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大后方/结合部/最前线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十年前,对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一个陌生的时代。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书本、电影和电视。人们往往关注于那些血肉搏杀的沙场,那些抗日英雄的功勋……似乎战争只是在前线和敌后,对于昆明这个偏远的后方城市来说,这里发生过什么?这里留下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北方及沿海城市逐步被日军占领,昆明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但同时云南又位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和中国抗日战场的结合部。在1941年底,日本进攻滇西,占领怒江以西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云南又成为抗日的前线,这样的特点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沦陷区的机关、工厂、学校、民众大量撤到昆明。抗战中后期,又成为中国和盟军的战略基地。昆明是否能保得住、坚持住,是否能继续为陪都重庆、数百万抗日军队输送国际援华战略物资,是否能成为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基地,直接关系着中国抗日战争的成败和二战的命运。因此,云南以及昆明在全国抗战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抗战八年,昆明市民热血沸腾举城出动,为军队出征壮行助威,为阵亡将士恸哭祭奠,为前线献血筹款筹衣粮,为抗日救国争取民主游行呐喊,已经不可历数。自1937年7月7日起,昆明乃至全省人民就把自己的命运和正在前线与敌寇生死搏斗的军民紧紧融和在一起。
  昆明在当时的战略地位,各方都心知肚明。于是,中国战区统帅部同日军大本营围绕昆明展开了殊死搏斗。封锁昆明和攻占昆明是日军大本营的战略目标。此时中国其他通道都被日军封锁,唯有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成为能够接受盟军援助的大通道。日军大本营成立了“封锁委员会”,其封锁的主要手段便是实施大轰炸。轰炸的重点是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的起点和国际援华战略物资集散地的昆明,1938年9月28日至1943年9月20日,昆明共遭受敌机轰炸29次,伤亡11479人,其中死亡1024人,受伤10445人,房屋受损8734间。然而,正是这些每天“跑警报”徘徊生死线的人们,时刻缩衣节食的人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极大的吃苦耐劳精神,完成了民族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当时住在昆明的沈从文先生有感而发:“为战争背后还有个庄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
  当抗战在全国进行时,昆明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如战场的大后方,它保持着大后方的彼岸和基地;当众多的国土沦丧时,昆明承担起了历史的责任,利用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畅通,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我们能感受到从昆明出发的火车、运输车队所肩负的重任。在抗战的岁月,那些车队所穿越的崇山峻岭给艰苦卓绝的抗战带来的不仅是抗战物资和军火,更为重要的是为抗战奠定了最为坚固的抗战大后方的基地。
  随同滇西战争的爆发,在滇缅公路被中断的历史危机中,另一条著名的航道产生了,它就是令历史永不忘却的驼峰航线。因为它,中国抗战出现了一条空中的奇迹,透过从印度到喜马拉雅山白雪茫茫间的飞行从而抵达了昆明的航道,我们看见了飞虎队员和陈纳德将军。在1942-1945年的三年时间里,美国空运队为中国抗战空运了无以计数的物资,让昆明城拥有了驼峰航线的传说。
  昆明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负荷涌入昆明的全国各地同胞,并为抗战前线提供大量抗战物资,昆明乃至全省的农民努力开荒、生产、节衣缩食,可以用“以一隅而荷天下之重任”来形容,其背后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仅全省出动的民工数量,就属全国第一。此外,云南人民对抗战的物资支援也是巨大的。据估计,抗战8年,云南人捐献的御寒棉衣就有200万件以上,衣帽鞋袜更是不计其数。1941年初,抗敌后援会在全国发起捐款购买飞机抗日的倡议后,云南人民踊跃捐献,共捐出30架飞机,名列全国第一。至于像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捐献3万瓶“百宝丹”等事迹都颇为常见。
  在抗战历史中,昆明与全国命运与共,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获得历史的回馈。战争带给全国一场灾难,但同时也给昆明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抗战爆发后,内地一些企业迁来昆明,为昆明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昆明的四大工业基地,马街、茨坝、海口、安宁。中国工业的很多“第一”都诞生在昆明:中国第一根电缆、第一台汽车、第一台军用望远镜、第一炉电力炼制的钢水……
  另外,大批精英人士来到昆明,对昆明的金融、城市建设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的南屏街“银行如林”,堪称昆明的“小华尔街”。兴文银行就是今天的百货大楼、重庆银行就是今天的邮电大楼:我们大家熟悉的曾经在昆明城显赫耸立的南屏电影院和人民胜利堂就是在抗战的背景下出现的。
  随着十余所国内著名高校内迁昆明,一批知名学者、高素质人才涌入昆明,推动云南的教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那些日子里,昆明城出现了众多著名学者、作家、诗人、教授,他们中有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穆、吴宓、刘文典、傅斯年、潘光旦……炮火弥漫中在昆明诞生了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延续了八年时间,在这八年时间里,联大“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楷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形成了那一时期特殊的“学术重地”和“文化重镇”。
  “没有任何一座中国城市像昆明这样如此完整地暴露在西方观念之下”,生存于战火中的昆明民众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绝不向苦难低头的坚毅,令世界动容,成为了世界判断东方大国抗战意志和命运的重要渠道。
其他文献
