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令学生感到新奇的,特别是一些科学现象,如:静电知识,植物是如何生根发芽生长的,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等等,更是让学生感到特别。如果能够更好地导入课文,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则对学习效果也会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的。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导入新课中,加入了一些尝试,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多注重观察并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这就比较困难了。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对这课的学习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运用科学课中静电知识来作为此课的导入,原因如下:静电知识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由于衣物的质地不同,很容易产生静电,并且许多学生有被静电“电”过的经历,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不至于因为导入时间过长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
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我正思考着如何更好的引用静电现象知识,突然发现在教室地面讲桌边有几片碎纸片,很小。我灵机一动,问学生:哪位学生可以把地上的碎纸片送到垃圾桶里,要求用简单而又独特的方法。学生们先是一楞,继而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用手捡,有的说用笤帚扫等,方法很多。我们进行比较:“用手捡”简单而不独特,“用笤帚扫”是不简单也不独特……学生们讨论不止,议论不休,有的学生开始进行尝试。因为学生已经学过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所以有的学生已经在用塑料尺子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用来沾碎纸片。很快办法就出来了,是运用塑料尺子的静电来沾碎纸片,通过此环节,学生明白对学过的科学知识要能够比较好的运用,要活学活用,还知道认识问题要多角度的思考。
教学中,我想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呢,难道只是让学生知道多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吗?经过考虑,我决定还是从切苹果入手。我灵机一动,问其他同学苹果还有不同的切法吗?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学生的小手渐渐举起,纷纷用粉笔在苹果上穿过中心点画了许多线。我又问学生,还有多少切法?生答:无数种。那么,这样相近的两刀之间所形成的图案是否一样呢?生说:不同!两刀之间距离再近所形成的图案也会有所差别,况且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图案。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欣喜的。
后来,还有学生说即使竖切苹果时,在不同的位置,里面的图案也可能会不相同等方法。
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他们喜形于色的表情,我深深地被感染了。学生们感受不同,发现不同,寻找不同,结果不同,创造不同。难道创造力很难吗?学生对一个问题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说出不同的想法,并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下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不就是创造力的显现吗?在《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里谈到: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而我说,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处切苹果的位置。
经过此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在语文课的导入中恰当引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引入,究竟什么样的课文才可以呢,我觉得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独特启发的课文,如《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内容的不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不同,学生的收获也会不同。
2、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课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加的突出。
3、社会意义较大的课文,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行为的课文。如《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课文说明了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适当增加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时所需的条件,感受到生长的不易,更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要想迅速改变已被破坏的环境是多么的困难。
【作者单位: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西朱小学江苏 221131 】
我在教学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多注重观察并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这就比较困难了。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对这课的学习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运用科学课中静电知识来作为此课的导入,原因如下:静电知识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由于衣物的质地不同,很容易产生静电,并且许多学生有被静电“电”过的经历,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不至于因为导入时间过长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
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我正思考着如何更好的引用静电现象知识,突然发现在教室地面讲桌边有几片碎纸片,很小。我灵机一动,问学生:哪位学生可以把地上的碎纸片送到垃圾桶里,要求用简单而又独特的方法。学生们先是一楞,继而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用手捡,有的说用笤帚扫等,方法很多。我们进行比较:“用手捡”简单而不独特,“用笤帚扫”是不简单也不独特……学生们讨论不止,议论不休,有的学生开始进行尝试。因为学生已经学过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所以有的学生已经在用塑料尺子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用来沾碎纸片。很快办法就出来了,是运用塑料尺子的静电来沾碎纸片,通过此环节,学生明白对学过的科学知识要能够比较好的运用,要活学活用,还知道认识问题要多角度的思考。
教学中,我想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呢,难道只是让学生知道多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吗?经过考虑,我决定还是从切苹果入手。我灵机一动,问其他同学苹果还有不同的切法吗?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学生的小手渐渐举起,纷纷用粉笔在苹果上穿过中心点画了许多线。我又问学生,还有多少切法?生答:无数种。那么,这样相近的两刀之间所形成的图案是否一样呢?生说:不同!两刀之间距离再近所形成的图案也会有所差别,况且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图案。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欣喜的。
后来,还有学生说即使竖切苹果时,在不同的位置,里面的图案也可能会不相同等方法。
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他们喜形于色的表情,我深深地被感染了。学生们感受不同,发现不同,寻找不同,结果不同,创造不同。难道创造力很难吗?学生对一个问题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说出不同的想法,并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下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不就是创造力的显现吗?在《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里谈到: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而我说,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处切苹果的位置。
经过此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在语文课的导入中恰当引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引入,究竟什么样的课文才可以呢,我觉得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独特启发的课文,如《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内容的不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不同,学生的收获也会不同。
2、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课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加的突出。
3、社会意义较大的课文,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行为的课文。如《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课文说明了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适当增加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时所需的条件,感受到生长的不易,更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要想迅速改变已被破坏的环境是多么的困难。
【作者单位: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西朱小学江苏 221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