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留守儿童,大多数教师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那是一群弱势群体,学困生、问题学生的代名词,班级有这样的学生,诸如打架、不完成作业、性格孤僻、逃学躲课、说谎不诚实等问题会接踵而至,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学成绩受影响等。然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沉下心来认真面对过他们、分析过他们、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决过几件实际问题呢,在他们心中,你是否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护航者,打从心底里最尊敬的人呢。
首先,我们要正视留守儿童身上折射出来的不良现象: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主要是因为家庭成员、经济因素等,导致 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外出打工谋生计,半年及以上时间没有陪伴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学生。他们一般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或者跟随其他亲人看护,这些肩护人文化水平相对偏低、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监护人对他们要不是过份溺爱,要不就是关心重视不足,不注重学生养成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有的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社会担当意识不够,没有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按时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差。
2.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淡漠
很多监护人因为种种原因,放任学生“自由成长”,与学校、社会的管理脱节,教育不一致或者没时间管理、忙于事务等,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不加辨别的信任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边“哄骗”,屡屡成功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学生要什么给什么,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等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事方法已经偏离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和规范时,家长才悔之晚矣,但学生已经养成了欺骗他人、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专横跋扈的恶习,吸烟、喝酒是家常便饭,赌博、沉迷上网也屡见不鲜,学生唯我独尊,总觉得是家庭、社会、老师、同学欠他们的,形成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人生观缺失,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好
留守儿童因家长长期不在家,或者是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居多,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监护人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存在“代沟”。一些监护人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但那多半都是棍棒催生而成,而非孩子成长的天性使然,从而导致学生心理扭曲、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而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监督不力,学生大都宁愿与自己年龄相若的小伙伴外出玩乐,也不愿意在家听从长辈的唠叨“教导”,下水洗澡、下塘摸虾等状况十有发生,不听管教、违反校规、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4.情感教育的不足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大都对孩子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愧疚感。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母爱的缺失。他们往往以“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他们认为,作为监护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关爱了。据一些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
其次,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认真分析,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一”工作,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
1.把缺失的爱给他们补起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就是一位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尊重的“留守儿童之母”,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用光所有的积蓄,欠下8万元外债,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我们可以向李灵学习,学生缺少什么样的爱,我们就可以给,母爱、父爱,大爱无疆,把甘愿为留守儿童事业无私奉献的热血青年、志愿者,号召在一起,开办“留守儿童之家”,与留守儿童一起吃住,同他们“过周末”、“结对子帮扶”等,让他们不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是孤独无助的,而是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与其他孩子一样是的精彩纷呈的、人生快乐无憾。
2.分类管理,抓榜样示范。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无论什么群体,都需要榜样的示范和引领。留守儿童他们不只是一群完全不听话的问题孩子,只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才成了留守儿童,因此,我们在管理留守儿童时可以把他们进行分类:单亲的、重组的、无父母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的;不诚实守信的、不爱学习的、喜欢上网逃课的、喜欢打架斗殴的;性格孤僻的、飞扬跋扈的、不爱交友的等。根据他们不同的状况,选派不同和独具个性的指导教师同他们一起生活,一定时间后在他们的群体当中,找一两个容易转化的学生进行感化教育,重点突破,让他们来管理其他学生,带领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以他们的感受和感悟来感染那一群人。教师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生命价值、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情感教育,着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不偏离道德和法律要求,让他们明白虽不成才,但也不能成为社会的累赘和包袱,培养他们富有阳光、自信,具有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上、要求上、行为上给予适度的宽松,循序渐进,精神激励,快乐学习,这样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3.作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家庭的纽带和桥梁。多数儿童在长期失去家庭关爱、父母陪伴后,往往会对父母产生失望或者厌恶情绪,不愿与他们交流,没有亲情感,形同陌路。这就需要我们的留守儿童管理者担当起与家长沟通的中间人,利用开办的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开展“亲子活动”、享受亲情,让孩子快乐成长;定期进行网络视频聊天,谈各自的想法、打算、造成儿童留守的原因,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出承诺(好久见一次面、给购买学习用品、给予什么支持等)、达成共识;带领孩子进行家访,摆事实,明原因,让家长克服困难,多陪伴孩子、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家长开展家务,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等;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信,谈学习和打算,谈感恩与关爱、谈进步与挫折,同时也让家长给学生写信、电话联系等,不要把孩子遗忘在教师那里,真正成为教师的“孩子”。
4、积极为当地政府献言纳谏,构建合理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1)当地政府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多给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利用“我为留守儿童爸妈找工作”现场会,民政公众信息平台等为留守儿童爸妈提供就业帮助,让他们在留守儿童身边工作,照顾家庭,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量,减轻社会的负担。
(2)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档案,把关爱人员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和宣传,优秀的给予更换工作岗位,让他们甘心为这份工作而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积极为留守儿童事业奔走。把成功的留守儿童,请来做现身说法,让留守儿童看到只要通过努力,一样有光明的前景,助推留守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3)成立留守儿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虽然留守儿童工作主要是教育部门在抓,教师是主力,但没有政策做支撑,政府的支持,工作将举步维艰,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组织机构的健全、工作人员、经费的落实,对学校的编制可适当加大,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专人专管、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等,组织志愿者下乡宣传、开展文艺表演,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党的关怀、社会的关注等,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生活。
(4)开展留守儿童家庭知识普及教育。政府、社会、学校每个层面每年开展一至二次留守儿童政策、法规,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以及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求等的专题讲座,既让家长有时间回来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陪伴孩子,又可以知晓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国民素质,还能掌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技巧和解决办法,为全面夺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作好自己的工作,不拖后腿。
