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新课成“辛”课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l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课时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这使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受到打击。有学生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做习题,做了那么多习题,进步还是不明显呢?”又有学生问:“老师,我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也基本上能完成,可为什么一遇到一些课外题目,知识点相同,题型稍作变化,就一筹莫展呢?”面对学生的提问,反思教学,发现教学中选用教材和资料中的习题绝大部分是封闭型的。这类习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形式严格,基本上是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记忆代替智力活动,从而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解题能力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 课堂教学中的变式案例和分析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变式设计问题可以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创设问题情境,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创新变化,达到自然过渡的要求,从而也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把情感和认知都融入教与学中。
  下面是解析几何中一个例题的教学设计:
  例题:求直线y = x+-被曲线y = x2 截得的线段的长。
  设置如下的题组:
  1.直线y = x+-与曲线y= x2有
  
  有解的_______条件。
  2.曲线C1 :?(x,y)=0与曲线C2:?(x,y)=0 有交点,是方程组
  
  3.求直线 y = x+-和曲线
  y = x2的交点个数。
  4.求直线y = x+-和曲线
  y = x2的交点A、B间距离|AB|。
  5.求直线y = kx+-和曲线y=x2的交点A、B间距离。
  6.求b的取值范围,使直线y= x+b与曲线y=x2⑴有两个交点;⑵有一个交点;⑶没有交点。
  这样的例题讲练有变化层次性,注重例题情境的创设。把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知识点有机地分解与结合,设计成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梯度问题,诱使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最后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巧设陷阱,深化理解
  在概念和定理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刻理解定理的应用条件,设置变式题组,可以让学生在错误后获得很强的记忆效应。针对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条件,讲述均值不等式定理中设置如下题组:
  1.求函数的最值,并求此时x的值。
  2.求函数的最值,并求此时x的值。
  3.求函数 的最值,并求此时x的值。
  4.已知,求函数的最值,并求此时的值。
  5.已知 ,求函数的最值,并求此时的值。
  6.已知正实数x,y满足条件
   ,求xy的取值范围。
  7.已知正实数x,y满足条件
   求x+y的取值范围。
  以上设置的题组充分体现了均值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条件的重要性。没条件的怎样创造条件?为什么只做细微的改变却不能用定理?在强烈的对比中学生增进了对应用条件的认识,而且此过程也让他们感到轻松和愉悦。
  以点带面,全盘皆顾
  在单元复习教学中设置变式练习,可以有效实施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把握知识点。下面是温州市2005年优质课展示会上的一节课,课题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引例:已知椭圆C: ,直线l:y=ax+b
  ①请你具体给出a、b的一组值,使直线和椭圆C相交。
  ②直线和椭圆C相交时,a、b应满足什么关系?
  ③若a+b=1,试判定直线y和椭圆C的位置关系。
  引例设计说明:问题①是个开放题,结果不唯一。学生可以分别从形与数这两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给出一组符合题意的a、b的值。问题②是在问题①基础上的提升,探求直线和椭圆相交时的一般情况。切入本节课的主题,也为后面比较直线和双曲线位置关系的代数处理的异同点做了个铺垫。问题③的提出,是对问题①②的呼应。它可以从“直线过定点(1,1)”的几何角度去解,也可以利用②的结果这个代数角度去解决。
  小结:处理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
  2.变式一:已知a+b=1,直线l:y=ax+b和椭圆C: 交于A、B两点,(请你添加条件),求直线y的方程。
  设计意图说明:这是本节课的另一道开放题。这道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施展。通过这个问题多种方案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复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估计:学生可能会从线段的长度、点的位置、角的大小等方面提出问题。
  3.变式二:已知直线l:y=ax+b和椭圆C: 相切,若p=(a+1,b+2)与q=(1,k)共线,求k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说明:这道题的本质是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要从“数”与“形”两方面来分析这道题目。之后,还要比较“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在方程处理上的异同点,进而延伸到“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上。
  这节课从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巧妙变式,综合复习了直线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况,总结了处理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在变式二中把直线与多种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融合在一道题中,既达到了复习的要求和效果,又能节省时间、增加容量、减少学生的重复思维劳动,还避免了炒冷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 几点思考
  
