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喜欢花大部分时间在玩电脑上,他们阅读的时间则越来越少,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学生本身所积累的写作素材就少,造成他们很怕写作,感到无从下笔。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我在文本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讲解课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和阅读课文,学习相关的知识。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大都是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篇,这些名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作文中不可多得的范文。如写人的佳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并且通过写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这篇文章围绕“我的老师”这个题目选择材料,在叙述的过程中详略安排得当,善于细节描写。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如何写关于人物的作文。另外,细节描写非常精彩的文章,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课文。我在讲读这些课文,分析文章的主人公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动作描写片段,告诉学生写人时动作描写非常重要,动作描写成功的话,人物则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怎么样描写好人物的动作呢?描写成功的关键,第一是用好动词,第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范进中举》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之所以精彩,主要是使用了一系列恰当的动词和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在平常写作中一向比较注重动词的运用,可是常常忽略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说明这两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片段训练,如写《当拿到自己不及格试卷的时候》、《被老师表扬的时候》、《大扫除的时候》等作文片段,指导他们在写文章时必须要有细致的动作描写。通过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然后把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领会了课文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细节描写的本领,尝到学习的甜头,增加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除此之外,我还根据一些讲读课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口技》,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再如,侧面描写较为成功的是《小石潭记》,这篇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事物的特征,达到以物衬物的效果。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在学这些课文时,我结合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描写文化艺术周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要求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收到很不错的效果。
至于写事的佳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于漪的《往事依依》,就是一篇典型的写事的记叙文。通过读文章,了解到作者抓住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来写,可是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我们从一件件往事中进一步探究。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如何筛选写作素材,如何叙述清楚与主题相关的事情。有个名人说过:文章有事,才有情。“事”与“情”之间,密不可分。通过恰当的叙事,才能让读者体会其中的“情”,而有“情”才能更容易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如何达到叙事传情呢?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第六段,分析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这两位老师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考虑是否和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及老师表达的情感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告诉学生写文章时,要准确叙事传情,就要抓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进行细致描写。这是通过学习于漪的文章得到的写作启迪,再布置学生描写校运动会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拿学生的佳作跟《往事依依》作对比,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叙事的技巧。
解读课文,我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提供的许多写作素材,并善于运用这些素材到写作中去。因此,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积累范文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写作的“米”。例如,我把《枣核》、《始终眷恋祖国》、《展现华夏文化魅力》等课文中提到的爱国主义方面的人物和相关事件等介绍给学生,这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题材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有人说,语文课本就像一座宝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挖宝。通过语文文本的教学,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
首先,在讲解课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和阅读课文,学习相关的知识。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大都是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篇,这些名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作文中不可多得的范文。如写人的佳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并且通过写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这篇文章围绕“我的老师”这个题目选择材料,在叙述的过程中详略安排得当,善于细节描写。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如何写关于人物的作文。另外,细节描写非常精彩的文章,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课文。我在讲读这些课文,分析文章的主人公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动作描写片段,告诉学生写人时动作描写非常重要,动作描写成功的话,人物则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怎么样描写好人物的动作呢?描写成功的关键,第一是用好动词,第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范进中举》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之所以精彩,主要是使用了一系列恰当的动词和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在平常写作中一向比较注重动词的运用,可是常常忽略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说明这两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片段训练,如写《当拿到自己不及格试卷的时候》、《被老师表扬的时候》、《大扫除的时候》等作文片段,指导他们在写文章时必须要有细致的动作描写。通过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然后把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领会了课文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细节描写的本领,尝到学习的甜头,增加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除此之外,我还根据一些讲读课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口技》,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再如,侧面描写较为成功的是《小石潭记》,这篇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事物的特征,达到以物衬物的效果。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在学这些课文时,我结合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描写文化艺术周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要求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收到很不错的效果。
至于写事的佳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于漪的《往事依依》,就是一篇典型的写事的记叙文。通过读文章,了解到作者抓住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来写,可是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我们从一件件往事中进一步探究。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如何筛选写作素材,如何叙述清楚与主题相关的事情。有个名人说过:文章有事,才有情。“事”与“情”之间,密不可分。通过恰当的叙事,才能让读者体会其中的“情”,而有“情”才能更容易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如何达到叙事传情呢?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第六段,分析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这两位老师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考虑是否和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及老师表达的情感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告诉学生写文章时,要准确叙事传情,就要抓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进行细致描写。这是通过学习于漪的文章得到的写作启迪,再布置学生描写校运动会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拿学生的佳作跟《往事依依》作对比,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叙事的技巧。
解读课文,我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提供的许多写作素材,并善于运用这些素材到写作中去。因此,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积累范文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写作的“米”。例如,我把《枣核》、《始终眷恋祖国》、《展现华夏文化魅力》等课文中提到的爱国主义方面的人物和相关事件等介绍给学生,这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题材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有人说,语文课本就像一座宝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挖宝。通过语文文本的教学,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