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制度、新政策使基本社会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我国首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专题解读之四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 卫敏丽)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基本社会服务内容进行专章表述,并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建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制度,推进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将基本社会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制度形式被确定下来。建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制度,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群众切实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社会服务范围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领域
“《规划》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现实利益需要,对基本社会服务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政府为群众提供哪些基本社会服务。”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徐立说。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基本社会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领域。
具体包括: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为农村五保对象提供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为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提供救助;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为残疾人、孤儿、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为优抚安置对象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服务;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婚姻登记服务;为身故者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质帮助,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这是《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内容。
徐立说,《规划》明确提出了许多新制度和新政策。比如规划提出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向基本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基本殡葬服务补贴、推行免费婚姻登记等。
“这些新制度、新政策使基本社会服务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徐立说。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基本社会服务重点任务包括:提高社会救助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健全收入核查制度,将专项救助逐步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重点解决其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同时,还将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保障水平,拓宽社会事务服务的领域,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政策,确保军人的抚恤优待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多措并举 推动《规划》全面贯彻落实
为推动基本社会服务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国家基本社会服务基本标准落到实处,《规划》提出了四大基本社会服务重点工程,即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建设工程,综合防灾减灾工程,孤残儿童保障服务工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据介绍,民政部门将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推动《规划》贯彻落实。
一方面,将创新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机制,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多种投资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租赁、购并等方式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机构。制定和落实社会力量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优惠政策,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格局。
另一方面,将健全基层服务机构,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民政部还将以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契机,逐步实现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并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制度。鼓励多方参与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基本社会服务满意度调查。
(来源:新华网 卫敏丽)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 卫敏丽)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基本社会服务内容进行专章表述,并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建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制度,推进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将基本社会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制度形式被确定下来。建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制度,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群众切实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社会服务范围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领域
“《规划》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现实利益需要,对基本社会服务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政府为群众提供哪些基本社会服务。”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徐立说。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基本社会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领域。
具体包括: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为农村五保对象提供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为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提供救助;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为残疾人、孤儿、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为优抚安置对象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服务;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婚姻登记服务;为身故者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质帮助,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这是《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内容。
徐立说,《规划》明确提出了许多新制度和新政策。比如规划提出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向基本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基本殡葬服务补贴、推行免费婚姻登记等。
“这些新制度、新政策使基本社会服务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徐立说。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基本社会服务重点任务包括:提高社会救助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健全收入核查制度,将专项救助逐步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重点解决其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同时,还将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保障水平,拓宽社会事务服务的领域,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政策,确保军人的抚恤优待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多措并举 推动《规划》全面贯彻落实
为推动基本社会服务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国家基本社会服务基本标准落到实处,《规划》提出了四大基本社会服务重点工程,即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建设工程,综合防灾减灾工程,孤残儿童保障服务工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据介绍,民政部门将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推动《规划》贯彻落实。
一方面,将创新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机制,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多种投资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租赁、购并等方式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机构。制定和落实社会力量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优惠政策,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格局。
另一方面,将健全基层服务机构,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民政部还将以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契机,逐步实现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并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制度。鼓励多方参与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基本社会服务满意度调查。
(来源:新华网 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