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兴趣,促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自终地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行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如果是2块月饼呢?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教师要有的放矢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的体征和周长的概念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以各自的知识和技能、各抒起见,得到不同的解法:(1)6﹢6﹢4﹢4﹦20厘米(2)6×2﹢4×2﹦20厘米(3)(6﹢4)×2﹦20厘米。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而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要求,有意识的创设操作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告诉学生:圆的面积公式蕴含简洁的美,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发现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把圆拼、剪、摆及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拼出多种美丽的图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1.学会倾听。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因此,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让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记听课笔记的习惯,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其次,教育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不要一起说,如果每个人都在说,那么谁在倾听呢?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如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等等。
2.学会观察。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或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或自学材料。提供的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学习的快乐。
3.学会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只注重小组的合作交流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小组学习时,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差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问到差生时,他们虽然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从而把主动学习落到实处。
4.学会表达。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师要为善于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努力把主动学习的成果显现出来,享受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荣誉感,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行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如果是2块月饼呢?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教师要有的放矢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的体征和周长的概念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以各自的知识和技能、各抒起见,得到不同的解法:(1)6﹢6﹢4﹢4﹦20厘米(2)6×2﹢4×2﹦20厘米(3)(6﹢4)×2﹦20厘米。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而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要求,有意识的创设操作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告诉学生:圆的面积公式蕴含简洁的美,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发现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把圆拼、剪、摆及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拼出多种美丽的图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1.学会倾听。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因此,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让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记听课笔记的习惯,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其次,教育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不要一起说,如果每个人都在说,那么谁在倾听呢?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如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等等。
2.学会观察。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或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或自学材料。提供的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学习的快乐。
3.学会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只注重小组的合作交流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小组学习时,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差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问到差生时,他们虽然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从而把主动学习落到实处。
4.学会表达。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师要为善于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努力把主动学习的成果显现出来,享受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荣誉感,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