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之家”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及培养是新时代中国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国内很多高校重视各级“党员之家”的建设以承担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而“党员之家”能否完成学校党委赋予的使命,取决于“党员之家”学生干部是否称职。“党员之家”学生干部有别于其他学生干部,他们更具有先进性、服务性及全局意识。如何有效培养“党员之家”学生干部,并形成长效培养机制,现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  党员之家;学生干部;特色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90-02
   一、前言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群体中起先锋领导作用,他们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还是日常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之家”作为高校开展学生党务日常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是党组织教育党员、凝聚党员、管理党员和服务党员的有效载体,也是联系群众、影响群众的有效渠道。“党员之家”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力、执行力决定了这个重要阵地是否能有效运行以及能否指导好支部开展日常工作。
   二、问题与现象
   2012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下简称“城市学院”)党委专门针对“党员之家”建设发文指导,目前城市学院已顺利建成19个“党员之家”,“党员之家”硬件设备保障到位,学生干部配备整齐。针对现任“党员之家”学生干部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完全服务于党组织,课题组随机走访了城市学院的四个二级学院(其中包括两个理工科学院:计算学院和工程学院;两个文科学院:传媒学院和外语学院),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功利心态主导,缺乏服务意识
   多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是锻炼自我,服务学生,体现自身价值,为集体作出一份贡献。然而,有些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并不是如此,却是“功利心态主导,缺乏服务意识”。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在工作中强调索取与报酬,这样就容易造成患得患失,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甚至对集体利益不闻不问。“党员之家”与学校党建工作息息相关,优秀党建学生干部的个人意识就极为重要。
   (二)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全局意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学生干部在这把火烧完后,对工作消极懈怠。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党员之家”学生干部知道学校党委曾发文指导“党员之家”建设的只占20%,能完整报出国家领导人及学校党政领导的只占10%,对学校两大办学特色非常了解的只占5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作为“党员之家”的学生干部“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全局意识”,他们对政治和学校的敏感度不够,不能完全以大局出发从事工作。
   (三)个人素质有限,缺乏学习意识
   “素质”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在新老干部交接之际,学生干部在能力、素质上的差距,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工作质量和水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不仅要在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社会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成为表率,而且在向党组织学习、靠拢的意识上更不能落人一步。可不少学生干部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不仅个人素质不高,还缺乏学习意识。
   (四)主动工作性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不少学生干部在工作时处于“被动”状态,不是消极地应付工作任务,就是因循守旧。有些干部还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在党建工作发展迅速的今天,只求完成任务,方便交差,甚至是做上一届工作的简单重复,这样就让一些学生干部产生了惰性。党建活动不能单一地集中在入党推优或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一段时间中,而是不断延续发展的长期工作。以我院“党员之家”为例,在工作创新中,我们还加入了校友联络、优秀党员学长的联系交流等模块,因此,党建学生干部需要更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认同感,导致工作难开展的负局面,同时让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干部受到挫伤,从而影响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探索方案
   就现状而言,“党员之家”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并不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健全“党员之家”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党员之家”这个学生组织中成长成才。在与平行分院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文理科不同分院,因为服务的学生对象在很多方面有差异,所以在党建学生干部的培养及“党员之家”工作的建设方面,有所不同。本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研究:定位意识、思想意识、行为意识、能力意识、素质意识、服务意识,提出如下方案:
   (一)加强干部思政教育,形成用心服务的工作态度
   “中国梦”提出以来,全国各地都在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党建工作者更是先锋带头人物,可见,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使“党员之家”学生干部成为同学中的模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凭着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用“心”服务,为分院党建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建立干部考核制度,形成以奖代惩的工作氛围
   要长久保持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而学生干部最主要的工作还是服务于学生,所以要定时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民意调查。这样既可以及时地反映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也可以给学生干部起到监督作用。此外,可以制定一系列考核机制,规范学生干部的工作细节,多鼓励,以奖代惩,培养积极性,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得更好。    (三)完善干部交流方案,形成各方联动的工作方式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观念日新月异,定期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经验交流既能增进学生干部间的感情,又能提高其应对能力。多组织与外分院甚至外学院相关党建学生组织的分享、交流经验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同的分院、专业、系别都有不同的情况,分院与公寓、学校与学校之间,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在完善交流机制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各方联动,做到最好。
   (四)筹建干部培训课程,形成求是创新的工作作风
   学生干部无论是在培养初期,还是在上任工作以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时俱进的干部培训(以下简称“干训”),也称素质拓展。干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考验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无论是部门,还是整个学生组织,都是一个团队集体,团队意识最不可或缺。秉承学院“求是创新”的校训,我们还需要在各类干训课程上推陈出新,在相互交流基础上各取所需,努力提升自我干部意识与素养,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四、经验总结
   通过课题立项,课题组去发现问题,提出培养机制,在四个分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党员之家”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优质服务引导学生干部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学生为己任,作为城市学院的老师,当然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学生干部之所以参选,有极大可能性将从事行政工作,他们目的在于在既定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学生干部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优质服务理念从进入“党员之家”就要灌输。要让学生干部明白责任心是万事之首,端正做事态度,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二)以干部素养培养学生干部