当然,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要科学研判,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切不可一蹴而就。
首先,我们要正视留守儿童身上折射出来的不良现象: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主要是因为家庭成员、经济因素等,导致 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外出打工谋生计,半年及以上时间没有陪伴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学生。他们一般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或者跟随其他亲人看护,这些肩护人文化水平相对偏低、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监护人对他们要不是过份溺爱,要不就是关心重视不足,不注重学生养成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有的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社会担当意识不够,没有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按时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差。
2.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淡漠
很多监护人因为种种原因,放任学生“自由成长”,与学校、社会的管理脱节,教育不一致或者没时间管理、忙于事务等,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不加辨别的信任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边“哄骗”,屡屡成功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学生要什么给什么,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等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事方法已经偏离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和规范时,家长才悔之晚矣,但学生已经养成了欺骗他人、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专横跋扈的恶习,吸烟、喝酒是家常便饭,赌博、沉迷上网也屡见不鲜,学生唯我独尊,总觉得是家庭、社会、老师、同学欠他们的,形成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人生观缺失,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好
留守儿童因家长长期不在家,或者是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居多,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监护人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存在“代沟”。一些监护人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但那多半都是棍棒催生而成,而非孩子成长的天性使然,从而导致学生心理扭曲、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而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监督不力,学生大都宁愿与自己年龄相若的小伙伴外出玩乐,也不愿意在家听从长辈的唠叨“教导”,下水洗澡、下塘摸虾等状况十有发生,不听管教、违反校规、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4.情感教育的不足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大都对孩子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愧疚感。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母爱的缺失。他们往往以“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他们认为,作为监护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关爱了。据一些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
其次,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认真分析,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一”工作,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
1.把缺失的爱给他们补起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就是一位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尊重的“留守儿童之母”,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用光所有的积蓄,欠下8万元外债,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我们可以向李灵学习,学生缺少什么样的爱,我们就可以给,母爱、父爱,大爱无疆,把甘愿为留守儿童事业无私奉献的热血青年、志愿者,号召在一起,开办“留守儿童之家”,与留守儿童一起吃住,同他们“过周末”、“结对子帮扶”等,让他们不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是孤独无助的,而是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与其他孩子一样是的精彩纷呈的、人生快乐无憾。
2.分类管理,抓榜样示范。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无论什么群体,都需要榜样的示范和引领。留守儿童他们不只是一群完全不听话的问题孩子,只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才成了留守儿童,因此,我们在管理留守儿童时可以把他们进行分类:单亲的、重组的、无父母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的;不诚实守信的、不爱学习的、喜欢上网逃课的、喜欢打架斗殴的;性格孤僻的、飞扬跋扈的、不爱交友的等。根据他们不同的状况,选派不同和独具个性的指导教师同他们一起生活,一定时间后在他们的群体当中,找一两个容易转化的学生进行感化教育,重点突破,让他们来管理其他学生,带领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以他们的感受和感悟来感染那一群人。教师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生命价值、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情感教育,着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不偏离道德和法律要求,让他们明白虽不成才,但也不能成为社会的累赘和包袱,培养他们富有阳光、自信,具有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上、要求上、行为上给予适度的宽松,循序渐进,精神激励,快乐学习,这样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3.作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家庭的纽带和桥梁。多数儿童在长期失去家庭关爱、父母陪伴后,往往会对父母产生失望或者厌恶情绪,不愿与他们交流,没有亲情感,形同陌路。这就需要我们的留守儿童管理者担当起与家长沟通的中间人,利用开办的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开展“亲子活动”、享受亲情,让孩子快乐成长;定期进行网络视频聊天,谈各自的想法、打算、造成儿童留守的原因,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出承诺(好久见一次面、给购买学习用品、给予什么支持等)、达成共识;带领孩子进行家访,摆事实,明原因,让家长克服困难,多陪伴孩子、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家长开展家务,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等;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信,谈学习和打算,谈感恩与关爱、谈进步与挫折,同时也让家长给学生写信、电话联系等,不要把孩子遗忘在教师那里,真正成为教师的“孩子”。
4、积极为当地政府献言纳谏,构建合理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1)当地政府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多给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利用“我为留守儿童爸妈找工作”现场会,民政公众信息平台等为留守儿童爸妈提供就业帮助,让他们在留守儿童身边工作,照顾家庭,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量,减轻社会的负担。
(2)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档案,把关爱人员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和宣传,优秀的给予更换工作岗位,让他们甘心为这份工作而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积极为留守儿童事业奔走。把成功的留守儿童,请来做现身说法,让留守儿童看到只要通过努力,一样有光明的前景,助推留守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3)成立留守儿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虽然留守儿童工作主要是教育部门在抓,教师是主力,但没有政策做支撑,政府的支持,工作将举步维艰,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组织机构的健全、工作人员、经费的落实,对学校的编制可适当加大,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专人专管、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等,组织志愿者下乡宣传、开展文艺表演,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党的关怀、社会的关注等,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生活。
(4)开展留守儿童家庭知识普及教育。政府、社会、学校每个层面每年开展一至二次留守儿童政策、法规,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以及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求等的专题讲座,既让家长有时间回来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陪伴孩子,又可以知晓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国民素质,还能掌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技巧和解决办法,为全面夺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作好自己的工作,不拖后腿。
当然,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要科学研判,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切不可一蹴而就。