首先使学生愉悦地接受刺激,然后讓学生作出满意反应,接着使学生通过对爱国主义者的事迹、思想的认识,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对爱国主义内涵、价值观作出全面而系统的理解,最后形成性格化中的爱国主义人生观。学生分析判断历史人物或所遇到的各种现象是否具有爱国主义因素时,就以此为原则,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历史教学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这就好比文学作品渲染气氛,描写情景,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增强其艺术表现的张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教育目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历史“还原”给学生。讲人,个性鲜明;叙事,环环相扣;状物,细致入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伴随着教师的思路而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也会溶入其中,与历史人物神交,参与历史的发展,从而真正地认识历史,体悟人生。如讲“黄花岗起义”,可以创设一个林觉民深夜挥泪给爱妻写诀别书的特定历史情境,使一个“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活灵活现。可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多给学生说话和展示的机会,要学会聆听,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不要搞“一言堂”,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随意批评学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学会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切,哪怕是暂时的缺点,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探究,充分张扬个性,在创造的海洋中遨游,插上想象的翅膀,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所有的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离不开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离不开彼此的信任。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材在有些地方显得比较抽象,往往是经过浓缩的书面语,其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话与交流,情感就象催化剂一样,有力推动着联想和想象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当联想和想象递升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情感向更高的阶段攀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情感与联想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愿意根据自己所储备的知识信息,针对教材的空白之处,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超越时空,走近历史,与历史进行身临其境的接触,触动历史的脉搏,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情感,师生之间距离也会由此拉近,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师充满对学生爱,寓情于理的教学,它使学生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活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