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在评价指标、考评机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存在显著问题,改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效果,应该优化绩效评价指标、健全考评机制以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 中小学 预算绩效评价 改进
一、研究背景
我国财政拨款中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额较大,对于中小学来说,这些资金构成了支出的主要内容。就目前來看,中小学的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师资引进及建设、设备购进以及教学资料等方面。一方面,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需要持续地投入教育资金,而这些资金使用的审核主要依据中小学所上报的资金预算,至于实际资金的使用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于教育条件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小学所面临的资金筹集和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使得财务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现阶段中小学应该强化预算管理,尤其是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显得特别关键,进而科学、合理地开展预算绩效评价。
二、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指标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学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中小学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忽略了评价指标的现实性;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学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没有将评价指标的内涵理清,使得评价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割裂了评价指标与实际项目的联系。
(二)考评机制不健全。我国中小学目前所构建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局限性还表现在考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中小学没有贯彻全过程考评的观念,仍然按照传统的观念重点关注事后考评环节,而没有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机结合起来,考评机制的灵活性不高;另一方面,中小学在开展预算绩效考评时,缺少相关管理制度的支撑,使得考评工作进展受阻,影响了考评机制的执行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中小学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还需要借助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落实,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难以起到支撑和配合的作用。一方面,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撑,容易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失去依据,尤其是工作流程和细节方面随意性太大,影响了评价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职责范围比较模糊,一旦出现问题则难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不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
三、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改进措施
(一)优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改进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应该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优化。首先,中小学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应该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在指标的选取和核准方面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特点。同时,选择和制定评价指标还应该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分布情况,要想充分体现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应该要确定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使用范围,提高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其次,中小学在选择和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体现相关性原则。一是体现规范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制定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之上,对于其中不符合实际情况且难以操作和实施的指标应该及时剔除。如果后期需要增加新的指标则应该严格按照论证程序进行审核,否则就不应该纳入指标体系;二是体现可比性,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有鲜明的可比性,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以学校的投入和产出情况作为参考,能够显著区分预算执行效果并保障反馈信息的清晰性;三是体现分级分类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应该按照层级进行科学分类,以便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突出绩效的差异,为后续环节提供可靠依据。
(二)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首先,中小学预算管理人员应该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全过程性,在实际的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际情况,针对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提高预算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在事前控制方面,要突出前期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确保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在事中控制方面,要注重预算执行过程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汇总,为事后评价提供依据;在事后控制方面,要注重数据和信息的对比,通过研究和分析及时找到导致预算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体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进而制定解决方案处理相应问题;其次,中小学还应该明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不仅要科学反映学校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还应该安排专人针对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多角度考评,杜绝资金随意使用、资金浪费等情况的出现;最后,中小学还应该重视预算绩效评价与员工效率之间的关联,通过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效率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改进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保障。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推进,一方面需要明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程序和目标,确保评价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中小学还应该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工作和职责落实到人,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中小学还应该构建问责制度,为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四、结论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持续增加,但是中小学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所面临的办学环境也渐趋复杂化,中小学应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能。而预算管理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提高中小学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效能。中小学应该重点关注当前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全面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绮珊.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71-72.
[2] 康燕丽.浅析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09):34-35.
[3] 魏安鹏.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312.
作者简介:吴双(1968.1-),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经济师。大庆市龙北第一小学会计。毕业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税专业专科,大专文化,研究方向为学校财务及资产管理。
【关键词】 中小学 预算绩效评价 改进
一、研究背景
我国财政拨款中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额较大,对于中小学来说,这些资金构成了支出的主要内容。就目前來看,中小学的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师资引进及建设、设备购进以及教学资料等方面。一方面,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需要持续地投入教育资金,而这些资金使用的审核主要依据中小学所上报的资金预算,至于实际资金的使用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于教育条件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小学所面临的资金筹集和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使得财务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现阶段中小学应该强化预算管理,尤其是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显得特别关键,进而科学、合理地开展预算绩效评价。
二、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指标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学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中小学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忽略了评价指标的现实性;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学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没有将评价指标的内涵理清,使得评价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割裂了评价指标与实际项目的联系。
(二)考评机制不健全。我国中小学目前所构建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局限性还表现在考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中小学没有贯彻全过程考评的观念,仍然按照传统的观念重点关注事后考评环节,而没有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机结合起来,考评机制的灵活性不高;另一方面,中小学在开展预算绩效考评时,缺少相关管理制度的支撑,使得考评工作进展受阻,影响了考评机制的执行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中小学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还需要借助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落实,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难以起到支撑和配合的作用。一方面,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撑,容易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失去依据,尤其是工作流程和细节方面随意性太大,影响了评价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职责范围比较模糊,一旦出现问题则难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不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
三、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改进措施
(一)优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改进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应该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优化。首先,中小学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应该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在指标的选取和核准方面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特点。同时,选择和制定评价指标还应该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分布情况,要想充分体现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应该要确定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使用范围,提高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其次,中小学在选择和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体现相关性原则。一是体现规范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制定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之上,对于其中不符合实际情况且难以操作和实施的指标应该及时剔除。如果后期需要增加新的指标则应该严格按照论证程序进行审核,否则就不应该纳入指标体系;二是体现可比性,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有鲜明的可比性,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以学校的投入和产出情况作为参考,能够显著区分预算执行效果并保障反馈信息的清晰性;三是体现分级分类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应该按照层级进行科学分类,以便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突出绩效的差异,为后续环节提供可靠依据。
(二)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首先,中小学预算管理人员应该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全过程性,在实际的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际情况,针对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提高预算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在事前控制方面,要突出前期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确保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在事中控制方面,要注重预算执行过程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汇总,为事后评价提供依据;在事后控制方面,要注重数据和信息的对比,通过研究和分析及时找到导致预算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体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进而制定解决方案处理相应问题;其次,中小学还应该明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不仅要科学反映学校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还应该安排专人针对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多角度考评,杜绝资金随意使用、资金浪费等情况的出现;最后,中小学还应该重视预算绩效评价与员工效率之间的关联,通过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效率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改进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保障。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推进,一方面需要明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程序和目标,确保评价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中小学还应该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工作和职责落实到人,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中小学还应该构建问责制度,为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四、结论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持续增加,但是中小学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所面临的办学环境也渐趋复杂化,中小学应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能。而预算管理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提高中小学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效能。中小学应该重点关注当前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全面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绮珊.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71-72.
[2] 康燕丽.浅析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09):34-35.
[3] 魏安鹏.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09):312.
作者简介:吴双(1968.1-),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经济师。大庆市龙北第一小学会计。毕业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税专业专科,大专文化,研究方向为学校财务及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