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大凡艺术,无不体现出一种“空灵”的“空间感型”,给解读者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妙不可言的艺术感受。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门艺术,亦如此。这种“空白”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品味、体验、感悟,从而激起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的火焰,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我尝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留有思考
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开合有度,富于节奏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在教师有声的讲解中,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空白,一方面为避免平铺直叙,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另一方面,也可让那些思想开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但有些老师没有很好地留下这个空白。一次在教研课上,一个老师执教《鸬鹚》。第一段给我们描绘了黄昏小湖上优美、恬静的景色,老师对着画面,配乐朗读这一段。悠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听课的老师如临其境,但朗读结束后,老师没有留给学生片刻的回味空间,立即提问,把朗读营造的美好氛围给破坏了。如果能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再提问,那效果一定会更好。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并运用好空白艺术,将“意境”久久留住,同时,也让学生高度紧张的神经放松,从高度兴奋中得到短暂的休息。这既符合用脑科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墙里秋千墙外道”——想象飞翔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向学生指出留下的“空白”,如解读之外的解读,想法之外的想法,可引起学生进一步探寻的兴趣,培养其独创精神和开拓意识。
1、留白处说一说。课文中有些地方描写概括性强,这是作者写作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处插入说话训练。例如,结合《学画》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王冕是如何不灰心,天天作画的。
2、留白处写一写。课文中有些地方为了体现详略得当的特点,不做一一介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处插入写话训练。如《黄山奇石》可仿照前几节的写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岩石写一写。
3、留白处想一想。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有一定情节的记叙文,如把课文已告一段落的故事,按照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接着叙述下去。这种对原有情节的发展应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学完《狼和小羊》。可引导学生紧接课文结尾,想象小羊的命运。
想象的天地无限宽广,课文留白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教会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周围的事物,事事经心动情,注意从书本上和生活中不断汲取养料。这样,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文教学与说话教学、写作训练相得益彰。
三、未可全抛一片“欣”——百花齐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充分辨证的肯定,并留下一处“空白”,以使学生能冷静下来再思考,察觉不足。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多表扬”也有许多疑问存在。急于评价会阻碍其他不同思维活动的展开,应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不同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从内一心感到某种方法或某个学生“真棒”。例如。我在教学《老师,您好!》这一课时,诗歌中“笔尖飞舞。那是春蚕在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一句话引起了学生的争议。第一个学生说,这里“理想的丝线”指的是老师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果。我一听,这个答案不正是参考教案上的答案吗?于是我这样表扬这位学生:你说得很好,老师相信其他同学还会想出更出色的答案的。其他同学又纷纷举起了手:“理想的丝线”指老师把我们都培养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才;是我们一次次圆满的主题大单元活动,是我们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啊,理想的花朵在争奇斗艳地绽放,参考的“教条”显得多么黯然失色。在这一过程中,在学生发言时,我不做倾向性评价,而是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留有思考的余地。
小学语文教学与“空白”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既要追求它的完整性与流畅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有了这样的“空白”会使一堂课显得动静相间,虚实相生,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留有思考
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开合有度,富于节奏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在教师有声的讲解中,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空白,一方面为避免平铺直叙,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另一方面,也可让那些思想开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但有些老师没有很好地留下这个空白。一次在教研课上,一个老师执教《鸬鹚》。第一段给我们描绘了黄昏小湖上优美、恬静的景色,老师对着画面,配乐朗读这一段。悠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听课的老师如临其境,但朗读结束后,老师没有留给学生片刻的回味空间,立即提问,把朗读营造的美好氛围给破坏了。如果能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再提问,那效果一定会更好。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并运用好空白艺术,将“意境”久久留住,同时,也让学生高度紧张的神经放松,从高度兴奋中得到短暂的休息。这既符合用脑科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墙里秋千墙外道”——想象飞翔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向学生指出留下的“空白”,如解读之外的解读,想法之外的想法,可引起学生进一步探寻的兴趣,培养其独创精神和开拓意识。
1、留白处说一说。课文中有些地方描写概括性强,这是作者写作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处插入说话训练。例如,结合《学画》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王冕是如何不灰心,天天作画的。
2、留白处写一写。课文中有些地方为了体现详略得当的特点,不做一一介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处插入写话训练。如《黄山奇石》可仿照前几节的写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岩石写一写。
3、留白处想一想。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有一定情节的记叙文,如把课文已告一段落的故事,按照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接着叙述下去。这种对原有情节的发展应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学完《狼和小羊》。可引导学生紧接课文结尾,想象小羊的命运。
想象的天地无限宽广,课文留白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教会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周围的事物,事事经心动情,注意从书本上和生活中不断汲取养料。这样,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文教学与说话教学、写作训练相得益彰。
三、未可全抛一片“欣”——百花齐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充分辨证的肯定,并留下一处“空白”,以使学生能冷静下来再思考,察觉不足。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多表扬”也有许多疑问存在。急于评价会阻碍其他不同思维活动的展开,应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不同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从内一心感到某种方法或某个学生“真棒”。例如。我在教学《老师,您好!》这一课时,诗歌中“笔尖飞舞。那是春蚕在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一句话引起了学生的争议。第一个学生说,这里“理想的丝线”指的是老师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果。我一听,这个答案不正是参考教案上的答案吗?于是我这样表扬这位学生:你说得很好,老师相信其他同学还会想出更出色的答案的。其他同学又纷纷举起了手:“理想的丝线”指老师把我们都培养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才;是我们一次次圆满的主题大单元活动,是我们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啊,理想的花朵在争奇斗艳地绽放,参考的“教条”显得多么黯然失色。在这一过程中,在学生发言时,我不做倾向性评价,而是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留有思考的余地。
小学语文教学与“空白”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既要追求它的完整性与流畅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有了这样的“空白”会使一堂课显得动静相间,虚实相生,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