   在如今社会,每个单位都非常重视干部培养,培训也好,挂职锻炼也好,都希望给予后备干部最好的培养。被调查的四个“党员之家”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如工程的TAC培训班、计算的TPQ培训班,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锻炼结合,使学生干部在理论知识、做事能力、做人素质上有了很大提升。文科院的“党员之家”干部培养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注重交流平台。学校对“党员之家”学生干部要求严格外,给予更多的干部素质培养,使学生更加乐意在“党员之家”学做事学做人。
   (三)以党员标准考察学生干部
   “党员之家”的学生干部是学校党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服务对象是师生党员。有些学生干部尽管不是党员,但是也以党员标准来要求。首先,在思想上要紧跟中央的政策,结合学校党委具体部署,完成“党员之家”的具体工作;其次,在行动上,要有强而有力的执行能力,迎难而上;最后,在品德上,要德才兼备,有做人的高尚品德,不庸俗卑劣。总之,“党员之家”学生干部要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努力成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五、总结
   站在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培养优质的学生干部,尤其是要培养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党员之家”学生干部,不忘信仰,砥砺前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费兰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之家”的实践与创新[J].内江科技,2011(9):58,61.
   [2]孙科,申屠旭萍,吴跃,等.高校“党员之家”在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9(21):165.
   [3]楼仁功,陈君芳.大学生“党员之家”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4-75.
   [4]李波.高校党员之家合理定位与持续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66-67.
   [5]王卓凯,陈嘉婕,张爱芹,等.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2(7):45-47.
   [6]张桂荣.意识形态视角下浅析“90后”学生干部培养[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94.
   [7]吳苏鸥.关于独立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7):26-27.
   [8]张成凯.高校学生干部自身问题与学生干部培养困境初探[J].科技资讯,2012(11):240.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高校中的女教师一直较多,民办高校近几年发展较快,且其中青年女教师的比重较大。“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意味着青年女教师要考虑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家庭上,可能面临更大的角色冲突。对如下内容进行研究:二孩政策对民办高校女教师的影响;二孩政策下民办高校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如何提高其幸福感;二孩政策下提升高校女教师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二孩政策;民办高校女教师;幸
期刊
[摘 要]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对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与学生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分析,为今后教学改革作参考和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分类分层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18-02  
期刊
[摘 要] 针对地方院校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应用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现状,结合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确立“三位一体强基、理工结合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育人的全过程中体现“理论、技能、应用”相容、“知识、能力、素质”并重。通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关 键 词] 理工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物理学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深刻变化,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包括“雨课堂”在内的智慧工具为大学英语教育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带来广泛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 键 词] “雨课堂”;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程之一,随着高校从“精英化”向“大众化”逐渐转化,逐年增多的学生人数和多样的学生层次对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一些学生在学习方面暴露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性、自律性,没有坚定的学习毅力和健康的体魄支持等问题,学校从习惯养成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习惯养成对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以特色制度、丰富活动、信息化监督手段为实践,探索以习惯
期刊
[摘 要] 微信作为当下最普及的网络社交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已经构建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支持环境。根据其特性,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和传统课堂讲授相呼应,组成混合式学习情境,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旨在为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微信;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社会需求的变化把之前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与教学的普通本科院校推到了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而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工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又是重中之重。以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理论基础和基本情况两个方面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 键 词] 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分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搭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 键 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研究;实践  [
期刊
[摘 要] 音乐鉴赏教学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音乐课堂教学并不理想,只有强化音乐鉴赏教学课程改革,才能全面提升音乐鉴赏的教学质量。首先,分析通识课程教育理念概述、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音乐鉴赏课教学实施现状,同时阐述本科院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改革依据,最后,总结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音乐鉴赏课教学探讨——以武汉商学院为例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赋予了资助育人新的使命,由典型资助案例入手,对心理资本理论和资助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在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将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 键 词] 自我效能感;乐观;心理韧性;感恩;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