  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拓展
  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很多优越性。入口宽,容量大,思维紧凑,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让变式教学渗透到每个课堂、每个知识点乃至整个数学教学中?如何把“问题性变式”推广到“过程性变式”?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从例题讲练的层次性变化到贯彻全部教学的各环节,要完成质的飞跃,当然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艰辛。教师只有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将知识内容设计转化为不断变化的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启动他们的思维,才能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使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不断保持高涨的探索热情,最终使数学课成为名符其实的思维体操。
  客观地分析传统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的今天,我们如何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寻找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成分,为今天的课改提供正确的导引呢?崇尚西方教育的同时,我们更有必要正确地审视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数学课堂非常注重讲练结合,而在讲练设计中变式教学被广大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其中也有经验性的教学研究,中国的学生并不是在机械的教育下成长的。
  纵观现代教育理论,发现其本质与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无异。我们追求新理念、新思想,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传统,而要结合现时情形,解读新课标理念,创新地理解和运用传统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阳光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和喜欢的。课文以阳光为题写出了阳光给自然带来的生机与美丽。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文章语言句式整齐,语言风格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文中有一句话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
期刊
最近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共有八节音乐课。四节《龟兔赛跑》,四节《友谊的回声》,在听课的时候记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欣赏课之一——欣赏与表演    《龟兔赛跑》是欣赏课,说实话,我总觉得欣赏课是不太容易上的,但是这四节课应该说上得还可以,四人执教各有各的特点。我发现一个共性的不足就是欣赏课上非音乐的东西太多,很典型的一面就在于
期刊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弥补数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
期刊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现对“Z+Z”智能教育平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利用好“Z+Z”智能教育平台的优势,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1.“Z+Z”智能教育平台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
期刊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遇到一些特别不听话、叛逆的学生,他们有时对学校的正面宣传教育嗤之以鼻,对群体的榜样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对不良倾向与行为给予认同乃至参与,抵制班规校纪等等。所有这些由逆反心理产生的行为常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激化矛盾。为此,本人研读了有关心理学著作,并在实践中持续观察,掌握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防治的一些方法。    一、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生理心
期刊
■ 教材简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数的整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整除”和五年级学过的“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对“数的整除”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中进一步明确和理解有关概念,弄清一些极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学生学习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设计理念  改变过去教师设问、学
期刊
在八年级的新课程培训中,一位年近50岁、在武汉市颇有影响的陈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节文言文《选段》。一上课她就娓娓道来,师生互动十分和谐,体现了其深厚的文言文教学功底。要不是遇到一个特殊问题,这堂课在我看来近乎完美。  那是带领学生疏通文意后进行角色体验时,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陈老师问大家:“是什么原因使李将军在受伤的情况下能一跃跳上胡儿的骏马逃离?”学生纷纷举手作答。  “因为李将军力大无比。” 
期刊
视频案例的设计与制作,类似于设计制作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首先,编写剧本,构建基本框架;然后,根据剧本选择课堂教学或活动过程拍摄视频;最后,剪辑加工视频,声像图文编辑合成。因此,脚本设计是视频案例设计与制作的前期工作,拍摄视频、收集整理图文资料是视频案例设计与制作的主要任务,编辑合成是后期制作。需要视频案例设计人员遵循视频案例设计原则,明确视频案例基本内容、基本框架,掌握视频案例制作基本要
期刊
■ 主题确定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由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一个星期五,我们班的方萌同学去武汉医院看病,没来上学。我叫吴凡把周末作业带给方萌,可与她同学六年、同住一个社区的吴凡竟不知道她家在哪儿,我觉得非常奇怪。后来,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连住在对门的人都不认识,在所居住的社区里没有多少熟人,更没有多少朋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相互有个照应,确实胜过远亲,可是“钢筋水泥森林
期刊
金秋十月,一年级学生进入识字阶段。孩子们拼读不熟练、认识的汉字太少,尚未形成阅读技能。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读完的课文对他们来说原都是浅显易懂的。一个拼读很慢的学生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读了二十多遍才把《北风与小鱼》读顺。向他提问题:“鸟儿为什么躲进了窝?小鱼为什么不怕北风?”他会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再重复学习,全班没有一个人会坐得住,因为了解了内容之后,这篇课文只有识字的价值,而没有认知的价值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