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是这几年热议的话题,许多学校、许多教育同仁们都在为教学改革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育的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四十五分钟,为什么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呢?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通过对上好一堂数学活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知识,并学会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亲身体验、再创造、再发现为主要认知途径,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泛科学性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通过活动课,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下面我就谈谈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几点体会。
1 体现学生的“实践与自主”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精髓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指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做到给学生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数学大众化已摆在数学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学生们步入社会后,相关的数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如测量、称重、存款利率、商品折旧、有奖销售等,通过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 增强活动趣味性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
数学活动课不但要强调科学性、知识性,更要强调趣味性、竞争性。教师只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想方设法使活动变得更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感到参与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才能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是一个点拨者、评价者,时而煽情启发,时而拍案叫好,时而耐心等待,时而及时评判,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使他们自觉进入活动,玩得愉快,学得轻松。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进行了这样的活动设计:一起来玩“24点”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从扑克牌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看看能否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习的热情很快提高了,在活动中把枯燥的有理数计算学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当然,增强活动趣味性的方法很多。如(1)数学史话 数学发展史上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结合学科内容,教师针对性地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许多学科知识的来源,而且明确了任何事业的成功背后,都有汗水乃至生命的付出。(2)数学谜语 教师或学生代表收集、编拟以数学名词为谜底(或谜面)的若干谜语,让学生竞猜。
3 实现活动的普及性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重要保证
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达到因材施教,“动”有所得。如:(1)用一副三角板能拼画出哪些角?(2)找圆心(工具为笔和三角板);(3)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等。让学生独立画图、研究,小组讨论,证明讨论。这样大大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是对数学活动课的升华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活动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习小组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自主、独立的活动中也会有全新的发现和创造。
总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亲身体验、再创造、再发现为主要认知途径,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泛科学性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通过活动课,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下面我就谈谈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几点体会。
1 体现学生的“实践与自主”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精髓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指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做到给学生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数学大众化已摆在数学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学生们步入社会后,相关的数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如测量、称重、存款利率、商品折旧、有奖销售等,通过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 增强活动趣味性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
数学活动课不但要强调科学性、知识性,更要强调趣味性、竞争性。教师只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想方设法使活动变得更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感到参与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才能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是一个点拨者、评价者,时而煽情启发,时而拍案叫好,时而耐心等待,时而及时评判,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使他们自觉进入活动,玩得愉快,学得轻松。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进行了这样的活动设计:一起来玩“24点”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从扑克牌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看看能否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习的热情很快提高了,在活动中把枯燥的有理数计算学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当然,增强活动趣味性的方法很多。如(1)数学史话 数学发展史上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结合学科内容,教师针对性地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许多学科知识的来源,而且明确了任何事业的成功背后,都有汗水乃至生命的付出。(2)数学谜语 教师或学生代表收集、编拟以数学名词为谜底(或谜面)的若干谜语,让学生竞猜。
3 实现活动的普及性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重要保证
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达到因材施教,“动”有所得。如:(1)用一副三角板能拼画出哪些角?(2)找圆心(工具为笔和三角板);(3)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等。让学生独立画图、研究,小组讨论,证明讨论。这样大大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是对数学活动课的升华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活动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习小组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自主、独立的活动中也会有全新的发现和创造。
总之,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