滇风如歌,艺苑聚雅  引领云南文化艺术品高地的《云南画报·滇风艺苑》与大家见面了。  继往开来,回眸云南,云南加·陕桥头堡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与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云南画报》一直秉承坚持党的双百方针,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文化建设。  当代美术灿若星辰,从王晋元先生的大花鸟到袁晓岑的滇孔雀,以及由与张晓刚、毛旭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期刊
大麦地 最后的土掌房  土掌房,是彝族先民用智慧和爱心浇灌的人居乐园,追溯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上千年的汉朝时代,为适应滇南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族先民从自然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宗教信仰和文化角度衍演创造了南滇一绝——土掌房。传统风格的彝族土掌房,大多由“恒摩”(彝语,意为大儿子、大儿媳的住房)、“恒嘎”(堂屋)、“念占”(厢房)、“大门”紧连的三排房子构成,结构有些类似汉族的四合院。走进土掌房,“
期刊
10月13日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傈族自治县热闹非凡,傈僳、白、藏、纳西、彝等各民族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怀着喜悦的心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友人欢聚一堂,共同欢庆全国唯一的傈傈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  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的维西傈傈族自治县,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如意宝地。这里居住着傈僳、藏、汉、纳西、白、彝、回、普米、苗等20个民族,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在维西这片热土上相生相融,异彩纷
期刊
流经玉溪市的新平和元江两县的红洞,与哀牢山构成了红河谷。在海拔不足400米的红河谷底,常年温暖,热量充足,芒果、荔枝、香蕉、菠萝、木瓜、甘蔗等数不胜数的热带水果常年不断,茉莉花、凤凰花、木棉花、杜鹃花等各种鲜花追逐着季节次第绽放,从不间断的哀牢山清泉灌溉着一年两熟的水稻,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难免让人联想起《圣经》中屡次提到的“膏腴之地”迦南。而生活在此地的花腰傣、彝族、哈尼族依然保存着固有的
期刊
两千年前,古滇国的人们翻过哀牢山,越过红河,寻找他们的家园,在红河谷中走出了第一条道路。据说那些艰难跋涉的先民中王室的一部分人,他们来到玉溪红河谷时,走不动了,只好在这里定居下来,发展成现在的花腰傣。但我更相信他们是被红河谷的美丽所吸引,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就是家园。  红河谷深处,哀牢山护佑的小镇夏洒,碧绿的稻田果园深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市人如潮涌,怎么看也不像个小镇。工业、旅游业、农业的
期刊
编者按: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15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6个跨境民族、15个特有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特别强调,“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
期刊
浸、绘、扎、缝、染、漂、拆、碾。用灵巧的双手把线在织物打绞成结后,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最终变化为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扎染。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术表演。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诏、大理国时代,本地居民就以扎染服饰为日常服饰之一,从《南诏国传》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先民们便懂得了“扎采纹绣”。特别是盛唐时期,扎染在大理地区一度成为民间最受追捧的商品,逐渐升级为贡品。
期刊
“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壶上的达摩端坐,深情宁静悠然,陶泥细腻泛着柔光。低调的色泽,细柔的手感,这是喧嚣中的一份宁静。  如果说宜兴紫砂是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奢华品,那么钦州陶则是轻奢界最好的入手佳品。  轻柔的质感,如肌肤一般的柔腻。如果你是一位茶人,你需要这样一个物件来沉浸心灵,如果你不是一个茶人,你也需要这样一个物件来带你走进茶禅之境。  钦州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名列中国四大名
期刊
1937年8月,身在德国的中华民国政府兵工署军用光学器材工厂筹备处处长周自新焦虑万分,世界光学工业的鼻祖德国蔡司公司以“中国工业基础落后,不适宜发展光学工业”为由,拒绝提供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日本开始进攻上海,正在南京建设中的工厂危在旦夕。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技术支持,使光学器材投入生产,日寇一旦占领中国沿海,进口渠道断绝,中国军队将连一部望远镜都无法补给,在现代战争中就是一个瞎子。  周自新于190
期刊
洱源,顾名思义——洱海之源。作为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素有“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说法。2008年,洱源县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确定为大理州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2009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云南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2010年被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授予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洱源,作为全国第二批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大小支流560条,多年平均径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