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在少数民族地区从教十余年,阅读教学一直是民族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阅读是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其特殊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开发比较滞后,在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比城镇学生要相对差一些。而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为汉语而不是其母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把汉文口译成学生熟悉的本地汉语方言才能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困难。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上加强阅读训练。
  一、精心选择每篇课文的重点词语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人们在理解句子时总是首先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选择与确定,老师必须做全盘的考虑,精心选择合理安排,而不可随意。所选的词语既应该涵盖课文中学生识记较难的词语,又要涵盖关系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紧扣重点词语导入阅读教学,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或是其它具有生发意义的地方,师生共同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欲望。教师更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所精选的重点词语,并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方位多角度认真指导课内阅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提高朗读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进而教师再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在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联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联想他们熟悉的山山水水,如此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内阅读为依托来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一方面,课内阅读的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而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肯定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而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泛读,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憾。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让学生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时,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提一些能总体把握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及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猜谜语、手抄报、朗诵比赛、古诗背诵大赛、谈天说地、读书汇报会等各种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处处给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学生经过阅读的过程,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象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四、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杜绝走马观花似的阅读,为此,语文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并分层布置阅读目标,促使学生阅读更为有效。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了解外界的欲望也愈加强烈,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扩大阅读量,并结合口语教学和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买书不方便而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等情况,教师可在班级内或在校内开展“好书共享”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
  上好阅读教学课既要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又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认知途径,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激发欲望  学习兴趣为推动学生探求知识、提高技能产生动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可以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
期刊
布卢姆曾经断言:“学习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积极的情感不但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认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中,情感不仅是认知的手段,更是一种目标,怎样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学习化学?一直是我在教学中的努力的方向。  一、重视启蒙绪言课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经验告诉我,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开始。因此,把第一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人们探索了很多种教学方法。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单元整体教学应运而生。在如此多的教学方法中都包含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关键的学习方法,本文就课堂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和研究。  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小组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课文的体裁来选择合适的手段,还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媒介来创设情境,那样在课堂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
期刊
近年来,为了改变学校的教学现状,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很多学校进行了课改。我校也不例外,在全校开展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我校高效课堂中,主要是利用“导学案”,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高效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反馈总结、课后检测”等环节,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习新的知识做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高效课堂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策略。  一、何谓“高效课堂”  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在数学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较为普遍的是,由教师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师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只能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按教师指的方向往前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
期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小学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学习汉语课程,不断提高汉语成绩。为此,在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落实“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尽快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参与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期刊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已的个性,才使得今天這个世界如此多彩。”学生作为一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各不相同,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的心灵,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让个性在语文田园滋长。  一、平等对话,流淌
期刊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课程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各环节中恰当地点击多媒体,把学生的兴趣及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使一些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从而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